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自尊的人,不作复古格律诗奴(荆中楚风)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清风
帖子: 4701
注册时间: 周六 7月 26, 2008 3:06 am

RE:作自尊的人,不作复古格律诗奴(荆中楚风)

帖子 清风 »

文章很有见地,谈了自己很多看法,欣赏你这种创新精神,不过前人的文化遗产也还是应该研究探讨的。文坛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兼听则明!建议作者将题目修改简化明了点,效果会更好一些。
清风
帖子: 4701
注册时间: 周六 7月 26, 2008 3:06 am

RE:作自尊的人,不作复古格律诗奴(荆中楚风)

帖子 清风 »

荆中楚风朋友,我的编辑制作不知道你喜欢吗?认真思考以后,我将你的题目进行了修改,觉得这样简练明了一些,如果觉得不妥,请给我留言,我还可以修改。
荆中楚风
帖子: 35
注册时间: 周三 7月 21, 2010 3:06 am

作自尊的人,不作复古格律诗奴(荆中楚风)

帖子 荆中楚风 »



作自尊的人

不作复古格律诗奴

荆中楚风 文:编:清风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script:window.open(this.src);>

写­我的自创,扬自立情感,作自尊的人,不作复古格律诗奴。
我的今生,上学时学过看过和写过古体诗歌,工作以后,我不看不学不写古体诗,30多年来我只看中国辞海。偶而我也写写诗玩,但不是写旧体诗格式。 我认为写格律体诗是复古,因为现代人,不是生活在古代,你没有古代生活的经历,是写不出古人的情感,也就是说你在有才智,充其量只能是复古诗人。自明代以来,中国就没有新诗体了,只有现代版律体诗,由此可知诗人在守旧。 上下五千年的情志,为你泊心绪。古人沉浸在情中,持文舞墨,历尽岁月沧桑,精彩演绎,传承了《诗经》、《楚辞》的精魂。戏剧性地开辟了,继承创新诗歌的衣本,凸现其价值。这普遍性,拥有了广泛的民众性基础,贯穿了诗情春秋境,胸纳万汇任吞吐,纵意让创新飞扬。 在那古唐朝,唐人以《诗经》为版本,总结前人所创的诗体格式,结合自身的特性,融入他的国情特征,发现价值,以创新为主线,首创了新的诗体。其起源来自《诗经》,即把《诗经》中的“诗”字提出来,作为一种诗歌文体,经不断地创新变化发展,最终形成以国名为体的诗体......唐诗。在宋朝,宋人的血脉情,以《诗经》和唐诗为辅,以《楚辞》为主要范本,并把前人的风格和唐诗风格作了对比,融入宋人国情特征,发现了唐诗中没有的个性价值,即把《楚辞》中的“辞”提出来,作为另一种诗歌文体。又因为“辞”与“辞”同音,故宋人为了区别“辞”与《楚辞》中的辞不同,取其音同字不同,而改“辞”为“词”,并把“词”作为新的诗歌文体。经传承创新发展,最终形成以国名为体的诗体......宋词。在元朝,元人的心态,以《楚辞》为中心版本,以《诗经》为载体,把“唐诗宋词”这二个诗体,贯穿到《诗经》《楚辞》之中,用心拔动情,尽显那神迹诗境,超越前人,又自创了新的诗歌体。这清晰纹路,释放人性潜能,绵延繁衍,深深情怀,最终又形成以国名为体的诗体......元曲。 ­
纵观以上诗歌文体,它形成了不同朝代的诗体。通过这个诗体,我们可以发现,其诗体共有的特点:传承了《诗经》、《楚辞》情脉,并结合自身所在的朝代不同,敢于打破那千古文成熟的规矩。而选择不一样的修心,自创的个性,就是不在前人大树下纳凉。我们在看看自明朝以后,国人们(主要是指诗人文人和爱好者),默守古格律绝的诗词曲成熟规矩,量化为一些诗歌体的写作标准和人的欣赏标准。一笔情,在岁月中游弋,漫向延伸,写那复古诗词曲体,充其量这诗人可为复古体诗人。现代的人,不是在古唐代,也不是在古宋代,更不是在古元代,这是唐诗宋词元曲本身所具备的先决条件,也是这个前提,催生了个人的不懈追求。而律绝词曲,则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写满了国家情缘。如果后人在写,由于已没有那时的国家感应和感情,无论投入多少心力,用怎样的思路去想,可以准确地说,是写不出心所在的古时才情智,充其量写出的是复古诗体。这遗忘尘世中的自我,迂腐吃古,沉醉不醒,做古诗奴。
请看这开言论儒雅,写着繁华,流动那一池,才子卷诗词,仿痛千载国民。这卓绝的贡献,系上旧飘带,却引颈套枷锁。触目所及,报刊杂志上,写满现代版格律,在韵祖养颜面,续香还古魂。这是今夕的悲,也是唐宋元的后人悲,可悲的崇拜, 所思,心越来越痛,可叹中国文学,何时能自创门户为君吟。
从来都是这样,写复古诗体,朝歌陈旧,满身伤,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消亡我们的中国文学和诗歌。在从本质化来看,这种复古诗体,证明的标准,是现代的复古体诗人不会创新。由此而知,自明朝以后,国人们(主要是指诗人文人和爱好者),怕字当头,落笔畏难,启齿做了?以继承传统,传承传统,为借口,一心写那复古文化...... 审视文坛,古人树荫下,后生深情韵律,留此情惊李杜。这是龙根神伤了,心差横行,冠冕堂皇,倒翻遗产刻其理,仿制填格作,阐形弱,驱颈没停蹄。这不敢,那不敢,错位人生,不敢打破这千古文成熟的规矩。百度复春秋,流传到现代,儒雅长卷,一脉文情难见新文体。
我写的诗,是我自创的一种诗体格式,自创于2009年5月。我把诗体命名为国典诗。
何为国典诗,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典,我把几十年的自学成果,写出来的诗,放在新开的空间,也就是新诗辞体诗,权且做为我对中国文学诗坛做出的一点力,也为中国诗人和爱好者引一条创新之路。因中国古代有唐诗宋词和元曲,而词和辞同音,为了区别我把自创新诗辞体诗改为国典诗。国典诗又名典体诗--它具有[唐诗、宋词( 辞 )、元曲和散文]独特四味。
红尘人生,一世不过百年,我今打开空间,让自命不凡的诗人看看,谁在为中国创新诗歌体。不创新,中国文学诗坛是不能走向成功的,不破是不能自立的。今天我做为一个爱好者,中国石油工人,对中国诗人说,请你们不要作复古诗人,用你的才情、才智,做一代创新诗歌体的宗师。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