红色之旅—井冈山(红叶)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文风乐乐
帖子: 2003
注册时间: 周一 3月 30, 2009 12:36 pm

RE:红色之旅—井冈山(红叶)

帖子 文风乐乐 »

随红叶的笔迹来井冈山周游一圈。很长时间没看见你了。红叶你好啊!文章写的好啊!如同亲临现场之旅,赞!
红叶
帖子: 342
注册时间: 周三 8月 12, 2015 1:36 pm

RE:红色之旅—井冈山(红叶)

帖子 红叶 »

谢谢乐乐老师!好久没来文学风学习了,向各位老师请安!
红叶
帖子: 342
注册时间: 周三 8月 12, 2015 1:36 pm

红色之旅—井冈山(红叶)

帖子 红叶 »

纪念碑坐落在烈士陵园的制高点,它高达27米,含意为1927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远看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寓意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观如林立的钢枪,寓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碑座上“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几个大字是邓小平1984年在北京题写的。  沿着环形路一直往前走,到了井冈山雕塑园,井冈山雕塑园是全国第一座以革命历史人物群像为题材的雕塑园,园内共安放19尊革命烈士和革命先辈的雕像。再现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一代先驱的英雄气概和战将风采,具有历史观瞻和雕塑艺术的双重价值,是难得观瞻的雕塑珍品。在这里,导游给我们讲解了袁文才与王佐两位烈士的故事:袁文才与王佐原是两个“山大王”,他们虽说是“山大王”,可都是绿林好汉,专门劫富济贫,除暴安民,他们把打土豪得来的钱财自己只留20%,其余的全部分给穷苦人民,因此,深得人民的拥护。他们两是同年生人且志同道合,又都是客籍人,所以他们结拜为兄弟,各竖一帜,双雄并立。袁文才在山下的茅坪,王佐在山上的大小五井,互为犄角,遥相呼应,成为湘赣边界威名赫赫的农民自卫军首领。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军来到江西永新县,亲自拜访两位“山王”,充分肯定他们反抗豪绅地主阶级的革命精神并送他们枪支,他们也回赠工农革命军粮食和布匹,解决了工农革命军的吃穿问题,毛泽东与他们灵活又坦率的接触,经常促膝长谈,讲革命道理,耐心地做教育和转化工作,使他们大受启发,对毛泽东折服不已,从此彻底抛弃了对工农革命军的重重疑虑,原井冈山上的两支地方武装成为工农革命军的一部分,绿林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袁文才、王佐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袁文才、王佐情绪高昂,工作积极,屡立战功,打败了敌人对井冈山一次又一次的"进剿"。只可惜,这两位叱咤风云的将士在1930年2月蒙冤被害。解放后,这起冤案才得已平反昭雪,江西省人民政府追认袁文才、王佐为革命烈士。袁文才与王佐   听了这个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对这两位烈士更加崇敬。 离开雕塑园,跟着导游来到了茨坪毛主席旧居,这里曾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中心。毛主席同贺子珍常在这里居住和办公,这是一栋普通民房,里面陈设简朴,毛主席就是在这向中央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1929年茨坪的房屋全部被反动派烧毁,解放后才重新修复。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毛主席及红军战士们勤俭朴素的生活环境及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第二天,休息了一个晚上的我们,恢复了体力,精神倍增。不过,天气好像比昨天更加糟糕,幸好有人推销一次性的雨衣雨鞋,我们好几个都买了它,既能防雨又能保暖,一举两得。昨天是参观红色景区,今天应该是游览绿色景点。我们跟着导游上了一辆大浏览观光车,车子盘旋在崎岖的山路上,不一会,只觉得头晕眼花,心里睹得慌,不好了,看样子要晕车,车还在盘旋,不知弯了多少个弯,终于到了黄洋界景区,导游说,“我们下车步行上去,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可见,我们还得往上爬且地势险峻,不过再累我们还是爬了上来。黄洋界海拔1343米,崇山峻岭,万峰竞险。上到山顶一眼看到阻击敌人的炮台,上刻着“黄洋界上炮声隆”,五米高的战壕铁链围着;举目远望,群山起伏。由于是下雨天,山顶往下看白茫茫一片,一望无际,要不是下雨天,景色肯定十分壮观;当年红军就是凭借山险,利用竹钉阵、滚木垒石、竹篱笆障碍、五尺深的壕沟和石头筑成的射击掩体,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敌人听到到处是枪声和呐喊声,精疲力竭的敌人以为红军主力回来了,吓得魂不附体,连夜逃走了。毛主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即兴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主席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