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片红色的海(琼玥)
那一片红色的海(琼玥)
那一片红色的海
文章:琼玥-- 编辑:细雨
引子:
我来到我与钟云云一起来过的这个小山头,春天的野蔷薇嫩黄嫩黄,开得实在可爱。草色青青,我们相拥着坐过的石头依然光滑,也许它也在默默铭记,一对恋人一起相依坐过的——夕阳的风景。 只是,我的脚步已不如我童年来此时欢快,也不如我多年前携钟云云来此时的亲切。现在我的脚步只剩些沉重,特别是当我见到那石上刻得并不标准的两个名字。记得当时是钟云云执笔,而我又用我的右手,攥紧那只柔柔的拳头,在那石上写下的一笔一画,然后又用另一块石头,在那石上凿出的痕迹,并且我们还各自折了一枝灌木的枝,在这并不太开阔的小山头,愉快地追逐着,然后发誓,永不分离。 累了,她靠在我的肩膀上,指着远处的夕阳说:“你看,那海真红!” 我抬起头来,顺着她的手指,凝视着西天的云彩,喃喃道:“是啊,像你的名字,也像你的容颜。”我不知道,是不是夕阳,把她的脸映得通红。 记得那天我们拍了很多照,至今我的相册中仍有证明,可我不愿翻开,那是一阵阵刺眼的疼。 我孤独地坐在这山石之上,努力地搜刮着我与钟云云的那些美好而又短暂,遗憾而又哀怨,甚至令我仇恨的东西。 春天的花朵娇笑着,并不懂得我的哀愁。 记得那次与钟云云一齐同来,也是这样的一个春日无风的傍晚,我们携手穿过麦田,我告诉她:“你看,多么漂亮的小山头,我在这背过太多太多的诗歌,也在这研究过那一片夕阳的红。” 那是钟云云第一次到我家的情景,我至今不会忘,相信在我有生的日子,都不会忘了。 那时候,我们都是学生,我们都太天真,我们都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过高地估计了生活,更过高地估计了爱情。 晃晃悠悠,时间得向上追溯好几年。我真的不愿,掏出我心底那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摆在众人面前,那让我有一种浑身赤条条的感觉。但是,那段记忆却是如此地刻骨铭心,设若不写,我又何以为这段爱情,留下些薄奠呢?
一
我也说不清楚认识钟云云应该算是偶然还是必然。我们是中专的同学,照理认识应该是必然的。但我至今仍固执地认为,认识她纯粹缘于偶然的一瞥。我记得很清楚,恍如昨日般历历在目。 接到H市电大附属中专的录取通知书,我恨我自己的学习成绩实在糟糕,但却不得不在一个秋日的早晨搬着行李到学校报到。我们那足足挤下十二个人的宿舍里居然还有卫生间,这让我有些受宠若惊。 第二天开班会。班主任是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在说完学校对我们如何如何关心并展示了一大堆篮排足球等体育用品之后,开始选举班委。方式很特别:毛遂自荐。 坐在我前面的全班唯一的短发女孩在经过一番长篇大论之后,成为了我的小组长。小组长,我斥之以鼻,干嘛要把我们看得像小学校里蹦蹦跳跳的小孩子一样,同时我也觉得这女孩颇有几分辣味儿。这便是钟云云。 末了老太太说男孩子太调皮,所有体育用品归女生保管。酷爱文学八岁写诗并也热衷于所有球类运动的我认为这有欠公平,我在初中时还是校篮球队的中锋呢。 如今隐隐觉得,那老太太(我们的班主任,后来才知道她是我妈中文系的老同学)似乎蓄意把男生女生推向一个可以自由交往的境地。 十六、七岁的男孩女孩,容易燥动,但他(她)们却并不认为自己还是孩子。 回到宿舍,男子汉们很快便已熟识。在一阵烟雾缭绕之后,大家对篮球交给女生保管同仇敌忾,最后决定派我为代表,向“女同胞”们讨要篮球。同时还有一个秘密任务:暗中“侦察”女生宿舍。 我义无反顾,打开箱子取出初中球队的装束,穿戴一新来到女生宿舍(一个大教室)门前。轻扣门扉,叽喳之声嘎然而止。开门的是个娃娃脸的小个儿,当时我们都还互不知道名字,只知道,我们是同学。 女生宿舍里住着我班二十多名女同学,但给人的感觉却不显拥挤,也不显零乱,淡淡的还有一丝香味儿。不知究竟是空气清新剂,还是某个爱臭美的家伙洒了些儿香水。女生们喜欢叽叽喳喳,说些无关疼痒的废话,但看来都很活泼,在今后的日子里应该很容易相处。 这是我当时的整体感觉。我圆满地完成了我的“侦察”任务,从容地从女生宿舍往外走。可是,就在我将要跨出门的刹那,我停住了。我见到一位女孩正在埋头读着一本书,那是我的小组长。 她床前的桌上,还是一摞书。书,多么神奇。我母亲是中文本科生,是离这七十里外一所中学的校长,是我儿童时代至少年时代的中文导师。我在她的熏陶下读过不少书,书对于我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我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立在她面前,看到了诗行。她一点儿也没有发觉。桌上的书很多,但却丝毫也不显零乱,有序地排列着。除了课本,其他书脊上赫然竟是《海涅诗选》、《普希金》、《拿破仑传》…… 床单很白,她就坐在床前。我清楚地看到,挽着蚊帐的帐勾,是两朵红色的玫瑰花。 也许是她见到了我的脚,抬起头,面带微笑,轻轻地合上书。我见到了封皮上的字:《志摩的诗》。我的思绪霎那间飘得很远,《志摩的诗》。我想起来了:“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对康桥是何等地眷恋啊。 “你怎么在这儿?” “你怎么在这儿?” “啊!”我茫然。 “我都问了两遍了!”她说。 “你喜欢诗?”我答非所问,忘了来这的目的。 “嗯。”她轻轻地说。 “其实我也……”没等我把话说完,吴明破门而入。大叫着: “陈子明,陈子明!陈子明在这儿吗?” 一身运动装束的他一脸急切,见到我,几乎是吼了:“你搞什么名堂,天都快黑了!” 我这才想起在我的两手之间,还抱着一个篮球。 匆匆向钟云云告别,我和吴明他们到球场上挥洒汗水。 球场,属于男人的世界。但,我的看法错了。 我坐在这小山头,认真地,固执地,沉痛地回忆着这一切。是我错了么?可我认为我并没有错啊!从相识相恋相许到如今的咫尺天涯,这痛实在透彻心扉。
二
上课,又是政治经济学。我想着前排剪着短头发的女同学,设想她可能又在那些名家的大作之间,找到了关于文字的什么秘密,因而两眼呆滞地听副校长讲课。终于,副校长同志忍无可忍,叫起了我:“陈子明!” 我一个颤栗,哆哆嗦嗦地站了起来。 “陈子明同学,请你告诉我们,什么叫做‘经济规律’?” 我慌乱地小心地翻着课本,目光偷偷地让人一望便知地从一行行的文字下掠过。她回过头看了我一眼,小声地说:“生产关系变化发展的规律称为经济规律。” 我感激地冲她笑笑,终于没有被副校长同志训斥。 课后她问我:“你想着些什么?怎么上课老跑神儿?” 我无言以答。我能说我想着她,想着她那浩如烟海的文学名著,以及她那 胸腔之中,关于志摩的诗么?不能的,我知道我不能说。 “作业!”第二天早上,她敲着我的桌子问。 “没做。” 我很想理直气壮地顶,但始终显得底气不足。 我无可例外地被老师惩罚:下午留在教室里,把有关成本会计的记帐方式,原原本本地抄写了两遍。 我一只手撑着下颚,一只手把笔屁股放在嘴边。见鬼,我原本喜欢的是文学,是文字与文字之间穿梭的诗行,干嘛要来读这该死的会计。同时我也在想,她那黑色的眼睛里分明有一种焦急,也闪过了一丝失望,难道她揭发我仅仅是出于责任,而并非心甘情愿么?我天真地想着,直到副校长同志用他微微显得削瘦的手指敲了敲我的脑袋,我才匆忙地把成本会计的记帐方式在作业本上胡乱地写了两遍。 从此,我不再欠交作业。是为了博她嫣然一笑么?或者,不愿见到她失望的神情?我不知道。只是,再不欠交作业。一次也不! 不久,学校组织了篮球运动会。我率领我班哥们儿,所向披靡,毫不费力地闯进决赛。喝彩声里,她的声音最为响亮。与此同时令我惊讶不已的是,她同样带着本班女同胞打入了决赛。我们五十多号人的雌性体育委员虽然也精通球艺,但与她相比,却显得笨拙。 时至今日我也不得不承认,我们俩的确有许多相同之处:要强、倔强、文学、体育……而我们的感情之所以破裂,在于了我们的不同之处。 是的,她沉稳,学习优秀;而我浮躁,学习一般。她喜动,充满活力;我喜静,舞文弄字。我们就像一个平面内的两条不平行的直线,只能在一个点上相交,宛如那美丽的昙花一现,然后背道而驰,从此永远不再相遇。 在她的鼓舞下,我班女生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而男生的决赛,却出现了意外。我们原本以大比分领先,这和我赛前对敌我实力的研究相附,我们应该是稳操胜券的。然而下半场由保卫科长出任的主裁判却吹了黑哨,导致终场时我班以一分之差屈居第二。事后得知那该死的科长是敌方的法制辅导员。 那天,十七岁的人群愤怒了。男同胞们拥着我,把脸盆敲得震天价发响,发誓要给科长同志好看。我们甚至设计了若干方案,比如:慑于他的枪,应在一个月黑而又起风的夜里,用一只大麻袋罩住了,一阵拳打脚踢之后,默默地扬长而去。我也提议在某一个阴暗的角落,悄悄地闷上他一砖头。 她又出现了,此时的她已是校团支部书记。 “鉴于钟云云同学工作的出色,组织能力的精湛,以及团结同学的耐心……在同学们的一致推选下,团组织决定任命钟云云同学为校团支部副书记。”这是校长同志的话,真正的校团支部书记仍然是校党支部那个干瘦的老头。 她目光凛冽,我从她的眼睛里能读出责备。 “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好好谈一谈。”她望着我,眼睛大大的。我忽然间觉得她已经很成熟了,显得美丽、端庄、娴淑,同时带有某种威严。我在心里想, 如果要娶妻,我的妻就应该是这般模样。 我们一起走在了校园的林间小路上。 “听说你们准备报复王科长。”她问,单刀直入地。我忽然发现校园里王科长仿若人间蒸发一般,了无踪迹。 “没有!”我的话语坚定,但却有点吞吞吐吐。 “那么……”她沉吟着:“希望是我听错了。”末了一顿:“你应该知道那样做的后果。” 长者的口吻,这是我最听不惯的。然而那时我却像只听话的绵羊,茫茫然地回答:“我不会在他脑袋后砸一砖头就是了。” 我出卖了我自己。 回到宿舍后,“同志”们一再高喊“报仇”,我知道决定权在我。当“同志”们和我商量计划的具体实施步骤时,我却轻描淡写但又显得力不从心地说: “算了!” “算了?开什么‘国际’玩笑!这是我们电算班的耻辱。我亲爱的大哥,你别胡扯!”吴明第一个发难,紧接着,抗议之声此起彼伏。 我烦躁,挥挥手,就像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那一挥一样,坚定而有力,说:“算了!” 男同胞们开始仇恨钟云云。
三
我坐在这山头,夕阳的红,那钟云云口中的红色的海,已经不复存在了。丝丝缕缕而又轻轻悄悄的夜色,已经把她揽入了怀抱。我奇怪我们当年并没有生活在海边,她何以会把那天边的红,想象成美丽的海呢?多么浪漫啊!而现在,无论是红,还是黑,都只有我一个人品味了。 春风不解人意,骄傲地在山头掀起微澜,它不会顾及我的痛苦。揣着一份忧郁的思绪僵坐的人,何堪忍受它凉凉的料峭呢?这让我想起地李易安的词:“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的,词,也是我们的一种共同属性罢。我就曾经寄过词给她:“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她也曾答过:“困倚危栏,过尽飞鸿字字愁。”可是,为什么现在山头上坐着的只有我呢?古云:男儿有泪不轻弹。然而,我却哭了,无声而泣。 山间的灌木丛偶有声响,我倏然一惊。在这野外有什么小动物掠过,本不是件什么奇事,可是,我此刻的思绪却不容许打扰。它们是在瞻仰我泪水涟涟的脸庞吗?在这毫无月色的夜里,为什么不回家安眠呢?或者,并不是因了我的哭泣,而是因为那红色的海。于是我不禁抬头,天边只有无边的黑暗。 我把烟头死命地掐死在草丛间,似乎听见了这春日的小草痛苦地在我的脚下悲吟,于是我重新想把烟头熄灭于山石之上,可山石上却打着两个姓名。我又想起了白居易说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于是我仍把烟头熄灭于青青的草的身躯之上,并且狠狠地加上了一脚。你可以来年再生,可我的爱情呢?需要多少个世纪的轮回? 起风了,冷了。可我并不想回家,我仍然在努力地,回忆着我与钟云云过往的一切。
四
二年级,由校团支部发起,要创办校刊,并说要以纯文学的形式面世。我不屑一顾。直到我真的见到校刊,见到上面那首诗: “我在这踟蹰的江岸已经徘徊了太久太久/风从江的那一边吹来/找寻着它的爱情和理想/轻轻地拂过我的面庞/那一片红色的海/倒映着绿色的树/蓦然间/那树也成了红色的了/江岸/没有波涛的声音/我见到的/只是红……/” 我读着,心突然被诗句浸染了,是红么?不,那是我一直在找的东西。 诗的《红》的标题下,赫然打着三个字:钟云云! 我抓起校刊,连同一首初成的新诗,冲进校刊编辑部,责任编辑是我第一次敲开女生宿舍的门时,给我开门的那个矮个子女孩:夏雨。她伸出手和我握了握,笑着说:“我见过《写给母亲》,不知何人所作。” 我纳闷我的诗在市报发表,我并没有满世界宣传,她何以知道。 她又说:“叫我‘冰梦’好了,怎么样,诗人‘何足道’!” 我又一惊,她居然还知道我的笔名。我忽然想起我的诗集摆在我的桌子上,而钟云云来过不止一次。 我不愿把市报与校刊相提并论,我手里边攥着钟云云的《红》,也攥着我的诗《夕阳》。 《夕阳》如下: “我坐在这山头/凝视你凝视得太久了/如果有雕塑家在我身旁/那么我将是他最好的模特儿/守望你/虽然你的美丽眩目/也过于短暂/但明天的这个时候/你仍然会把我的脸映得通红/因此我相信/在日出日落间/你就是永恒/” 我不愿把我的诗交给稚气未脱的冰梦,虽然我觉得她的名字很好听。我所要寻找的是那一片夕阳的红,诚如后来钟云云倚在我肩膀上时喃喃的言语:“你看,那海真红……” 冰梦只是冰梦,是个永不结冰的梦。然而我和钟云云,却都结了冰霜,这也是我始料所不及的。
五
是谁给我带来冲动?是谁给我带来朦胧?是爱吗?或者,是心的孤独? 钟云云终于提出了一个近乎无理可我却乐意接受的要求,在一个夏日的午后。 “能……能把你的诗集……借我看一看吗?”她说。带着她特有的矜持。 我觉得我的诗忽然找到了大众。无可否认,她是学校里最为优秀的人之一。而我,我可以为了诗,逃了所有不属于语文的课。可我又犹豫了,我的诗集里记载了我太多的欢喜和忧伤,还有许多美丽的愁和小秘密,能给她看吗?我拿不定主意。 见我不语,她轻叹了口气,说:“如果不可以,那就算了。” 我不知所措,匆忙地答应:“可以,我正想有人看看我的诗呢。” 第二天,我把诗集交给了她,心中却满是惆怅。 过了几天,冰梦一脸的欣喜,在教室门外拦住了我,说:“陈子明,诗!你的诗!”显得有点语无伦次。 我乜了她一眼。 她立刻安静了下来,说:“老姐让我告诉你,你的诗被刊在校刊上了。” “老姐?”我自语。 “哎呀,就是钟云云呀!”说着她把一份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校刊递了过来。 我顺手接过校刊,一眼便看见了那首《十七岁的雨季》。我眼睛都直了。 这诗并不是我写的,而是我初中时的一位爱写诗的女同学在我进入这所中专学校后,用信寄来给我的。她的名字叫:秋雪。 我怒气冲冲地问冰梦:“钟云云在哪?” 也许我的愤怒把永远也长不大的冰梦吓得结巴了。她张了张嘴,半天才说出话来:“她,她……在……在寝室里。” 丢下发呆的冰梦,我径直去找钟云云。 寝室里只有钟云云一人孤独地坐在桌前,她手里正拿着那份校刊,似在沉思。 我把校刊拍在她面前的桌子上,声音里充满了火药味:“你怎么能在未经我同意的情况下,就把这首诗捅去校刊?” 她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只是在轻轻地念着那首诗:“从陌生的异地醒来/唇间/仍轻呓你的名字/你我已离千万里/我也知道/十七岁的雨季/只有一次/但我仍在意/你迷濛的双眸/在意/那一切被宠爱与抚慰过的情怀/在意/那凄清雨雾织成的网/为我挡住异地的风霜/于是/在陌生的异地/我夜夜举杯/遥向/十七岁的那一年/” 末了,她抬起头,一脸的凄迷,黑白分明的眼睛里闪过泪的痕迹。 “这么美的诗,为什么不把它拿给大家一起欣赏呢?”她反问。 我奇怪我的口气会突然变得温和。“那诗,不是我写的。”我说。 “我知道。”她的回答令我吃惊。“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来,写这诗的应该是位女孩。何况。”她打开我的诗集。“这里不是还有署名吗?‘秋雪’。哎,告诉我,这是个什么样的女孩?” 我的思绪随着她的问话飞出了很远很远。是啊,秋雪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孩?初中时的她喜静极了,可以独自一人在教室里坐一整天,在小纸条上写些莫名奇妙的字句。哦,由于那时在农村,我和她虽是同学,她却大我两岁。还有,她的字写得很漂亮,人也长得很漂亮。这首诗,这首诗是我来到这所中专学校后,十七岁的那一年她寄给我的。她在另一所中专学校读书,寄这诗的时候,她的十七岁早已遗落在初中时我们互寄诗篇的日子中…… 当然,我不能把这些都讲给钟云云听,我只是淡淡地回答:“她是我初中的一位同学。” “写这样的诗,一定很忧郁罢?寄这样的诗给你,不会是另有深意罢?”钟云云似乎不满意我的回答过于简单,一连串地追问。 另有深意?笑话,我们的友谊清纯得一如那支带露的夜百合,又如那淡淡的郁金香。我们之间没有火红色的玫瑰,只有心血凝成的诗行。她把我们想成什么样的人了。 然而我说出口的却是:“这似乎与你无关,书记同志。” 蓦然间瞥见她眼里有闪亮的东西掠过,我没有再过深地追究她那极其不礼貌的行为,也没有收回我的诗集,只是在临走的时候叮嘱:“以后不许再这样了。” 她幽幽地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我发现我们平素坚强如铁的书记同志,其实也有软弱的一面。可我呢,我是男队的灵魂人物,我原本也应坚强如钢,可是近来吴明却说我见了钟云云就软得像个烂柿花。想到这我恨得牙痒痒,这小子,非得好好地教训教训他。回到宿舍,吴明不在,我手里捧着校刊,呆呆地望着窗外出神。秋雪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孩?最近我们好像没有书信来往了,到底是谁先断了联系的?哎,这迷一样的女孩。
六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寝室门外忽然响起了笃笃的敲门声。很有礼貌,敲三下,停三秒,再敲三下,再停三秒……会是谁呢?如果是我们的兄弟,门早已被擂得烂响了。没有回家的我和吴明对视了一眼,我努努嘴,吴明不情愿地起身开门。 门口赫然站着一身素洁而又风尘仆仆,一脸嫣然却又在眉间打着愁怨的秋雪。我这一惊非同小可。 “你找谁?”吴明问,一脸疑惑地,目光中充满敌意。 “请问,陈子明是住这里吗?”她嗫嚅地,目光在往寝室里搜索着。 我们的寝室小得实在一览无余,我和她的目光在夏日的和风中相逢。她欣喜,我惊讶。 “陈子明!”她笑着,吴明侧过身,我连忙在三秒钟之内把零乱的床铺理了理。她坐在了我的床上,我的身边。 我的嗅觉虽然不是特别灵敏,但却能闻到她身上那股少女特有的气息。在那一刹那我有些晕虚,同时我仇恨吴明他们这群呆瓜平时太不注意寝室卫生。 看着一桌子零乱的扑克牌,秋雪脸上的欣喜少了几分。 “你怎么来了?”我首先打破沉默。 “我,想来看看你。”她轻轻地说,声音仿佛树林里夜莺的歌声。 秋雪在远离H市的S市读书,S市与H市的距离有一百多公里,坐车需要好几个小时。如果要回到我们初中所在的那个小镇,星期六、日两天仅仅够打个来回。来看看我?那么,她就回不了家,明天一早就得返回S市了。 “哦!”我恍然大悟一般。 她是为友谊而来的吗?我心里有一丝儿欣喜闪过,但在那一闪之后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隐隐觉得天空中有什么不祥的东西掠过,尽管这夏日的天空灿烂得万里无云。 晚饭后我们进行了一次长谈,我至今还依稀记得我和秋雪之间的那最后一次长谈的情景。 为了躲避老师们阴毒的目光,我们的谈话没有选择校园的林荫小道,也没有选择球场边那片绿得实在可爱的草坪。 我们选择了湖滨公园里那条碎石子铺成的小路。小路两旁有美丽的樱花,已经凋零,小路上变得落英缤纷,一片美丽。我们就在这条小路上来回地走,倚着晚风中的凉意,信手地扯着樱花树的叶子。我的双手抱在胸前,她的双手背在背后。我看着远处的湖,湖水一片清澈,晚风中微微起着涟漪。她看着脚下的路,路中的石子并不十分平坦,她那略微有点显高的鞋跟,走在上面也许并不舒服,我还记得她趔趄了一下,我伸手想扶,她却又站稳了。 我们就这样走着,只听见湖水拍打堤岸的声音,只感受着这夏日的风。她的长发虽然在脑后绾得很紧,但仍然被不解人意的风,吹得零乱了,连同她那白色的裙裾一起在这风中飘舞。 过了好一会,她把背在背后的双手抱在双臂上轻轻抚摸,低着的头抬了起来,我明显地看出了她的凉意。 “最近好吗?我们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见面了。还写诗么?为什么不回我的信?”她看着我,眼睛里满是疑问。 首先发难的竟是她,我怀疑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是不是出了问题,弱者怎么可能突然变成强者? 学习太忙?球赛太多?这些理由显然都不够充分。我沉默着,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的问题。然而这问题必须回答,我只有实话实说。搓搓双手,我折了一枝樱花的枝,轻轻地抽打着路上的碎石,无奈地说:“我爱上了一个人。” “哦!”她瞬间瞪大了眼睛,仿佛突然间失去了心爱的小动物,目光中有着不可掩饰的慌张。 不待她追问,我解释:“她是我们学校的团支部副书记,也是我的同学,名叫钟云云。” 她低下头,默默地道:“她一定很漂亮!” 这让我听起来有点像钟云云的那个问题。然而我知道她不是在问我,所以我保持沉默,可是在她看来,沉默却代表了我的默认。 她又一次抬起头来,声音有些嘶哑。是因了这风吗?我不知道。她只是说:“还记得初中毕业时,你赠我的那首诗么?” 我见她在风中举起一张小纸条,一如当年她在课堂上的小纸条一般模样。但随即,她又把那纸条丢在风中,只在口中念道:“你走/我送你一枚银杏扇/于是/夏夜望晴/我就想/那枚小小的扇/是否正为你送去凉风习习/你说/君子淡泊名利/交当若水/于是我们一别千里/却并不渴望那一相逢的碰杯/只在无数众鸟啁啾的日子/握一盏孤灯/在书桌前信手/扯了一缕淡淡的思念/细细地束好诗行/寄送远方……” 她竟然把我写过的字句记得如此清晰,如不是从她口中说出,我甚至已经想不起我当年写下的原文。 她又问我:“你真的爱她吗?会不会只是像我们的友谊一样?” “爱!”我坚定地回答,但是却显得心里没有底气。她爱我吗?钟云云爱我吗?我心里实在没有把握。 然而,秋雪却不舍。“她也爱你吗?”她追问道。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她目光中闪过一丝欣喜,但随即沉没,她知道我的性格。 “我想。”我沉吟着。“她也是爱……爱我的。” “那么。”她同样沉吟着。“祝福你们。作为朋友,我应该为你们高兴。”然而她的目光闪动着,我甚至已经从她的话语中听出了哭音。 她说:“起风了,我该回去了。” 其实早就起风了,我不只一次地看到她用她的双手,不停地搓揉着她的手臂。 我脱下我身上的旧笳克,披在她的肩上。这还是我第一次在女孩子身上披上衣服。然而秋雪却固执地扭了扭肩膀,甩了甩手说:“不用。”声音似乎很冰冷。 我沉默了,目注她转身,目送她朝着那破旧的旅馆奔去。我叫:“明天我去送你!” 远远的风中传来她的声音:“不用,我明天早车,你定起不来床的。”我在风里徘徊……
七
回到宿舍,吴明用变了调的声音唱着:“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我蹦了过去,差点打烂了他的嘴。
八
一觉醒来,早过了送秋雪坐车的时间,但我仍然到了她所住的旅馆。服务员把她留下的纸条交给我时说:“女孩临走时留下了一个纸条,说如果有人来找就交给他,如果没有,就算了。” 我接过纸条,上面写着:“心是永恒,爱亦依然!” 看着那秀美的笔迹,我的心一阵痉挛……
九
校园里像是吹过了一阵消息的风,钟云云一脸的阴霾。我无所事事,只想把吴明这小子揍得叫娘。
十
大家看我的目光怪怪的,似乎我突然之间变成了怪物。就连平日那只会捧着她的诗低头撞在电线杆子上的冰梦,也奇怪地看着我,见了我,又像躲避瘟疫一样地逃开了。 钟云云好像不认识我似的,见到我只是哼哼,惜字如金。最近两天里,吴明还在哼着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可声音已没有前两日响亮。我真想捡起厕所外的那半块砖头,打掉他满嘴的牙。 教导主任把我的找去问话,我固执地不发一言。他被逼无奈,只好威胁我:“我必须把这件事情告诉你的母亲!”原来他也是我妈的中文系老同学,我惊讶这世界竟是如此地小。 我仿佛像是在校园里扔了原子弹一般被人们宣判了死刑。只有我的几名死党仍然支持我,说什么侠骨柔情,剑胆琴心。吴明自然受到了攻击,但那攻击也仅仅只是做做样子,看得出他们仍然感谢他给他们带来了这样一个好消息。 我只能保持沉默,心却隐隐地疼,为秋雪的含泪而去,更为钟云云对我的不理不睬、相逢陌路。 幸而这样的笑料持续不了多长时间,人们很快便淡忘了我那似乎是不可饶恕的罪过。只有钟云云,像是我欠她八百老钱似的,仍然视我为透明物。 我表面上装得满不在乎,但心里边却很疼。在我的潜意识里,即使全世界的人都遗弃了我,而钟云云却不可以。 终于,有一天冰梦神秘地告诉我:“晚上七点钟,老姐在湖滨公园的林荫道上等你。”我看着她,她奇怪地伸了伸舌头。见我没有反应,又补了一句:“一定赴约。” 我心中打翻了五味瓶,一向自诩坚强的我忽然间发现自己其实很软弱,我真想跑上我中学时常去的那个小山头,放声哭泣。然而,我却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盘算着有可能出现的所有谈话内容,盘算着我所说的哪一句话应该字正腔圆,底气十足,哪一句又应该嚅嚅地,像秋雪带泪的眼睛。 直到真的到了湖滨公园,真的开始了我们的谈话,我才发现我所有的准备都是徒劳的。 六点半,我来到湖滨公园。那条落英缤纷的小道的尽头,站着一个火红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波里微微荡漾。她竟然比我还早。 我忽然想起秋雪白色的连衣裙,与她的那一身素洁相比,这红色的连衣裙是显得过于眩目了。 同样的小道,同样的我,两个不一样的人,在同样的晚风中彳亍。是的,是两个不一样的人,或许确切地说,是两个不同的女孩。秋雪长发飘飘,而钟云云的短发却刺得天空发烫,跟她那一身连衣裙不附,充满着野性。秋雪的目光中充满懦弱,而钟云云的目光中却有着火的痕迹。 “听说你的‘老情人’来看过你?不远千里!当年的孟姜女千里寻夫也不过如此。”她虽然尽量让语调显得平静,但我却从这里边听出了忌妒。 “不是这样的,我们并非恋人,只是——朋友。”我在考虑应该用个什么样的词,可写诗时的灵感却飘到天的那一边,连同那金色的太阳,缓缓地往下沉。 “哦!”她扬起头问我:“那么她为什么仍然在意,那一切被宠爱与抚慰过的情怀呢?能告诉我,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宠爱与抚慰吗?” “诗只是一种意境,并非事实。你不是也在江边的风上,找寻过爱情和理想吗?难道那也是事实?”我反驳。我宁愿相信我和秋雪之间什么也没有,只是单纯的友谊,然而我欺骗了我自己,我分明能感受到秋雪的爱,秋雪在转身离去的刹那,眼睛里分明写满了绝望。 “不会是这样的。”她的语调从责问变成自语,目光注视着远方金色的湖的余波。太阳毫不留情地往下落,她伸手,似乎想抓住一丝什么,却又停住,放下了。 “是这样的。”我感染了她那一缕淡淡的愁,想着秋雪的眼睛,而看到的却是钟云云长长的睫毛。 我们的谈话直到最后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我们都没有把藏在心的深处的那个字说出口。湖滨公园小道上的风仿佛一直跟着我们先后回到学校。 校园没有再次遭到原子弹的袭击,平静得宛若一塘死水。冰梦似乎什么也不知道,一脸天真地笑着。
十一
我仍坐在这山石之上,面前扔了一地的烟头,山草在我的双脚之下绝对不会引起这山头上的火光。我黑色的眼睛在黑色的夜里泛着泪光,野蔷薇淡淡的香穿过我的鼻间,直入心肺。四周是一片鬼魅般的黑,树的影子和着风的声响向我袭来,我的思绪遥远而又悠长。我忘了明天早上还有我的两节语文课,学生们还在期待我口中,鲜新而又浪漫的故事。 我乜了一眼学校。我再回到这学校时红砖墙边的老桃树早已不复存在。我在各个教室里仔细地寻找过我当年的书桌,当年我和秋雪曾在那书桌上写过许多就连自己都不堪彻悟的字句。可是,书桌也已不复存在了。现在教室里还有灯光,但愿他(她)们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