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叫一声妈妈(爱党好青年)
RE:孩子,叫一声妈妈(爱党好青年)
这篇剧本是我创作的、其中也离不开洛缓缓的帮助。整篇内容就是介绍上山下乡时期的亲情与爱情。希望大家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便于我修改、能够是剧本更加完善。谢谢。
RE:孩子,叫一声妈妈(爱党好青年)
看到青年的剧本很是欣慰,剧本写到这样水平可见青年用了心思。剧本是另一种文学体裁,在80-90年代文学刊物刊载较多,到了本世纪,文学刊物剧本的刊载量大量减少。该剧本是反映老三届,知青扎根农村的故事。我只读了发上来的四幕,这只是冰山的一角,所以对其立意尚不明了。受清风群主的委托,我简单地谈一下这四幕。剧本的故事性还是较强的,语言也流畅。剧本的语言,是以人物对话为主的,所以在语言方面尽量口语化,比如农村人怎样说话,都用什么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方面需要改进。再者,对场景编排,还欠缺点氛围的渲染,比如小俩口在自己家里对话的场景,送她上车的场景,还是缺乏一种必要的渲染。剧本最终的成功,是演员、导演的再创造,但是就剧本而言,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详尽的脚本,所以,此剧本的修改尤为重要。仅仅四幕,我只能说这些了,不知对否,作为作者读者之间的讨论吧。
RE:孩子,叫一声妈妈(爱党好青年)
谢谢您的宝贵意见、因为是第一次创作剧本、没有经验、所以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会尽力改正的。
RE:孩子,叫一声妈妈(爱党好青年)
创作这篇剧本的童鞋还是高中生,现在正上高三。由于我们都是90后,所以对那个时代还不够了解。但作者先前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在反复揣摩和讨论后才确保剧本的完成。作者是真的很用心很努力地写这篇剧本。说实话,一个高中生第一次写剧本能写到这种程度是难能可贵的。
在此谢谢莽原表叔的点评哈,如果还有啥意见就尽管提哈。哥哥姐姐们也表吝啬语言哦,尽管提意见,指出剧本的不足之处。嘿嘿,先谢过各位哥哥姐姐了。
在此谢谢莽原表叔的点评哈,如果还有啥意见就尽管提哈。哥哥姐姐们也表吝啬语言哦,尽管提意见,指出剧本的不足之处。嘿嘿,先谢过各位哥哥姐姐了。
孩子,叫一声妈妈(爱党好青年)
孩子,叫一声妈妈
作者.爱党好青年/编辑.琴心
第一幕
时间:丰收的秋季
地点:地里
人物:何美红、王大姐
背景:在一个已经枯涸的水井前,何美红脸上的愁容却与眼前一片如火如荼的丰收景象格格不入。随意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双手环抱着膝盖,想着和他相敬如宾的丈夫,再想想自己可爱伶俐的儿子,她不由得伏下头泪流满面。这时,天色阴沉了下来,天公的不作美让何美红的内心里又徒增了一抹阴霾。邻居王大姐抱着自家的粮食从路边匆匆走过。
王大姐:(转头看到何美红独自坐在那里,笑着走过去)美红,你家喜根可真把你宠坏了,自己在地里忙东忙西的,也不舍得让你去帮忙。
何美红:(急忙捋起袖子在脸上抹了几下,抬起头强装出笑脸)哪能啊,我这就回去给喜根做饭去。
王大姐:(看着何美红脸上的泪痕,王翠莲的笑容突然僵在那里,走过去一把拉起何美红的胳膊)你跟大姐说,是不是张喜根欺负你啦!我让你张哥抽他去!你是城里来咱农村的更不能受欺负!你说,他怎么你了?
何美红:(愣了神,呆看了足足有半分钟,才明白过来,手指揪着洗得雪白的衬衣衣襟搓来搓去,为难的摇了摇头。)
王大姐:不乐意的神情)我平时觉着吧,这张喜
根还挺老实的,怎么一娶了媳妇就原形毕露了呢!别不敢说,有啥委屈就给大姐说!
何美红:王大姐,我没事。。。。。。(把头埋得更深)
王大姐:怎么会没事!怕什么!(抓着何美红胳膊的手更用了几分力气)
何美红:(用另一个手清了清额前的头发)真的没什么。
王大姐:你看你这就是见外了,大姐还能害你不成吗?
(何美红皱了皱眉,仍旧摇了几下头,挣开王翠莲的手跑开)
第二幕
时间:夜晚;
地点:乡下张喜根家里;
人物:何美红、张喜根、熟睡的儿子张思成;
背景:知青回城浪潮席卷农村,何美红在内心渴望着城市的繁华,想要回到城市的家里看看。但又不知道该怎么丈夫开口,怕丈夫误解自己,百般为难。
(夜里,何美红将儿子哄睡,轻放在床上。张喜根坐在床边抽烟,笑着看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何美红犹豫再三,终于下定决心说出口。)
何美红:(给儿子盖了盖被子)喜根,刘玉要回城了,咱们要不要去送送她?
张喜根:刘玉?那个和你当初和你一起来农村的女的?
何美红:嗯…...就是和大伟看对眼的那个。(笑)大伟舍不得媳妇,决定和刘玉一起回城里,要做个上门女婿……
张喜根:(笑)那小子,平时看他老实巴交的,没想到这么利索,还上门女婿?到时候不被扫地出门就是祖上积德了!
(似乎感觉到自己声音太大,赶紧看向床上的儿子,确定没吵醒儿子后才松了一口气。何美红咬咬嘴唇,苦恼的样子)
何美红:(装作不经意的样子)话也不能这么说啊,刘玉她爸妈就她一个闺女,疼还来不及呢,咋会不由分说地把自己女婿往外推呢?
张喜根:(斜瞥何美红一眼)咋不会?你们城里人就看不起农村人。嫌我们没文化、就有一身蛮力只会干地里活。当初你爸妈死活不给你户口本,不让咱俩办结婚证不就是看不起我吗!?(越说越激动,声音越来越大)
(何美红吓了一跳,慌忙看向儿子,焦急地做出噤声的动作)
何美红:嘘!小点声儿!你想吵醒儿子啊?!
(张喜根回瞪了一眼,没说什么。)
何美红:咱不说我爸妈的事了行不?儿子都有了,要不要结婚证也没啥了。(神色犹豫起来,语气变得吞吞吐吐)喜根……我跟你说个事……(沉默好久,其间看着张喜根的表情变化)我家……我家里来信了。
张喜根:(愣了一下)说什么了?
何美红:咱……我爸病重,要我回去看看。
张喜根:你啥时候回去?还带着儿子不?他姥姥姥爷一直都没见过外孙呢。
何美红:明天,和刘玉一起……(犹豫、咬了咬嘴唇)这次就不带成成了吧,这么远的路,怕孩子吃不消。
张喜根:(沉默地抽着烟)明天我送你。(放下烟袋,躺到床上,闷闷地用被子蒙着头)睡觉!
第三幕
时间:第二天一早
地点:村口
人物:回城知青、送行群众、(主要)何美红、刘玉、大伟、张喜根、张思成(张喜根何美红之子)
背景:一大早,天气晴朗。知青回城,群众们敲锣打鼓送别,大伟和刘玉双双欢喜地站在车旁向大家告别,何美红也一身新打扮与丈夫儿子告别)
张思成:(手里攥着一块糖果,隔着糖纸用舌头舔来舔去,含糊不清的问张喜根)爹,俺娘这是去哪啊?会不会还给我捎可甜可甜的糖吃啊?
何美红:(爱抚的摸着儿子的头)会的会的,娘一定给你带好多好吃的糖,让成成一次吃个够。(勉强一笑之后不由得落下眼泪)
张喜根:到地方了给家里来封信。(说完又举起烟袋抽了几口)
这时,刘玉从人群里走了出来,看见依依不舍的小两口。
刘玉:(笑着对张喜根打趣)喜根哥,别老阴沉着脸啊。难不成美红姐去城里不回来了不成……
听到刘玉的玩笑话,张喜根和何美红却一点也笑不出来,两人同时一怔。
何美红:(瞪了刘玉一眼,同时挤出一点笑意)你这妮子,瞎说什么呢!我只是回家看看我爸,看完还回来呢。
刘玉:(突然发觉了自己的口误,急忙笑着掩饰)
我看看大伟收拾好了没有。(转身走开了)
张喜根:(颇有深意的看了看何美红)回来就好……
回来就好……(又举起眼袋狠狠的抽了几口)
一个村民喊道:何美红!谁是何美红!要上车了!
何美红:(深情而略带愧疚的眼神)我要走了,你腰痛,就别那么拼命干活,多休息。记得晚上给成成多盖盖被子,他老爱蹬被子,还有……(说着说着泣不成声,不敢再看张喜根的眼神,转身向车上走去)
张喜根点了点头,默默地跟着何美红,看着她上车。
车子发动了,何美红趴在车窗上,不住的流泪。
张喜根:(手抿了抿鼻子,大声喊道)记得给家
里来信!何美红使劲的点着头,只是张喜根已经看不
到了……
第四幕
时间:深夜
地点:城里何家
人物:何广博(何美红之父),何美红
背景:何广博躺在床上,脸色苍白。握着女儿的手
注视良久。三年的时间像碾过的车轮一样,在何老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老伴的早逝和女儿的离去已经给了这个东北汉子不能承受之痛,他已不再奢望幸福的晚年,能有女儿的陪伴,他就已经知足了。
何广博:(微笑着注视着女儿)……这三年来在乡下过得怎么样?那个男人呢?对你怎么样?
何美红:他……对我很好,我们也有了一个儿子,叫思成。本来是要带回来拜拜他姥爷的,我看路不好走就没让他来……
何广博:红红啊,爸想你啊。这房子一没有了人气
儿,就不是家啦。你知道吗,一个人坐在大屋子里,冷啊……(说着说着何老把头抬了起来,呆呆的看着天花板,怕眼泪顺着眼角留下来)
何美红:我这不是回来看您了吗?(给爸爸盖了盖被子,看着爸爸的脸)爸,您老了。
何广博:(笑)人嘛,总有老的那一天。(拍拍何美红的手)要是身边有个说话的人,也就知足了。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