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笛音天涯)
往事如烟(笛音天涯)
往 事 如 烟
文:笛音天涯 编:一缕清风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岁月荏苒,再不能回到从前。而往事总是那样的温馨甜蜜,70后的我们曾经是多么的单纯和可爱哟!回忆之门在不经意中倏然打开,我,恍惚重拾了过往的岁月。
那时的我们物质生活非常的贫瘠,口袋里除了交学费的日子,永远不可能超过十元钱,身上穿的衣服大多是哥哥们穿过的,只有过年时才可能置办新衣,一般都是纱卡布料,那种布料属于真正的物美价廉,穿一年了还像新的。在学校里吃的是从家里带去的米,用罐头瓶装的咸菜,一瓶菜吃三天,菜怎么不餿呢?真是奇怪。
那时没有什么玩具,滚铁环、打弹珠、打油板、抛石头------都是些不要花钱的玩意。唯一奢侈的是打乒乓球,一毛钱一个的乒乓球,用木板锯的球拍,取下门板做球台,我们都练出了一身好球艺,一般的削球、盖球,螺旋球、丢冷子(将球打在门板缝里,使球变线)是我们苦练而成的必杀技。中国的乒乓球之所以盖世无敌,和全民普及分不开吧!足球要是有样学样,足球白痴的帽子一定可以摘去。
那时没有电脑,电视也很少,我读书时只有学校附近的一个军营才有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每晚下了晚自习我总要溜出去看下电视。书也不多,学校的图书馆永远不对学生开放,想看书只有贿赂老师,两毛钱一包的香菱山可以让爱烟的老师借几本书出来,那时的连环画租一本看才两分钱。
那时高考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压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够安然走过的只是极少数的命运的宠儿,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没有现在这般殷切,一般的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很不容易的,有四五个儿子的家庭,能够出一个大学生就了不起了,我父亲的口头禅是:上大学靠的是坟山屋场,祖宗坟头不冒青烟是中不了状元的。八几年钱的魅力已经很大,做生意当一个万元户比大学生更令人眼馋。
那时的我们开始唱台湾的歌曲,《童年》,《绿岛小夜曲》,《美酒加咖啡》--------歌里那种缠绵悱恻、朦胧暧昧的意境使我们深深陶醉。我们看着琼瑶阿姨的言情小说,学着谈恋爱,当然,早恋与我无缘,班里的同学都比我大,女同学不会和一个比她小几岁的男孩约会的。但我也在内心里喜欢着一个从大城市里来的女同学,她的穿着非常的洋气,和我们这些小地方的人相比,整个一个鹤立鸡群。她穿什么衣服我已经淡忘,只记得她扎一头马尾发,瓜子脸,脸颊上有些雀斑,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我有三个好朋友。
赵杨,一米八的个头,英俊的相貌,儒雅的风度、忧郁的气质是所有女生的梦中情人,他比高仓健酷,比周顺发帅,比费翔更温文尔雅,他令每一个看到他的人怦然心动,无论男女老少。他比我大七岁,却是我的跟班,我在文学上的成绩,使他心甘情愿的成为我的影子。他歌唱的很好,嗓音浑厚低沉富有磁性,有如天籁。
铁牛,个子和我差不多的瘦弱单薄,酷爱武术,我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在练习武功,对打成了我们最大的乐趣,我们自创武术招式,挑战高难度动作,空中三踢、旋风腿、迷幻斩、狂飃是我们百练不厌的绝招。我们四处挑战,踢过两家武馆,虽然经常遍体鳞伤,却一直乐此不疲。我们的理想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小琪,假小子。她父亲是省经贸办的主任,哥哥是我们学校的校长,她哥曾经蛊惑我追小琪,她是我们班和我年轮差距最小的一个,只比我大二岁的,可惜她的偶像一样是赵杨,对我没有多大的兴趣。她家的藏书不少,怕有几千本的,一套六十多元的《辞海》被我和赵杨占为己有,她不过是一笑而已。呵呵,六十元那时可是一个天文数字哦。小琪跟着我学会了少林闯山拳,女子自卫防身术,她后来的老公成了她的下饭菜,听人传言也要拜我为师的。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