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虎已经死了(零寒)
那只虎已经死了(零寒)
那只虎已经死了
文/零寒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我确信,那只“华南虎”无疑已经死了,并且死得很难看,余下的事情,就看是由谁去收敛了尸体,又有何人该披了孝子的麻衣......
我曾在巴山的乡间,许多次地见过土家山民的葬仪:几条精壮的汉子抬了敛着死者的棺木,缓缓地走向早先便已觅好的山上的墓地,却有另一拔的乡亲,不断地拉扯着、阻挡着抬棺的杠夫,经常是前进了三步,却又被拖回了两步。。长长的吊客队伍,不时地停顿了脚步,那行进的步伐是缓慢的。不长的路程,有时竟会从午前走到黄昏......
“华南虎”已经死了,尽管人们还没看到竖在那“虎”坟头的石碑,但我确信,那虎的尸身正在装敛,我甚至能想见丧事主家正在确定由何人穿了那几件给嫡子备好的麻衣,隐隐中还不时能听到巫师敲响的丧鼓......
所以,我不再呼喊着打虎了,那丧事办理的期间,乡间的人们,依例不会去骚扰了正在举丧的主家。听老一辈的人讲,从前有皇上的时候。在百姓家办着红白喜事期间,即便是官家,也不会胡乱地扰了举丧的人家,纵是那人家有得归家奔丧的嫌犯,逢上宽仁些的县令,每每也会略略地网开一面,姑且地不予缉拿。
所以,我不想再呼着喊着地去打那死了的老虎。我等,我等着......待过了停尸的期限,倘若依旧不见丧家出殡时,我方才会约了我的乡邻和乡间的里正,报到衙门......
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章里,有个“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如果一定要求虎事件中的官客们在50或者100中必选其一的话,余下的那一半当然是首席的!!(我估计还不一定够打发)
地方官吏的的腐败昏庸,危害的大多也只是部份的区域或部门,不让其中的秽事露出了衙门的话,所损失的不过只是国库里的一些银钱。我以为,那危害程度毕竟有限......
但是,有些人不同!
在有皇上的年月,维系天下谐和的要件中,除却朝廷的威权外,余下还有诸多的“名教”弟子,以其尽可能显得“绅士”的举止,做着天下百姓的范模,那些被称作天子门生的“儒”们,是为百姓日常的表率。为着激励国人的向学,朝廷设了个容收天下大儒的翰林院,这些个大儒们,便被叫做了“翰林”(可能是副厅级呢)。据说翰林们,不仅要有满腹的学问,另外也很要紧的、被放在皇家审查首位的是其“道德”......不是有“道德文章”的说法么......
如今的中国科学院,与那旧日的翰林院,就其地位而言,是有些可比性的。翰林们的行为举止、道德文章,是为天下人的表率!如果朝廷不小心地让那里混入了无赖和泼皮......试想想,对天下斯民的危害,比较起那只造假的华南虎来,哪一个更严重?我曾说:法律给天下人设定了一条最低的道德标准,但那些有着特别身份的人们却应是自觉地恪守更高些的合乎其身份要求的标准。翰林们就更须恪守!
网友“初入江湖”说:“傅首席绝对对得住他首席的称号!问题是确实比我们期望的要低太多,但是在中国学术圈子里,绝对能NB。学术圈子,就是这样的。”我说:“初入江湖”兄,你可没说对,他那点墨水也叫NB?别辱了先人给我们留下的斯文。
在下虽是读书不多,却自信只要不以他家那片叶子做话题,他不够我半张着嘴的驳批!呵,我还忘了一样,那就是泼妇般的叫骂。。。这一点,别说我,就是加上我所认识的朋友,也不敌他半张嘴的。
但愿他的“道德”和“文章”不是代表翰林院里其他的翰林,惟其如此,方是国民之幸!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文章:寒零/编辑:清风
文章:寒零/编辑:清风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script:window.open(this.src);>
欢迎您光临文学风网站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script:window.open(this.s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