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寄情思与明月(丁枫)
我寄情思与明月(丁枫)
我寄情思与明月
文/编 丁枫
中秋的月,是团圆的家;中秋的月,是旅人的乡愁;中秋的月,是思念的情愫。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在他乡好伤怀。
月,很圆,淡淡的清辉,从树梢无声地泻下,迷蒙的雾气也不甘落后,正步步紧随。间或有轻微的风儿吹过,雾气又瞬时不见了影踪,那一片银白的光亮却越发清晰了。我静坐阳台的一隅,屋内熄灭了所有的灯,让那朗朗的月光尽情地扑满整个空间。抬头观那一轮圆月,不知月宫里的嫦娥是否已安然入睡?闻着那浓郁的桂香,还有捣药的玉兔和酿酒的吴刚相伴,是否已将思念忘却?月儿无语,却听见自己心中有心痛的颤音。
漂泊的旅者将家扛在肩上,走到哪儿,哪儿便是家。远离故乡多年,已很久未见故乡的那一轮圆月了。漂泊的心也时而有些累,可已找不到归家的方向。只剩童年与月亮的点滴情思,时常慰藉孤寂想念的心。
故乡是一个小小的山村,不大,但山清水秀,绿树在身后环绕,田野在眼前延伸,给人一种小家碧玉欲说还休的美感。故乡的月,很是清新,娴静,没有丝毫的清冷与忧伤,总是那么朗朗的照着。尤其每当中秋满月的夜晚,人们从一天的劳作中闲下来,然后齐聚在晒谷坪,一边品尝圆圆的月饼,一边扯着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话,静待月儿的到来。在闲话家常的转眼间,偶尔环顾四周,已是另一番景色:月色溶溶,如纱如雾,如银如水,不经意间便洒满了山村的每一个角落,树影,人影,屋影,朦朦胧胧,影影绰绰之间,一时天更广了,地更宽了。这时候,不论怎么美的月色,小孩子还是静不下来的,他们有时在尽情地嬉戏打闹,有时又三五成群叽叽喳喳地在商量着什么,可能是在计划怎么去偷谁家的南瓜吧。 在故乡的山村一直有这样的乡俗——八月十五月圆之夜可以随意地去地里偷南瓜,即使第二天主人家发现了,也不能乱骂的。虽然这样,一帮小孩子还是要周密地计划一番的,然后轻手轻脚地,经仔细地探查后,利索地向目标靠近,在偷的时候还一边窥着身后是否有人发现,一旦得手,便紧抱“战利品”,如老鼠般迅疾地逃走。偷来的南瓜也就在月下架上锅煮上,有时还比一比谁的南瓜最大最甜呢。那种情景,那份欢愉,给小小的我们带来了太多的快乐。喝完清香甜美的南瓜汤后,小孩子们便静静地趴在父母的膝头,看着那天边的圆月,听着那遥远古老的关于月亮的故事,进入甜甜的梦乡,童稚的脸上是天真满足的笑。
明月依旧高照,却再难有儿时那样的心境了。如今身处钢筋水泥铺就高楼林立的城市,看月亮也不能尽兴了,总是只能看到一片狭小的天地。但每当中秋满月时,我仍然还是要爬上屋顶的阳台,希望能看到月下更广的天地,可只恨自家房屋太矮,而四周高楼耸立,头顶的那片天,还是窄窄的,月亮可不管这些,依然在天地间穿梭往来。其实,天还是无边的,只是高楼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困住了我们奋飞的梦想,我们成天在利益的游戏中疲于奔波,已有太久未曾静心地领略那朦胧月色的温暖温馨温情。
又到中秋月明时,于这样的月夜,我托月儿捎去我对故乡的无比眷恋,对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想着想着的时候,尤如一袭微风拂过心房,仿似一阵细雨滋润心田。今夜,好一份恬静的心境,好一片难舍的情怀。天上的明月也仿佛更亮了,月色也更美了。月儿呀,月儿,你怎么会寂寞呢?怎么会有人说你寒凉透骨呢?尘世间有那么多的人对你牵肠挂肚,注视你的目光已是太多,你虽然高高地挂在天上,却温暖在人们的心头。
心中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此情浓浓,我心切切,有月亮为证。
RE:我寄情思与明月(丁枫)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读丁枫的散文,有如捧读一卷长长的童年画轴,那明月当空的禾坪,那赏月的乡亲,那偷瓜的顽童,那故乡古老的习俗......无不蒙上一层神秘美妙的色彩!无不让人丝丝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