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五仙山(紫藤花)审核:紫藤花
RE:再游五仙山(紫藤花)审核:紫藤花
喜欢这样娓娓道来的故事,也喜欢你为我们展开的美丽画卷。很羡慕你们按计划看了想看的东西。去年暑假去庐山,因为怕累,又天气不好怕碰上打雷,朋友们都反对去爬五老峰。去含鄱口看日出,还是因为天气的原因没有看成。很遗憾很遗憾。
再游五仙山(紫藤花)审核:紫藤花
再游五仙山
文/编:紫藤花
一年一度的五仙山白佛堂庙会又来临了,已经连续攀登了四年,每年都有新收获。
五仙山其实就是系舟山的一座余脉,同五台山系只隔着一条滹沱河,两山对峙,东面为五台山系,西面就是五仙山。传说曾有五位神仙来白佛堂显灵,故得名五仙山。
今年因为萍姐身体的原因,我们决定提前一天去,这样对体力的消耗会减轻一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第二天早上回程时,可以在“雷公脑”看日出。
我们提前一天就准备好所带物品,四月初七下午三点,萍姐的朋友就开车把我们送到了继成村山脚下,历尽艰辛才攀过雷公脑,大崦口这两个最险峻的山峰,傍晚八点我们一行六人终于来到了白佛堂,庙里的居士把我们迎进了禅房,吃罢斋饭就开始打坐听庙里的师傅给我们讲解白佛堂的由来与流传下来的好多传奇故事。
别看大家都很累了,却因为师傅的讲解使得大家没有一丝睡意,直到零点的钟声敲响,这时大家就跟着众喇嘛、和尚、居士、善男信女进入石殿开始拈香膜拜,我也不例外,随众跪拜,那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要是让平日里那几个不信佛的姐妹看到,肯定会忍俊不禁。
朝拜完毕又虽众浏览了其他的偏殿,这些偏殿也是依山而建,我们真正领略到了那些古时凿山建庙的能工巧匠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完美结合。尤其是圣水殿里自然形成的那条栩栩如生的小白龙和那惟妙惟肖的提壶小僧简直就是叹为观止。
参观完毕,我们就收拾行囊动身返回了,时间尚早,天依然黑,凭着记忆,在山坡上寻觅着那条依稀可见的崎岖山路,总算是没有栽跟头,终于爬上了山。山坡上,黑黝黝的油松林,如同传说中的鬼魅一样,挡住了去路。进入松林,天更黑了,刚才平静的夜色被怪啸的松涛声冲破,怪渗人的,我们一行六人,相互搀扶着,缓缓走进松林,脚下尽是软绵绵多年存积下来的松叶,走在上面毫无声息,一颗颗参天大树,变成一道道巨大的黑影,从眼前掠过。突然,一只宿巢的鸟儿,被我们惊醒,“突碌碌”从头顶掠过,撞下一阵松叶,细长如针的松叶,落了我们一头一脸,有几根松叶,竟从脖子跟钻入腰中,刺得人生疼,全身麻痒痒的怪不好受。
终于走出了松林,天也亮了许多,大家脚下的山路,好像也没那么难走了,约五时许,终于登上了雷公脑,遍身出了汗,再经山风这么一吹,真冷啊,大家互相紧挨着围坐在山顶,静待东方日出。
辰雀叫了,东方,那云天相接的地方,泛起一抹淡淡的微光,依稀映出许多馒头似的山峦,如同汪洋大海中,迭起的波浪,重重叠叠,一眼望不到边,大家知道天就要亮了,屏气凝神地静待着东方日出,生怕捕捉不到那刹那间就要出现的壮丽景观,淡白的微光,渐渐增宽增长,已经可以看到鱼肚似的白色了,气温好像急剧下降了了,大家情不自禁地抱紧了双肩。
回望西方,天空还抹着一层淡黑,还有几颗倔强的星星,不愿隐退,忽眨眨地吐射出微弱的白光,约五分钟后,鱼肚白的背后,抹上一线淡淡的红光,好像有谁点燃了柴火,红色的光芒渐渐地放宽放长,而后,压山浮云被染透了,由淡红到血红,逐渐向西方,不,是向四面八方扩散,刹时,东方的山峦深处,像着了火似得,将浮在天空的淡淡浮云,全都染成赤红,就连我们这些人,全身也被平添了一层红色的光晕,个个变得红光满面了,大家知道,太阳就要出山了,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依稀可辨的山峦顶部。终于太阳露出了指甲宽的一片红边,渐渐增宽,竟然看得出它蹒跚爬行的样子,速度很快,终于爬出山峦,掩映在淡云中间,像一只倒扣的铜盆,紫红紫红的,这时还没有光芒,毫不刺眼,人们尽可领略太阳那圆润剔透的面容。可这精彩的一瞥,仅只数秒而已,太阳好像害羞似地,生怕人们欣赏它的妙容,迅速抛出无数金针,向人们的双眼刺去。
大家无可奈何地把视线移开了那神秘的面容,移向那层层叠叠起伏不平的山峦,山峦顶端,这时就好像镀上了一层金铂,金黄金黄的,煞是好看,气温也急剧暖和了起来,大家长长出了一口气,小声议论了起来。
雷公脑观日出,虽然没有泰山日出时的壮观景象,但其景观也依然会令人亢奋,凭空给人一种奋斗不息的激励。
观罢日出,大家有暇领略五仙山的美丽山光,从雷公脑鸟瞰,视野即为开阔,东南万山重迭,起伏不平,是山的海洋,极遥远的山篙依稀可辨,山尽处便是平山县一带,北面是五台山的五座大山,因为天气好,可以分辨出五座山顶的方位,西南既是忻定盆地,狭长的滹沱河流域,尽收眼底,苍茫的浮云深处,好像家就在脚下了,南方则是孟县界了,蜿蜒曲折的滹沱河从五台甲子弯绕了一个大圈又从雷公脑脚下流出,东出盂县。
从雷公脑下来,便到了叫“棉洼梁”的草甸子上,沿草甸子两旁的坡梁上盛产“金针菜”,也叫“黄花”。这个时节还没有开花,到了夏天那光溜溜的茎杆顶端,挑着一束束黄花,有的绽开,有的束河,那才叫美呢,并且采摘下来用金针菜拌着蘑菇熬汤,是有名的清真佳肴。
顺着往下走就到了有名的“石姥姥筒”,也便到了五仙山有名的“大背坡”,大背坡上尽是愉蔡摩荆等树木的混交林,刚才走在草甸子上还是如火炎烤的骄阳,全被这里茂密的森林挡了起来,凉快极了,我一屁股坐在林地上,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觉着舒服极了,头顶上,一棵橡树上有一只蓝背红嘴巴的鸟儿,不停地叫着,总听见它喊:“起来,起来”,可我实在累极了,林中这么凉爽、惬意,才不愿听它的话起来呢。大伙见我歇在林中,也都各自找地方坐下歇脚。
歇够了,我们继续从山顶鱼贯而下,大家互相搀扶着,边走边谈论着,这次对五仙山又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这时,恰好一阵清风吹过,传来一阵粗狂豪放的歌声,隐约可以听得出歌词:“放羊铲铲,铲青草,叫一声妹妹别心焦,哥哥秋后回乡去,背上羊肉把你瞄......”顺着歌声,望见对山山坡上,有一群雪白的绵羊群,像一串散落的珍珠,洒在蓝天碧草之中,悠闲而自得地蠕动着,靠着羊群不远的一座小山巅顶,牧羊人倚在一棵大树根,亮着嗓子唱山歌儿,歌声嘹亮清脆,又婉转悦耳,我被迷醉了,情不自禁的停下了脚步,真是山美,水美,人更美!
就要告别这神奇的五仙山了,我依依不舍地回望着那林木葱郁的“大背洼”,青翠的草甸子,峰峦叠嶂的巅峰,幽暗深邃的峡谷,心中生出无限的眷恋。再见了五仙山,你以自己特有的真诚,丰硕的富有,迷人的姿容,让多少人为你倾倒,为你陶醉,再见了五仙山!来年我们再相会!
http://bbs.sdinfo.net/data/attachment/f ... 0c7744.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