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岳阳楼(何方)
再游岳阳楼(何方)
再游岳阳楼
文编:何方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君山天下岛” 这是世人对岳阳名水,名楼,名岛的赞誉,也说明我们岳阳这座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旅游胜地;是一个富(资源丰富)、优(区位优越)、美(风景优美)、久(历史悠久)的好地方。
记得2007年9月12日是我第一次游岳阳楼,那天湖南第六届旅游节在岳阳隆重举行,游览岳阳楼的人特别多,没有导游,游览也只是走马观花而已。今天我有幸与参加文学风作品集《听风》首发式暨天下名山名水名楼(岳阳)笔会的一些网站朋友再览中华第一名楼——岳阳楼的光彩。
八月十四日下午两点,我们在中达大酒店门前乘上旅游大巴,一会儿就来到了岳阳楼大门前的广场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富丽堂皇的门楼,门楼上镶嵌着“巴陵胜状”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广场上车多,人多。这时,透蓝的天空悬挂着红球般的太阳,云彩受不住酷热已经躲得无影无踪。风儿不知哪儿去了,树梢纹丝不动,天气又闷又热。天热大家的心更热,我们随着导游小王走进了大门,眼前又是另一番景色:园内小桥流水,楼阁亭台,树木成荫,真是风景如画。
红旗在前面引路,导游细语娓娓讲叙:“岳阳楼肇自汉晋,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将领鲁肃所建的阅兵楼,兴于唐,盛于宋,传承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岳阳楼监八百里洞庭,瞰万里长江,气势雄伟,享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现存建筑为纯木构造,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所重建,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历史原貌的文物古迹。”一路走来一路看,唐,宋,元,明,清五朝楼观各有风韵。引得游人都争相在楼前溪旁摄影留念。
双公伺、北斗七星回廊、碑廊、都值得细看又细看。沿岳阳楼碑廊迂回北行,与小乔墓相连的小四合院内,辟有岳阳楼历代名人蜡像馆。蜡像馆距岳阳楼约100米,四周新竹掩衬,绿草茵茵。馆内共塑有42尊栩栩如生、形神俱备的蜡像,身着精致秀美的服饰,各执几可乱真的道具。展室内布置着幽暗奇巧的彩灯,播放着清新婉转的音乐,将游人带入了一个新奇的世界,并予以历史启迪与较高品位的艺术享受。 蜡像馆共分"八仙过海"、"诗人聚会"、"巴陵四绝"、"鲁肃阅兵"和"主席墨宝"五室。"鲁肃阅兵"室内,三国东吴大将鲁肃正伫立在洞庭湖边的阅兵台运筹帷。可能是因为我刚看完大型史诗《三国》电视剧不久,今天站在三国东吴大都督鲁肃蜡像旁立升肃然起敬的感觉。"八仙过海"室内,仙人们或手执芭蕉扇,或击节高歌,或醉饮吟诗……神态各一,令人拍案叫绝,流连忘返;"巴陵四绝"室内,形象地再现了当年滕子京修楼、范仲淹作记、苏子美书丹、邵竦篆刻的情景;"诗人聚会"室内,曾在岳阳楼留下过华章丽句的李白、杜甫、韩愈、欧阳修、文天祥、辛弃疾、孟浩然、柳宗元等正从不同的朝代聚集到一起,即景赋诗;"主席墨宝"室内,身材魁梧的毛主席身后,便是他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汪洋恣肆,笔走龙蛇,堪称书苑精品。岳阳楼历代名人蜡像馆形象地再现了岳阳楼与洞庭湖的人情风貌,是继岳阳楼诗书碑廊竣工开放后的又一大新人文景观。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岳阳楼前,一阵叮叮乓乓的响声传入耳中,大家驻足观望,原来岳阳楼又在维修之中。导游站在古楼之外向我们介绍:“岳阳楼巍然耸立于岳阳古城的西门城头。她东倚巴陵山,西临洞庭湖,面极潇湘,北通巫同峡。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15年,为三国时期东吴名将鲁肃所建。岳阳楼的建筑构制独特,风格奇异。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啄,金碧辉煌.远远而了,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全楼高达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宽17.2米,进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听着导游的叙说,我抬头望望上端正在维修的岳阳楼,碧辉煌的岳阳楼为三层三檐的纯木结构建筑物楼的周围,绿树环绕,左右各一亭阁。右有“三醉亭”,左有“仙梅亭”,组成一个品字形。阳光下,只见岳阳楼黄瓦绿脊,雕梁画栋,红彤彤,金灿灿,与蓝天、碧水交相辉映。虽然楼身上端在维修,但是第一层人仍然可以参观。我和潇湘听雨,晚香玉,飘忽的云,橄榄树,叶的奉献等人走进岳阳楼大门,一楼正厅约两个教室大小,正面墙上是范仲淹大气之作《岳阳楼记》,两旁是楼梯。因为正在修缮有物体拦住不让游人上去参观。真是遗憾,这次又在维修又没有看到二楼,清代书法家张照手书《岳阳楼记》张照被“激将”而作:“把酒临风”。听人说,其中“临”字为草书,象一位醉酒的古人,潇洒飘逸!还听人说:站在岳阳楼之上,凭栏极目,向西从南望,洞庭湖大桥烟波浩渺,远嵌天际; 向西从北望,洞庭湖大桥如长虹饮涧,坐落天边;令人产生那长江气吞山河万里之势; 向西凝目,湖心君山孤岛在万顷碧波中荡漾,胜似蓬莱仙境。
观完岳阳楼,我们又游览了三醉亭,它位于岳阳楼北侧,与岳阳楼南侧的仙梅亭遥相呼应。三醉亭神话传说,大概最早起于北宋岳州一带。”现在的"三醉亭",是一座仿宋建筑的方亭,为岳阳楼主楼辅亭之一。占地面积为135.7平方米,高9米,为二层二檐。顶为歇山式,红柱碧瓦,门窗雕花精细,藻井彩绘鲜艳,外形装饰华丽、庄重。三醉亭也和岳阳楼一样属纯木结构。门上雕有回纹窗棂,并饰有各种带有传奇故事的刻花。一楼楼屏上是由岳阳楼管理处殷本崇绘制的吕洞宾卧像。作者把吕仙飘逸的神态,满酒的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画上并书有吕洞宾所作的一首七绝:“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画屏两边挂着由清代方功浚撰书的一幅对联:“对月临风,有声有色;吟诗把酒,无我无人。”楼上,吕洞宾的木雕像端坐在一个神龛里。他一手举杯,一手持书,神态十分端庄。龛额上题有"诗酒神仙"的字样。
时间过得很快,红辣辣的太阳已经偏西了。我们跟着导游又游览了小乔墓,导游告诉我们:“江东美女小乔为周瑜妻,墓在县城大西门,真武观西百步。公元210年,周瑜病逝,厚葬于庐江东门横街朝墓巷,小乔住守庐江,扶养遗孤。公元223年,小乔病卒,享年四十七岁,葬于县城西郊,旧称乔夫人墓,俗名瑜婆墩,平地起坟,墓有封无表,汉砖结构,墓前有碑,拜台、列台屏石供,墓门向东,明崇祯时毁于兵乱,仅存一座土冢,与城东周瑜墓遥遥相望。小乔墓地一带,传为三国周瑜军府。墓府为当时军府花园。”我们也看到墓地环境幽静,花木繁茂,墓顶植女贞二株。坟前墓碑高约一米,上书"小乔之墓"。小乔墓四周建有围墙。墓园内照壁。正面刻有宋苏东坡手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墓冢为圆形封土堆,墓周有游道,并增加石栏护围。园内建筑,为砖木结构,覆以青色琉璃,具有江南园林风格。
今天的游览岳阳楼有3个小时 ,虽然看了好多景观,拍了好多照片呢,但是游兴任然未尽。嘿,真想再来此地一游啊!
http://player.56.com/deux_100742068.swf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文学风家园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