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松桃地名故事——玛瑙山的传说(宋凤蓉)
原创‖松桃地名故事——玛瑙山的传说(宋凤蓉)
松桃境内第二高峰玛瑙山,位于甘龙镇东北,属于武陵山脉与云贵高原交汇的余脉。地表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两个较大的溶洞,水资源丰富。在最高的马脖子下方位置,有一座天池,常年流水不断,因而玛瑙山上一年有三百多天白云涌动,雾霭层层,如同天上人间,迤逦仙境。玛瑙山,又叫马脑山,这个名字说来话长。相传明朝万历年间,这一年六月,当朝天子不远万里,长途跋涉来到了“崔巍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的佛国盛世梵净山拜谒。经过一路颠簸,人马皆疲惫不堪,皇帝的随行马童一到终点,顾不上休息就牵着马儿出来觅食。这时,他看到东南方向有一座苍莽山峰,只见树木茂密,绿草如茵,隐见天池,云蒸霞蔚,真是一个牧马的绝佳去处!马童遂将御马牵到这座山前,任由它马踏南山,飞泉戏水。时值晌午,玛瑙山上雾霭尽散,幽林静谧,山下的黄泥堡、天堂坳、大面村、大树村等地村民惊讶地看到,对面山上出现了一头骏马,只见马头不见马身,双目如同天眼,耳朵如同巨洞,鬃毛黝黑闪亮,面庞修长俊美,给人的感觉简直犹如神物。消息迅速在附近寨子里传开,大家也终于得知,这是当今天子到了梵净山朝拜,才有御马光临玛瑙山的福泽。村民们于是迅速准备香烛贡果,来到了玛瑙山上参拜天子和菩萨。到了山顶,只见御马一口鼻息呼来,玛瑙山上西边一个溶洞洞口大开,清风拂面,令人神清气爽;东边一洞泉流暗涌,清冽如醇,马头轻转,一股细流便汩汩流到了口中。饮完水,御马仰头嘶鸣,然后掉头飞天而去。看呆了的村民们好半天才回过神来,然后久久跪在地上,山呼“谢主隆恩!”村民们有感皇恩浩荡,遂把此山以马脑(谐音玛瑙)山命名,山头下两个溶洞分别称为清风洞、飞天洞,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在甘龙镇、松桃县、乃至铜仁市叫开了!自此,玛瑙山香火不断,干爽的清风洞里建立了藏经阁、诵经寺,直到清朝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年间猫山人民起义。起义领袖郎官、郎宦等曾在清风洞驻守,抵抗清军镇压,对寺庙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坏。起义平息后,当地村民将寺庙修葺一新,长年有尼姑在庙里主持香火。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的生日诞辰,六月十九是她修成正果的日子,九月十九是菩萨证得果位的日子,每年这三个纪念日,玛瑙山上彩旗猎猎,香烟袅袅,附近及周边的重庆秀山、酉阳、湖南湘西、花垣等地的妇女们结 伴前往玛瑙山烧香,顶礼膜拜。民国初期,玛瑙山的寺庙被当地日益猖獗的土匪侵占,尤以尼姑赵玉兰为盛,她打着佛家的旗号,却干尽了杀人放火、强抢豪夺的勾当,让附近的村民恨之入骨。1934年6月,贺龙带领红三军团来到甘龙地区建立苏维埃政府,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进行土地革命战争。在清剿匪患之时,遇到赵玉兰匪部在玛瑙山清风洞负隅顽抗。清风洞位于玛瑙山马首,四周悬崖峭壁,唯有洞口左前方一条人工开凿的小道方可通行。红军战士数次向洞里发起进攻,都奈何不得;后来,在当地村民的建议下,红军和当地游击队采取“土坦克”炸洞,烟熏火烧,一部分战士从山顶放绳索下到洞里,上下夹攻,这样洞里的土匪才被迫从洞里出来举枪投降,束手就擒,赵玉兰也被活捉。至此,玛瑙山延续了几十年的土匪才被彻底剿清。经此一役,玛瑙山清风洞的寺庙也被严重破坏,正如诗云:“断佛一龛成朽腐,残碑几字认朦胧,神明自古原诛恶,香火于今也受穷”。时至今日,玛瑙山的寺庙重修工作又被提上议程。传承玛瑙山佛教文化氛围,保持玛瑙山作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特殊意义,保护玛瑙山的溶洞、石林和植被的原始状态,开发与之相关的万亩茶叶种植、旅游景点,与周边的黔渝大峡谷、逍遥洞、妖精岩、界牌水库等形成一条龙的旅游风光带,是甘龙镇政府未来几年的规划之一。今年三月份,松桃县委宣传部、文联、作协、电视台组织了“文军扶贫,开发之旅”来到了甘龙镇玛瑙山采风,为玛瑙山走出松桃,走出贵州做了很好的宣传。今年七月份,甘龙镇政府举办的“首届黔渝边区玛瑙山登山大赛”就是一件辐射周边、惊动贵州的大事记。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玛瑙山必将成为黔东大地上,一颗与梵净山交相辉映的明珠。(宋凤蓉 201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