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古诗词发展的浅谈(随风浪子)
有关古诗词发展的浅谈(随风浪子)
有关古诗词发展的浅谈
文章:随风浪子 编辑:清风
本文所说的古诗词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诗词有着较为固定的语言形式和比较严格的韵律要求.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致.而且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但是,发展到今天,古诗词越来越不被现在的年轻一代所重视,其原因有很多,自"五四"运动和白话文的兴起,改变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阅读习惯,现代诗的兴起又改变了年轻一代的创作思维,对古诗词的传存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古诗词的格律限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创作和发展.让现代人无所适从.使之更加喜欢简明的字眼和自由形式.建国后,汉字的简化和冷僻字,词的极少使用,影响了年轻人对古诗词学习和创作兴趣.兴趣的丧失这对古诗词传存和发展是一个致命的危害.
汉语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读音和意义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要遵从古人严格的格律,实在太难,因为古诗词当中许多特定的语汇,是现代人很难理解,也很难应用的.而完全抛弃古诗词的格律和声韵和意境,又有些不伦不类.所以.我个人认为,现代人写古体诗词面对的是读者是现代人,应该应用简单明了的字眼,通俗易懂的词汇,不一定要完全遵从古人严格的格律,但是古诗词中的声韵和意境是诗词的灵魂,不能丢失,格律只是古诗词的一种体裁一种形式,只要不过于偏离<如一句中一平到底一仄到底,连四平四仄>,就不应该死抱着古体诗词格律,当着金科玉律.还有古诗词的对偶对仗及声韵格式应该保留,这对体现诗词的词句美,意境美和形式美有重要作用.如果一首诗连声韵都没有,那不就变成散文.当然,我所指的对偶对仗并不是说要字字相对,只要求以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及现代词性为基础,对那些将古体诗词格律视为金科玉律,不容半点有违于格律的想法我不太赞同,古诗词有要传存就要发展,要发展就要创新,就要被大部分人所接受.为什么古人的格律就要完全尊从,任何事物都是在创新中发展,如果死抱着<古>字去学习和创作那不成了买椟还珠? 这样只能止步不前,试问现代人谁又能超越古人对古诗词的了解?
诗是对情对景对意境的体现,我们不应为了诗的格律去<填>诗而失去了诗的本意!
以上纯属个人理解!望前辈高手指正!!不妥之处请海涵!!千万表拍砖!!
<
--------------------------------------------------------------------------
文 学 风 欢 迎 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