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民俗(炫飞)
RE:被遗忘的民俗(炫飞)
谢谢文风乐乐老师的编辑,整体看似乎有点头重脚轻,前面图片有点挤,后面文字显得很冗长,炫飞问好
RE:被遗忘的民俗(炫飞)
文章充分反映了一方水土的民俗民情,把我们带人了节日的欢乐。图文并茂,不尽美妙!赞赏!
被遗忘的民俗(炫飞)
被遗忘的民俗
作者:炫飞 编辑:文风乐乐
作为隆盛庄人,尤感骄傲和自豪的是我们曾经拥有的繁华和厚重,是我们独树一帜的庙会和骨子里渗透出来的人文情结。凡是对隆盛庄有记忆的人,都不会忘记那个传统的节日,一年一度的六月二十四庙会。那是一个持续7天的节日,这几天商贾云集,各种形式的娱乐团队也纷至沓来,有晋剧、杂耍、马戏团等,更有马队、秧歌队、脑阁、抬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亲戚朋友、四里相邻也会在这几天齐聚街头,感受一种传统民俗所营造出来的浓浓情趣。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打开隆盛庄的史册,让目光漫溯于那个久远的年代。清代乾隆十二年,当成千上万的人路经此地,便有人驻足,沧海也许曾是桑田,无垠碧草,一弘清溪,让人留恋的不仅仅是物华天宝的宜人气候,更是接踵而来的无限商机,从此,隆盛庄便成为路人添置物品,落脚歇息、农畜产品交易的理想之地。传说,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边外大荒,六月将尽,滴水未下。于是,有人想起小黑龙战胜降灾于人间的白妖龙的故事,就把小黑龙诞生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当作祭奠日,摆供烧香,进行祭奠。这年六月二十四日,祈雨达到了高潮。正巧,二十四日这天,下了一场饱雨,百姓无不叹服,认为神龙显灵,降下喜雨,于是人们载歌载舞,欢庆神灵的保佑。六月二十四日的庙会也就一直延续下来,后来,这种祈雨的活动逐步被演变为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集会。但斗转星移,山川巨变中隆盛庄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传统的庙会也必然遭受了冷落,凋零成人们的饭后谈资,只能通过口耳相传来追忆当年的辉煌。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近几年,隆盛庄的六月二十四庙会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政府积极呼吁,各界人士友情资助,这一面临生存危机的传统民俗似乎迎来了命运的转机。在今年,往昔的热闹又涌上了街头,我也随着人流走在了隆盛庄的大街上。虽然,古镇的面貌有点颓败,关门闭锁的店铺仿佛在诉说着人去楼空的寂寞,而偶尔闪现出的一角飞檐却又尽展了昔日的辉煌。最香火鼎盛的去处应该是南庙,与别处的破败相比,这里却是雕梁画栋,色彩艳丽,显然是进行了修缮。庙门建造的相当有气魄,高耸的门楼让万人景仰,如果不和狭窄的街道相连,真疑心是到了哪一座名山中古刹。一进院门,缭绕的烟火味便扑鼻而至。一米多高的大香炉置于院内,上面插满了香客们敬得粗粗大大的香烛,香雾氤氲,香灰铺地,朝觐之心瞬时澄明如镜。真是入乡随俗,虽不信佛,但不能说心中无佛,也随着人流款款而入,以虔诚之心瞻仰着每一尊庙中的佛像。
大约9点钟,街上已经是人山人海,进街的几个路口早已封道,车辆一律被滞留在城外。我也被挤在人流中,路两旁都是小商小贩,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耳边只听一声炮响,忙向路边挤去,以为民俗表演要开始了,人们都在抢占有利地形,却又听人说,这第一声炮响,是张飞巡街。果不其然,大概有一刻钟,只见一名壮汉策马而来,人插旌旗,马配环铃,黑脸的张飞咆哮而来,众人皆闪。张飞的后面还跟着两个人,大概是随从。张飞巡街三圈以后,待第三声炮响,民俗文艺表演就正式开始了。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马队之后,依然走的是开道先锋,锣鼓齐鸣,两边是各执“肃静”、“回避”牌子的衙役,中间是“伏魔大帝”关云长的全副銮驾。查阅史料,这里还有一段十分有趣的民间传说。相传,康熙皇帝某日下朝,在御花园散心,忽听空中串铃作响,他望空发问:“空中何人?”空中答曰:“二弟云长。”康熙皇帝甚是惊奇,又问:“三弟现在何方?”空中又答:“三弟镇守辽阳。”“那四弟呢?”他又问。“四弟在明月楼跑堂。”空中又答。这一连串的话使康熙皇帝暗想,既然这样,我必是刘备再世无疑,如今我当上皇帝,何不封众兄一官,于是他望空曰:“我封你为伏魔大帝。”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紧接着关字大旗和手擎五色标旗的亲兵,七品县令亲自押轿名曰“串心官”(二衙役抬一木杠,七品县令骑于杠上)。后面依次为“独轮油车”(车载油篓,上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是粮行所出的节目。然后是“黑皮社”(制作皮靴、皮件)出的民间舞蹈“五鬼闹判”,此民间舞系面具舞,他们在打击乐伴奏下表演。“五鬼闹判”之后,便是秧歌队员,她们都穿着崭新的服饰,粉的艳,绿的嫩,彩带飘飘,煞是好看。
脑阁出场了,这是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大约有十几个脑阁,只见十几个壮汉背上都绑着铁架子,铁架子上面又都绑着一个小孩,小孩子们都是古人的装扮,男童典雅,女童妖娆,脑架子的人在下面穿插跑动,上面的小孩随着跑动的节奏轻摇臂膀,好似腾云驾雾,衣袂飘飘。最有意思的是有一个架子上绑着两个小孩,那时一对双胞胎,长相一样,打扮一致,很吸引人的眼球。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脑阁之后就是抬阁了,这一民间艺术气势恢弘,是古庙会中最有代表性的节目。据说,本次庙会的抬阁共有19个,我也没细数,只是尽情观赏。和脑阁不一样,每一个抬阁都由一个偌大的铁架子构成,架子造型各异,由绸缎和绢花装点的五彩缤纷。走在最前面的是民族大团结。这个架子造型宏伟,层层叠叠,每一个轴都是可以转动的,其中有十来个小孩身着不同的民族服饰,立在架子上,并随着轴的转动做出各种动作。
其后有八仙过海、嫦娥奔月、双锁山、水漫金山、追鱼、昭君出塞等民间故事,也有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怡红院、三顾茅庐等文学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制作架子的工艺细致繁琐,既要展示出故事的全貌,又要突出故事的主旨。如水漫金山,架子分上下两层,下面是白蛇、青蛇,手中挥舞着双剑,上面一层是一座庙宇,安卧着法海禅师,一旁站立着许仙,饰演法海和许仙的两个小孩子也特别有意思,法海圆头圆脑,憨憨的面相,竟然眯着眼睛好像睡着了,而一旁的许仙则嚎啕大哭,众人皆笑,误打误撞,真是把两个角色演活了。怡红院更是人物众多,山水楼阁通过艺人们之手在方寸之间被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还有三打白骨精中的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造型,八仙过海中各显其能的姿态,双锁山中的参天大树,嫦娥奔月中的皓月当空,无一不彰显着艺人们丰富的想象,精湛的技艺。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height=396>
民俗文艺表演大约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时至午后一点,人潮慢慢退去,传统的庙会也就接近了尾声。虽然今年的庙会在近年来规模已达到空前,但相比传说中的热闹却还相去甚远。很多人千里迢迢赶回来,可能只为验证故土并不是一块蛮荒之地,它的历史、它的文化一直在诉说着它的与众不同。也许,在每一个隆盛庄人的心中,自有一种媚祖的情怀,更有一种世事沧桑的感叹,现代的文明似乎在这里显得很没底气,很多走出去的人回到这里,只是为寻根,而根仅仅是人们精神上的一个标引,记忆中的一个符号,情感上的一种寄托,是喟叹,是无奈,是安慰。而真正能够让我们扬眉吐气的应该还是它的发展和富庶。所以,抛开浮华的设想,要想让古镇再放异彩,要想让我们的民俗继续传承,只有发展地方经济,一层不变的镇容镇貌只能让我们的古镇沦为历史的记忆。还好,在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的今天,精神文明的追求逐渐被提上了日程,我们的古镇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的契机,以恢复传统民俗文艺为龙头,相信越来越多的建设计划会让我们热血沸腾。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
http://dfshuo.fudisk.com/swf/dh110801159.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