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看电影想到的《月下踏浪》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月下踏浪
帖子: 748
注册时间: 周六 2月 14, 2009 6:06 am

由看电影想到的《月下踏浪》

帖子 月下踏浪 »










由看电影想到的

月下踏浪


我很喜欢看电影。从我记事开始,我就喜欢上了电影,至今,我还经常抽空下载电影,独自欣赏,每当看到激动人心处,就留下伤心的眼泪,也许我情感脆弱,也许电影太感人了!  
小时候,最愉快的娱乐就是看电影。我还记得,小时候,能看上一场电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从小,我随父母到处奔波,如吉普赛人一样。父母每到一个地方,基本上都是荒郊野地,交通很不方便,这都是由于他们的工作单位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生存的命运所决定的!  
小时候,在城市里看场电影都很困难,更何况在交通不便的乡村,更何况在远离乡村处在荒郊僻野环抱的施工单位!那时,只要电影放映队一来啊,我和小朋友们就像过年一样,一个个欢蹦乱跳,就像一只只快乐的小燕子一样,那种高兴劲儿啊,就别提了!  
我还记得,童年时,我看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地道战》,最让我开心的场面,就是鬼子屁股中弹,呵呵,每当看到这个场面的时候,我就开怀大笑!那个年月,新电影拍得很少,我经常看的国外拍的电影有《列宁在1917》,《列宁在1918》,《多瑙河之波》,《卖花姑娘》,《摘苹果的时候》《南江村的妇女》。前苏联,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电影,我基本都看不明白,就喜欢看战火硝烟的场面,说白了就是看热闹!朝鲜的电影,最能感动我的就是《卖花姑娘》,当然很多情节也是看不懂的,可那个年代,成人看得电影都很少,更何况孩子了。国内拍的电影中,稍微能看懂一些的就是《地雷战》《地道战》,无论放了多少遍,我都要设法抢个好位置看,这可谓百看不厌!至于八个革命样板戏,那成了我催眠的电影了,可是不看又能看啥呢?  
我还记得,最让我可怕的电影,就是科教片《考古新发现》。昏暗的场景下,那具马王堆的千年古尸,吓得我夜里总尿炕,做恶梦。有好几个夜晚都不能睡好觉,至今回想起来,身上还起鸡皮疙瘩。当然现在我对那个中国古代奇迹是很感兴趣的,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随着时代政治气候的变化,少年的我,终于能看到了一些适合儿童青少年看的电影了。我看到了木偶片,动画片。那时,我对木偶片,动画片感觉很新奇,木偶片《草原英雄小姐妹》里龙梅和玉荣的先进感人的事迹,教育着我们这一代人,树立起爱护集体财产的思想情操,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给我增长了科学知识,动画片《鱼盆的故事》让爱国主义思想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悄悄根植,成长,发芽。可以说,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是看着那些儿童教育片长大的,红色革命传统思想通过那小小银幕,植入我们稚嫩的灵魂天地!电影成了革命理想教育的重要手段。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我为了能考取大学,在中学时期,基本不看电影,错过了很多好电影!高考完,在班里一些喜欢看电影的同学带动下,我又开始大量地看起电影来,当然这个时期看电影,不单单是为了受教育,更多的是娱乐,开心,刺激。  
很多小时候看不懂的外国电影,后来基本都看懂了,宣扬人性的思想的电影开始陆续上映,而在过去的电影里几乎没有这方面内容的。当我刚刚接触这些宣扬人性思想的电影时,并没有感觉到电影里有什麽人性思想,说实话,我对人性方面的思想的确感觉很朦胧,没有读过这方的书籍,只是偶尔从一些杂志刊物上,零零碎碎地看到过这方面的介绍,理论方面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当然在看电影的时候,也无法正确地从中提取人性方面的思想。尽管如此,通过大量观看影片,不断思考,浅显地懂得一些东西方各种人性思想的内涵以及各自不同的反映形式。  
我至今依旧还记得一些表达人性思想的电影及主要情节,比如电影《草帽》《砂器》。我记得,在电影《草帽》里,二战的灾难所造成的人性扭曲,给普通百姓心灵造成的伤害是难以抚平的,这种伤害延续到几代人头上,至今仍然还影响着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那飞舞的草帽,流血的呼唤,母亲戗子的罪恶,在银幕上重重地敲击着人们的眼睛,唤醒着人们的良知!而《砂器》里面的钢琴家,为了自己的荣誉地位,竟然伤害自己的患有麻风病的父亲,这又深深地揭露了战后,作为资本主义世界中较发达的国家,人的善性,人的良知在消失,经济不断发达,社会文化意识却在不断堕落。  
我还记得电影《牧马人》里的部分情节。在那个是非颠倒的年月,爱,却在茫茫草原上,释放着人性善良的光芒。爱,给了一个背着沉重政治包袱的人一个生的希望,而爱,却来自中国普通善良百姓的心间,来自所谓的阶级对立面。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那个年代依旧在善良的人们心中绽放着不朽的光芒。谁是,谁非,老百姓心中有杆秤。而往往那些野心家,阴谋家,为了争权夺利,丧尽良心,无端迫害他人,完全丧失了做人的基本人性!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现象在哪个年月不是很稀罕的事情。人性在哪个年月哭泣着,悲哀着。
《巴山夜雨》里杏花的投河,《芙蓉镇》里那个精神病患者喃喃细语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性的匮乏,以及人们对善良人性不断追求的美好愿望!  
看着那些电影,我心情很沉重。我不知道人性,在中国历史上处于什麽样的地位,我只知道,人性在生活在底层的百姓心中的价值和重要性。在老百姓的交往中,人性中的,诚实守信,尊老爱幼成了互相交往的基本准则。也就是这样的人性,成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成为中华民族友爱团结的凝聚力,成了中华民族统一强大的思想基础!  
我为祖国文化中的仁爱思想精髓而感到自豪!一些日子里,我也经常看西方国家关于人性方面的电影,例如《钢琴师》《辛德勒名单》。  
作为西方电影大国,有能力大投入拍片反映二战时期,纳粹分子迫害犹太人的反人类罪行。按照过去的习惯的思维方式,作为纳粹德国,是不会有德国人同情甚至帮助犹太人的,可就是在纳粹迫害犹太人的高峰期,就有这样一个德国企业家,良心未泯,不顾被迫害的危险,采取合法的斗争手段,从纳粹的邪恶魔掌里,解救了一个又一个身陷囹圄的犹太人,在那个年月,这该是冒多么大的风险啊。这也说明这位德国企业家,心底里还深深地埋藏着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东西方人性的共同点在这部影片里充分表现出来了。  
“仁爱”宽赦有罪的人,宽容是爱的基础之一。辛德勒采取巧妙的手法去说服纳粹刽子手,也让我感受到,西方人性的表现方式的特点。这让我想起阿拉伯小说《一千零一夜》。通过讲故事来说服他人,这也是很无奈的办法,当然我不能否认辛德勒的智慧,在那种形势下能做到这些,已经很不容易了。在这部影片中,当我看到一群群犹太人被纳粹残害时,我的眼圈湿润了,苍天何在,人性何在?

我无法理解,作为以宗教文化作为民族文化核心的犹太民族,怎麽就一点也不会反抗啊?在德国的犹太人,我能理解不反抗的理由,可在波兰,我就无法理解了,对比一下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中国人民,我感觉,中华民族的反抗精神是值得称道的!尽管有南京大屠杀这样惨痛的悲剧,但更多的中国人民拿起武器,与侵略者进行抗争!东方的人性思想并不全是仁爱,也有惩恶扬善的正义精神。
在这里,我更希望东西方人性思想能够不断交流,不断升华,不断让世界更加和谐友爱,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世界上各民族文化水乳交融,让爱的光芒永远普照大地,让地球村的人们永远和睦相处,共同开创美好的未来!













文学风祝福朋友
天天幸福快乐!
月下燕子编辑
馨心语儿
帖子: 142
注册时间: 周日 7月 05, 2009 9:36 am

RE:由看电影想到的《月下踏浪》

帖子 馨心语儿 »

是啊,西方的很多电影在带给我们新鲜刺激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血腥,相比较之下,还是喜欢最早的电影,虽然动作制片不是很美,但是却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成长,很多老片子记录下了我们成长的经历,欣赏美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