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儿,用一大段文字来渲染环境的目的还是为了鲜活人物形象,那么,你就要注意方法了。你要抓住最具典型特色的环境具象用一二句简单的文字来表达。或者就是一个单句、无主句、独词句。还可以将人物直接融入环境,使环境带上人物的感情色彩,达到人与环境相得益彰的效果。你是重要记住小说不是散文,语言、写作方法甚至修辞手法都是为人物形象服务的。你的语言里最缺乏的是具有人物性格特征和动作特征的对话描写。希望能引起你的高度注意。
我每次都只说缺点,总是指出你的不足。这似乎是不给你面子,给你泼冷水。然而你也应该明白。
钻石之婚<七>(涟清)
RE:钻石之婚<七>(涟清)
师父,《钻石之婚》我想用十二篇完成,如果太注重细节和环境描写,那是不是文字太多了。涟儿想着用最简单的语言把故事说清楚,所以可能太心急了一点。我也用了很多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心理了,不过好像写的不太明显。我下次会注意的。谢谢师父的点评。
RE:钻石之婚<七>(涟清)
妹妹,你对环境的描写已经很到位了,却总感觉人物与环境不能融为一体,好的有生命力的小说它的根基都应该在生活里,也难为你写那个年代所发生的故事了,这样要比写现在你身边所发生的故事要难得多,不过妹妹一定要继续写下去,我等着看呢。
RE:钻石之婚<七>(涟清)
写《钻石之婚》确实蛮难的,不是语言问题,更多的时代问题,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独有的特征,如果我抓不住或是找不到这些入手点,就会闹笑话了。我不是那个时代的人,所以关于那个年代的故事我说不好,我只是按照故事里的主人公说的那样在复述这个故事。
希望你们会喜欢。
希望你们会喜欢。
钻石之婚<七>(涟清)
钻石之婚(七)
文章:涟清 编辑:清风
钻石之婚<七>
——瞥然此去何时归
文/涟清
秋水散尽秋叶见,夕阳西下影相随。瞥然此去何时归?望断长亭盼君回。
——题记
夕阳西下,村子东边,一缕青烟从烟囱里偷偷溜出来,斜斜而上。天空泛着白色,风很轻,很暖,桂花的香味阵阵,很轻,很浅。时令早已过立秋了,天气还是有些热得慌,丝毫没有半点凉意。
一条清湖从从村头穿到村尾,由南到北,在他们家门口的时候,清亮亮的一分为二,一股继续向北流去,一股则向东与村里的水渠相交汇。这条湖由来已久,养活了好几代人了。
湖水很浅,周围排了零零碎碎的石阶,石阶是他们村里人在山上采下来的,青白色的泥,远远望去,像一块块明晃晃的玉。湖中央的的莲叶依旧泛着青色,莲蓬很肥,很硕大,一群灰白色的鸭子在莲叶丛里穿来穿去,好不热闹。她穿着蓝夏布衫裙站在石阶上,正用手擦拭颈边的汗渍,手上的水顺着指间泠泠落下,激起圈圈涟漪,一湾秋水就这样在她脚下粉身碎骨,整个人也好似落在这片美好的青白色中。
她在湖边洗了半晌的衣服,觉得脖子酸痛,便抬头看看天,用手锤锤肩膀。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她,她一回头,看到他在不远处,正朝着她的方向走来。他左手拎着一个古铜色的行李箱,右手牵着一个大约十来岁的小姑娘。
小姑娘穿着破旧的白色绣花裙,上身的粗布蓝衫却像是大人的衣服,扎着两根麻花辫,长的还算清秀。“这个丫头是谁?我像是在哪里见过一般。”他还没走过来,她便放下手里的衣服,朝着他笑吟吟的问。
“她叫英子,是我儿子的老婆,我从南庄领回来的,她家里太穷了,实在养不活了。儿子迟早要娶媳妇的,现在领回来也一样的,况且人家已经给养这么大了。来,英子,快叫娘……”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得意。
她心下一沉,无奈的摇摇头,只觉得五雷轰顶,脸上神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这个十来岁的小姑娘让她想起了她自出生后就没有再见过面的女儿,如今半年已经过去,她不知道女儿过得好不好,她不求什么,只希望他们可以善待她的女儿。虽然她没有做过童养媳,但关于童养媳的悲惨经历可是司空见惯了的,更何况,她的女儿还那么小。她心里惦念,看着眼前这个姑娘,眼泪汹涌而出,半晌脸色惨白,心下痛如刀割。
英子看着她笑,眼睛扑闪扑闪的眨了几下,用十分纯真的眼神看着她。她反倒不好意思起来了,呆呆的看着这个如此美好的姑娘,她不知道英子的父母究竟是怎样的人,是不是也是一样的铁石心肠。
她用围裙将手上的水擦干,复有站起身来,牵着英子的手,朝着他们来的方向去了。
她只觉得对不起女儿,也对不起英子,她们都还那么小,便要承受如此错落的不堪忍受了。她说她会善待她,所以一回去便忙着为她梳洗,将自己准备做衣服的布料省下来,为英子添置了几件新衣裳。到后来,她还和他商量要送英子去附近的私塾读书,她对英子,可谓是仁至义尽了。
她把英子当女儿,而并非童养媳,她从来不想伤害别人,女儿是她心底的伤,现在英子成了她的慰藉,便也成了她心头的伤疤,看到英子就像在揭她的伤疤一样,她不知道自己那么做是出于本心,还是想要弥补什么。她只觉得自己多做一点,心里边会好受一点,罪孽感也会少一点。
她在心里祈祷,希望自己半岁大的女儿可以安好,如此般,便觉得一切都是恩赐了。
世事难料,人算不如天算,也或许是天可怜见,老天念她思女心切。女儿在抱养出去一年后,有一天,老张抱着女儿回来,她见到了久违的女儿。
女儿很漂亮,老张抱过来的时候她还熟熟的睡着,只是她被照顾的并不经心,脸上有跌损的淤青,浅浅的的旧伤疤依稀可见。指甲也未剪,并且好多天没洗澡,身上的汗渍和尿臊味很重。她接手抱过她的时候,她便醒来,对着她咯咯地笑,把小脸往她脖子上磨蹭,用手抓她的头发,发出了咿咿呀呀的声音。
老张说家里发生了一场大火,虽然妻子和孩子都相安无事,可是房屋尽被烧毁。现在他们家一贫如洗,再也没有能力供养这个一岁大的孩子了。于是,便将她送还。
女儿失而复得,让她心里从一片荒芜到无限繁盛,她真的觉得满足了,上天真的没有亏待她。
可是对于他而言,肆意的自私本就不可原谅,一年来,自送走女儿后,他亦心存愧疚。他觉得对不起她,每天晚上听到她从梦里惊醒,看到她闷闷不乐,他只觉得亏欠她太多。再说女儿去而复返,或许是天意,他不想违背,于是便决定留下女儿。
她看着他,对他说,“谢谢你,让我拥有了我所有想的、念的一切。此刻即使让我马上死去,我也心甘情愿了。”她就是那样,可以瞬间忘却所有不开心的,只记得他的好。
女儿的名字是他起的,大名叫沈恩,她取了个小名,唤她,汝汝。
此时虽然满足,可是,她却又马上陷入另一番窘境了。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家本来就清苦,现在又多了英子和汝汝,英子的学费,还有柴米油盐都成了他们此时最大的难题。
湖边的那片麦子已经供养不起他们这一大家子了,他一心想让他们过得好一点,他说,他会另谋出路。这几年,她对他,她为这个家的付出,他看在眼里,他不是铁石心肠之人。他觉得对不起她,自她跟了他之后,便没有享过一天的福。
那一晚,他对她说,趁着冬天农活不忙,他打算跟着邻村的生意人李大富去城里,想另谋一个差事。她听了,一句话也没有说。她知道他已经做了决定,她不可能改变他。于是,她只得帮他收拾行李,一夜无眠。
槐花树的叶子经风一吹,哗哗的如落雨一般清脆。地上的叶子,不经意间便落了一地,真的是秋天了。西边的霞,染红了一片天,风簌簌的吹来,有些冷了。
他是晚上八点的火车,去上海。夕阳散尽的时候,她便抱着汝汝,英子则牵着儿子,送他到村子东边的桥头。桥下溪水潺潺,泠泠作响,成群结队的大雁在天上盘旋,然后便毅然决然的朝南边飞去了,只发出了一阵阵凄惨的叫声。他简单的吩咐了她几句,然后又转身对她说,好好照顾孩子,我很快就会回来。
她还是没有作声,只打出门的时候便一直深深的咬着唇,他一转身的时候,她的眼泪便夺眶而出。只是,他没有看到,她啜泣的时候,他已经在她背道而驰的方向上走了好远好远了。她也不想让他看到她的眼泪,她不想成为他的牵挂。
她是看着他的背影消失了才离开的。宁静的夜晚,月色很好,一切都像被水洗了一般。她仰起脸,泛白的月光在她脸上镶起了一道微黄的边。回到家的时候,烛光照在她的脸上,泪痕犹在。
她不知道,他这一去,何时才是归期。
待续
请点击:涟清 欣赏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