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伪与掩饰》读后感(谢士杰)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荆棘鸟
帖子: 1250
注册时间: 周四 11月 26, 2009 4:06 pm

RE:《论作伪与掩饰》读后感(谢士杰)

帖子 荆棘鸟 »

当然人是不可能完全“透明”的,都会有自己不为人知的想法,只要与人无害,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
谢士杰
帖子: 56
注册时间: 周三 8月 04, 2010 4:36 am

《论作伪与掩饰》读后感(谢士杰)

帖子 谢士杰 »











《论作伪与掩饰》读后感

文:谢士杰 编:一缕清风


钱钟书先生曾在《释文盲》笑谈道:苍蝇能够在一堆肉骨头里发现金银岛,从一撮垃圾飞到另一撮垃圾时,领略到欧亚长途航空的愉快。想必,这只苍蝇在享受漫空的乐趣时,也会有匆忙之余。这小小的匆忙不得不让它在快乐之余,以高度的洞察力去发现它的目的地。其实,我们的人生也会有成千上万的目的地;每一次,都要用敏锐洞察力分析审视后,来确保自己准确到达。而当我们在现实的大海中遨游时,单单凭借正面洞察是不足以达到最后目地。那么,另外一种间接洞察力是什么呢?这也就是培根先生此文所提到的作伪和掩饰。
作伪和掩饰,并非像常人所理解的“毫无益处”,或是不断从大脑中弹出“欺骗”和“阴险”等令人作呕的词语。相反,我们通过这两者,有机会看破别人的心思。这也是我认为其最重要的一点。这往往能够在人际交往的陷阱中脱离而出,给予幕后人最意想不到的回击。
一个掩饰者,除了本身具有很强的心志,还不得不与隐密俱来的。隐秘大可分为三类:一.行为隐密性;二.情境隐密性;三.精神思想隐密性。就如培根先生说的:隐密之人乃能得知许多的事;盖人多乐于宣泄心事而不乐于增加心事也。看来,隐密的习惯是于处世及修身,两俱有益。虽说如此,我想常人也是很难理解的。我也同为隐密者,便同各位谈谈自己当时的心境。
刚开始,你的内心其实并不像这样。可是,在一定的周围环境中,你也必须适应。渐渐,你便习惯于这种状态,并且全力地给自己戴上面具。此时,很多身边的人并没有察觉出这种悄然的蜕变。经历一段时间后,也正如先生所说:人们一定会用问题引诱我,并且探出我的口气。我不是一个一概不理的沉默者,所以用尽各种情绪变化抵挡住了眼前的流言蜚语,渐而自信展现出了隐密者的状态。回首自己经历的,也正如书中所言:一个人独自跋涉,达到他自己的目地。自己的行为有时也会使别人心中迷惘,莫名其妙;到最后剥夺了别人的信与任。不过,我会尽全力扎根别人的信与任的同时,又能大气地走下去。因为,这是我从小的性格与心志所早已决定的。
作为一个高尚的隐密者,要有坦白之名,隐密之习,掩饰之适当应用;并且有作伪的能力,假如没有办法。我想这便是我今后人生大道上最美的太阳。
寂静能使人听见平常所听不到的声音,使道德家听见良心的微语。你愈听得见喧闹,你愈听不清声音。有时,与钱先生这样心谈时,无疑是回赠了我一个最好的欣慰。








http://flash.zmkwt.com/index.asp?xActio ... gclassid=8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