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识文学风(岳阳周)
似曾相识文学风(岳阳周)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align=center border=0>
似曾相识文学风
文章:岳阳周 编辑:一缕清风
曾在过去的文章中表露过心迹:我是不会入什么文联、诗社的,一则怕在桂冠的重压之下写文放不开手脚,二怕他人对鳖文的指指点点。无冠一身轻,写东西顺其自然,心血来潮的时候还可在名家巨匠的作品上弄点风声。而今,我似乎动摇了这个意念,对文学作品多了几分喜爱,甚至,心手开始跃跃然。 写了半辈子文章,回头再看时发现,原来我的文章莫过是工具,或公务文书,或现实记事,或声嘶力竭的呼唤,堆积的文字只不过是传递信息耳,意味深长、留有烙印的作品终究难觅矣。文字作为工具,是人类生存生活的需要,能够应用文字是人类的必须,善于驾驭文字工具却不容易,好文如刀可以通天地,美文如酒读之酣畅淋漓。而我等,缘何不在记事中丰韵精神冠以华装?其实为空腹所致,多人如我,为生计而抛学习,应付文字而不见长...... 原本我是有些文学“细菌”的,这是初中语文老师对我的嘉许,黑板报上的范文,文库报上的豆腐块曾激扬过我,为写好文,我可以凿壁偷光,也曾初中代考高中语文。因为严重偏科,最终还是回归乡里,躬耕田垄。残酷的生活现实让我离文学日渐远去,当铅字和奖状证书在潮湿的土屋里霉变后,书中的黄金屋也轰然坍塌,重拾笔端的时候,笔头仅仅只是谋生的工具了。 一月前的那个电话来得很及时,文学风的邀请,原本在大网站傲视众生的我以一种被邀请的荣幸出席了文学风的庆典活动,在一片赞誉声中浑浑噩噩地度过了两天。这两天,除记住了清风大姐外再叫不出其他会员的名字,活动以后依然着自己的忙碌,要不是日后网友的提起,我几乎忘却了大姐和网站。 第一次上文学风网站是来交“作业”的——一种礼遇性的应付罢了。这个网站的网速很慢,快节奏写作的我有些不适应,匆匆注册、发文后便离去,没有浏览网上的作品。两天后再看时,我的文章后面多了一些评论,这些笔力深厚的评论让我极为震撼:那些个妇人老叟满腹经纶啊!突然之间,我仿佛觉得自己如同白日溜进粮仓的老鼠一般,贪婪地获取着食粮,虚伪的外衣在滑落,景仰油然升起。 我没有理由不敬佩清风大姐,为了对文学的挚爱勤著文学,花甲之年耗资数万建网站,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展示的平台,热心服务大众;我没有理由不敬重天籁老师,老师文章练达、人品至高,其精心的评点、无私地授教让所有会员受益;妖桃优美的文字如轻轻惠风;珍妮的记事细腻平实;荆棘鸟的文字充满了哲理;还有那个“猫”,看似豪侠其实温馨,我想,她的文字一定是大气而流畅...... 文学,曾经的追求,远去后的回归,路在脚下,走起来却颤颤巍巍了。岁月在流失,两鬓在飞霜,重拾的文学还能装备我的武器么?曾经在这道门外徘徊,如今,却是心诚悦服地拜倒在文学风的殿堂下......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