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诗(苦瓜)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我是中条山人
帖子: 562
注册时间: 周四 9月 29, 2016 3:06 pm

RE:老人与诗(苦瓜)

帖子 我是中条山人 »

韩老师的精神感人至深,值得我们学习!
云想衣裳
帖子: 5724
注册时间: 周日 10月 25, 2009 9:06 am

RE:老人与诗(苦瓜)

帖子 云想衣裳 »

这是一种让人震撼的力量!要好好向残文老师学习!
苦瓜
帖子: 36
注册时间: 周三 10月 05, 2016 9:06 pm

RE:老人与诗(苦瓜)

帖子 苦瓜 »

Quote引用我是中条山人发表的“韩老师的精神感人至深,值得我们学习!”上个星期天咱俩还在文老师家喝的酒,你的酒至今还没醒,把老师的姓都写错了。呵呵呵呵······
苦瓜
帖子: 36
注册时间: 周三 10月 05, 2016 9:06 pm

RE:老人与诗(苦瓜)

帖子 苦瓜 »

Quote引用云想衣裳发表的“这是一种让人震撼的力量!要好好向残文老师学习!”文老师是和巴金、赵树理在一起工作过的老一辈作家,在文革期间因为在大寨代表山西省文化部接待过江青,后来坐了三年牢房。一气之下,离开了文坛。但是他的写作水平却更上一层楼,至今每年都要出版一到两本书。我敢说他是中国历史文坛上难得的豪杰。
云想衣裳
帖子: 5724
注册时间: 周日 10月 25, 2009 9:06 am

RE:老人与诗(苦瓜)

帖子 云想衣裳 »

Quote引用苦瓜发表的“文老师是和巴金、赵树理在一起工作过的老一辈作家..”
身残志坚,原来真是一位高人!
祝福老人家幸福长寿笔健文丰!
苦瓜
帖子: 36
注册时间: 周三 10月 05, 2016 9:06 pm

老人与诗(苦瓜)

帖子 苦瓜 »



















老人与诗
作者:苦瓜//编辑:叶的奉献



残文老师的又一部诗集《多梦的的黄土多情的水》发表了,我以崇拜的心情向老人家表示祝贺。
前些日子我曾写过一篇《老人与诗》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讲的是残文老师曾以旺盛的创作势头活跃在山西之文坛,先后创作了几十万字的文艺理论、两百多首诗词、歌词和一部寓言译著、十多个戏曲剧本。还有近几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北方的山北方的河》,戏剧集《洪荒岁月》,主编了《山西民间优秀传统小戏集锦》。并且还在《诗刋》《黄河》《扬子江》《中国老年》《山西文学》《山西日报》《山西青年报》《河东文学》《五台山》等国内报刋上发表了上百篇作品。此外,还利用了现代化的网络,采用残文的笔名在《胡杨林》《原创力量》等文学网站,开辟了新的阵地,发表了小说、散文、诗歌、杂文、评论的创作过程。
今天我要讲的是他老人家的精神创作过程。
残文老师去年在太原曾专门买了一本诺贝尔文学奖小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送给我。其实《老人与海》这个故事很简单,写的是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了,把他的小帆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但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在这个有意煞费苦心地多层次涵义融合的简单故事中,我心里明白,残文老师,一是在激励我在文学创作路上要有一种在多难的自信。二是表明他自己与渔夫老人一样要在诗有海洋中拼搏斗,为振兴中华诗坛而努力。海明威说:“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一个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然而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能代表许多其他的事物。”残文老师也曾讲过:“我要用诗歌写出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真正的诗人,一个真正民族,一个真正黄土,一个真正的黄河,一个真正的故乡,一个真正历史。然而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许就是我对自己的所爱,表现出的一份特殊感情和人生经历的罢了。”我从这本诗集中看到了一个奋斗老人的人生沧桑和对生命的真爱,从这每一首诗歌中读到的是一个残疾老人微笑中的泪水,总有那么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期待。
  1996年残文老师从省城退休回到故乡,很想利用自己的余力开发矿业,为故乡多做一点贡献,可是创业之路走得十分艰难。由于积劳成疾,脑溢血给他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他只能靠一只手来写作。可是,文稿在修改整理起来是非常艰难的,每一篇稿子都得需要别人的帮助才得以完成。我看到他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是那么艰辛,就讲了自己利用电脑上写作带来的方便,让他也来试一试。他说,他已是古稀之年的人了,以前根本就不懂得电脑,恐怕是搞不成。再说了,在电脑上搞创作很可能会影响思路的。可是后来他还是买来了电脑,仅靠一只残疾的手是不能敲打键盘的,他只好采用了汉王手笔 ,像开荒种地那样,一个笔划一个笔划,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书写,开始了新一轮的文学冲刺。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那几天,残文老师除了吃饭,睡觉,爬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常常是熬得精疲力竭也没有多大收获,在电脑操作程序方面也是经常出错,不是死机,就是把已经写好文稿整丢了。可是,老人家没有灰心,就像一个小学生写生字作业一样,不停地写,不断地改。遇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不耻下问,还经常向懂电脑的小孩子们请教。当他在电脑上写出了第一首诗歌时,激动地老泪丛流。后来他又向网络进军,苦心费力地记录每一道程序,学习每一个操作步骤,尤其是在网上与人交流,对于一个残疾老人来说真是难上加难。当他在网络上发表了第一首诗歌时,兴奋地就像一个迷失的孩子又找到了家门。他在《羊和草原_上网偶感》中是这样写的:想成个牧人/没有草原/也没有一只羊/把自己变成一只羊/自己牧放自己//大着胆子撒欢/发现,头上并没有网/身边,也没有栅栏/草原归我所有/我把自由/紧紧握在手里//吼几句信天游,离不开/羊儿叫的味儿/漫天风沙里/找不回,失落的嗓音。
是的,残文老师在网络天地中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自信,找到了自由,找到了属于自己诗歌发展的天地。可是,老人家还是在迷茫中追寻着自己青春,比试着自己的力量,寻求着自己失落的嗓音。
残文老师要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是要有所进步和创新的。为了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和位置,他在各种报刊杂志上阅读他人的作品,在网络中与诗友们交谈,在现实的生活中,终于把长年蓄积的知识情感一发不可收拾地释放出来。每天一至五首的高质量诗歌创作这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这些成果的取得,都是由于在这多梦厚重的黄土地上养育丰富了他的人生;在这奔腾多情的黄河水中激励宽阔了他的胸怀;在这多难贫穷的生活中磨炼了他的坚强意志;在这多变的历史风云中洗礼了他的犀利文笔。才使他能够在当今的诗坛界独揽风骚。被人们称之为活跃在文坛宝刀不老的“常青树”。就像那黄河崖畔的酸枣树,越老越显示出苍劲不屈的风采。
残文老师写作速度之快作品数量令人惊奇,就是他的作品质量诗歌风格也是别具一格。他怀着一颗不泯的童心,悲悯的情怀,成就了《多梦的黄土多情的水》诗集的出版,就是具体的体现。
残文老师的故乡由于黄河底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被深深地淹在了黄河底部,他永远失去了故乡。尽管国家对移民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对于“穷家难舍,熟土难离”的中国农民来说,那是一次撕心裂肺的永别啊!就像他在《走进我的季节》中所说的那样:秋天,和我一样/患了半身不遂/看似在笑/其实产,在哭。这就是他只有用诗歌那简洁的语言,才能写出比海还深,比黄河还长的黄河儿女对祖国、对土地、对生命最本质,最深层的爱恋。
  年轻时的残文老师就是一个与时代并肩同行的人,更是一个内心充满了滚烫铁水的人。他将鼎沸的热爱,丝毫不留地汇于香墨之中。对于一个饱含朝气的老年诗人来说,他不但能用青春勃勃的思想,英姿爽逸的笔风,倾诉怀根恋土的情丝,呕心匍伏的感恩。而且还能以锐利目光来反映现实,畅想生活。
让我们提纲挈领,粗略地欣赏他个别诗诈。《望故乡》崖上望故乡/故乡,是一只干瘦的老牛/黄河边饮水/尾巴圪绕圪绕/总也甩不掉/世代的忧虑//高空望故乡/故乡,是一艘游艇/平湖上游弋/鼓满顺风的白帆/是爷爷的胡须/颤颤抖抖,总也讲不完/远逝的故事。他的诗歌没有空洞的口号,没有玩弄所谓技巧,而是实实在在的平民心声。
《日子》顶一个脑袋/不容量//开门,赔一张笑脸/闭门,揣测儿女情绪//过得好了,怕人眼红/过得赖了,怕人贬低//酸甜苦辣,才是/日子的滋味//披张完整的人皮,才是/完整的日子。从残文老师这些拙朴无华的语言,就可以看出诗人形神统一、情景交融的写照。
残文老师在诗中还大量应运了民间的口语、动作,这些无需技巧的诗作,多角度、多层面,用一种直观感受。《酒窝》桃花骨朵里,盛着/最纯的酒/梦想中间支一张床/一梦到白头//桃树下/转来转去/天亮了,那杯酒/被谁偷偷喝了/留下两条深沟//我在沟里,埋怨/胆小的老鼠。这些通过贴切的想象对接,或纯粹不用想象,灵活、生动、巧妙地将自然和人们的心里活动,原汁原味地再返还于生活。
《嫂子的笑》异土他乡的野菜/叶甜根苦/淡淡的小花/从她脸上/学会了笑容//将笑播在山坡/长出芝麻咯咯的笑声/将笑种在河滩/哗哗啦啦,刨出/花生欢乐的铃铛//苦苦的移民日子/熬成甜甜的米汤/笑眯眯喂大/水灵灵五个孙孙。这种看似不费气力的抒写,却匿藏着一种平实精深、不易察觉的浸透力、着色出时代的进步。说明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了解,也体现了诗人随意捕捉诗材的敏锐才智。
  残文老师不单单是对故乡的眷恋,在国难当头之际更是关心倍致。在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期间,我去他家看望他,我发现他的情绪悲伤,眼睛红肿,身体极差。他老伴告诉我说,他这几天一看到地震的新闻就是流泪,再这样下去眼睛非瞎不行。在这个时候,我是能够理解残文老师的心情,不能多说什么,只能劝说他要节哀。他在《清醒的布谷鸟》中是这样写自己心情的:布谷,布谷/叫得心儿难受/山摇地动/怎能扬鞭驾牛//布谷,布谷/叫得不是时候/血里,泪里/怎能耕云播雾//布谷,布谷/没有被震糊涂/只怪我的心儿/还埋在瓦砾废土//布谷,布谷/不哭不哭……这样的老人,这样的心,我能说什么?只能祈祷他一个深深的祝福。
  阅读残文老师诗歌是认知老人的心路历程。不论是新作还是旧集,(还有没有出版的《犟芽集》)都是沉甸甸不可忽视的强篇力作。都是真实无遗地反映时代原貌的文史资料。
岁月是苍茫的,时间也是无情的。从残文老师那布满黄河黄土的足印中,就会领悟到一位老人的诗之风骨,情之柔肠。

http://bbs8.zhxww.net/UploadFile2008/20 ... 815453.swf









文学風网站欢迎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