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心门》连载 第三章:名声大振(刘子华)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清风
帖子: 4701
注册时间: 周六 7月 26, 2008 3:06 am

RE:长篇小说《心门》连载 第三章:名声大振(刘子华)

帖子 清风 »

“成就一个人的人生只需一件事,而毁灭一个人的人生同样只需一件事。中午,吴月娥才把黎子益从男孩变成男人,到了晚上,黎子益就把陈菊香从女孩变成了女人。一天之中,三个人的人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上篇的这段话,非常富有哲理!黎子益因为犯事从农业局调回了民政局,理当接受惩罚,没想到“是金子就会发光”黎子益因祸得福,经营烈士陵园,一不小心成为远近闻名的万元户!不知道作者接下来要叙述什么样的故事,读者拭目以待!
清风
帖子: 4701
注册时间: 周六 7月 26, 2008 3:06 am

RE:长篇小说《心门》连载 第三章:名声大振(刘子华)

帖子 清风 »

清风推荐加精!
云梦泽.荷
帖子: 153
注册时间: 周四 2月 12, 2009 4:36 pm

RE:长篇小说《心门》连载 第三章:名声大振(刘子华)

帖子 云梦泽.荷 »

从前三章看黎子益书卷气不浓,生意头脑还不错,不知这样一个非常入世之人会有一道怎样的心门,非常期待下文!
荆棘鸟
帖子: 1250
注册时间: 周四 11月 26, 2009 4:06 pm

RE:长篇小说《心门》连载 第三章:名声大振(刘子华)

帖子 荆棘鸟 »

现在是顺风顺水,不知后面会有怎样的转折?
若兰
帖子: 38
注册时间: 周二 3月 22, 2011 10:06 pm

RE:长篇小说《心门》连载 第三章:名声大振(刘子华)

帖子 若兰 »

期待下文哦。
洞庭水怪
帖子: 31
注册时间: 周六 5月 15, 2010 11:36 pm

长篇小说《心门》连载 第三章:名声大振(刘子华)

帖子 洞庭水怪 »














心 门
文:刘子华 编:一缕清风

长篇小说连载:《心门》 作者:刘子华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岳阳市新华书店、五里牌书店有售
第三章:名声大振
生活中总有一些令人不快的事,这些不快的事总是影响到命运。黎子益虽然进了民政局,却没有马上上班。民政局上上下下都知道了他的底细,研究他的工作时,大家意见不统一,说道德品质这么差的人怎么能接受?怎么能安排工作?这事就拖了下来。

读书能开阔胸襟,陶冶情操。黎子益是一个文学青年,比一般人更容易调整心态。没有班上,黎子益一点儿也不着急。他把自己关在屋里,不是读书就是写作,继续着文学梦。母亲见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担心他是受了打击精神跨了,便劝他出门走走。黎子益知道母亲的想法,说没事,依旧是不出门。母亲终于忍不住了,叫父亲出面做工作。父亲说,男子汉应顶天立地,不能因为受了挫折就气馁,就看不到希望了,要振奋精神朝前看,光明在前头。父亲在家里说话也很有领导的做派和高度。为了让父母放心,他答应出去走走。
八十年代初期,小县城里是没有多少地方值得走走的。山上的古庙破四旧时被破掉了,参天的古树全民大炼钢时被炼掉了。整个县城仅有一个地方山青水秀,那就是城东的烈士陵园,那里长眠着有名有姓的革命先烈二万多人。后人大概是因为不能,也不敢惊扰先烈们的梦,一草一木保护得很好。烈士陵园是民政局下属的二级机构,黎子益去散心时,心情特别舒畅,那感觉就像是到了自已家里。烈士陵园里只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烈士墓两个景点,另外还有一个革命先烈传统教育室,景点少而游览的人却特别多。黎子益注意到,很多游览的人都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拍一张照片作为留念,照相馆的生意出奇地好。黎子益也想拍一张“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留影”的照片,拍照时,他主动跟郑师傅聊了几句。郑师傅听说他是最近调到局里的,对他格外热情。黎子益好奇地打听有关情况。郑师傅诉苦说,他早就不想干了,他一个月为公家赢利几千块,而他的工资只有60多元。深圳有一个同学几次邀请他去开照相馆,他也多次跟局领导汇报,但局领导就是不同意,说没有接班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黎子益当即就向郑师傅拜师。
黎子益向局领导提出想去烈士陵园学照相,局领导欣然答应。在局领导心中,黎子益的工作岗位虽然差了点,却是他自己提出来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算是两全其美的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黎子益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了工作中。他白天跟着郑师傅学实际操作技术,晚上研读有关摄影的书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黎子益在两个星期内就学到了郑师傅的全部本领。郑师傅见有了接班人,买了两条烟送给局长说要提前退休,局长很爽快地答应了。
一个月下来,黎子益领到了46元工资。黎子益琢磨开了:这一个月他照了28个彩色胶卷,每个胶卷至少30张照片,每张三块五毛钱,毛收入2800余元,照黑白胶卷32个,每张七角钱,毛收入近700元,两项加起来毛收入3500元,除掉成本,纯利润有2500元。我的天!假如是私人承包了就发大财了,难怪郑师傅要去深圳开照相馆。
黎子益在心里打起了小九九,给父亲做工作,要父亲去跟烈士陵园领导说情承包照相馆。事情似乎很顺心,他父亲上午去了一趟吕主任办公室,下午,吕主任亲自找他谈话,同意他承包,但有一个硬指标,一个软条件。所谓硬指标是除他自己负责自己的工资福利外,每年上交烈士陵园承包费1万元。所谓软条件是本单位开展大小活动,他必须提供照相宣传免费服务。黎子益心里有底,所谓硬指标软条件根本不值一提。他激动得满脸通红,郑重地在承包合同上签了字。
黎子益吃住在烈士陵园,白天赚着白花花的银子,晚上在灯下奋笔疾书搞创作。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年之内,竟赚了2万元,是他年工资的四十倍,他成了稀罕而又货真价实的万元户,在祖居地盖起了一幢乡下少见的楼房。运气来了,门板都挡不住。在文学创作上,黎子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两篇作品,其中一首诗歌被县文化馆主办的 《东洞文艺》作了转载。这首诗的标题只有一个字:《钓》。
垂一根钓竿
在时间的河中
用往事作诱饵
钩住童年
待提出水面时
才发现
是一个老年的故事
县文化馆的老师定位说,这是一首短小精悍的哲理诗。黎子益打破了东洞县文学青年在省级刊物发表诗歌零的记录。他拍摄的摄影作品也频频刊登在省、市报刊上。黎子益名声大振,成了东洞县的名人。
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年高考前夕,母校东洞县一中请邀黎子益去作自学成才的报告。他口若悬河讲了两个多小时,从三个方面作了阐述:一是学校是梦的摇篮;二是生活是一片汪洋大海;三是天无绝人之路。由于是现身说法,又文彩飞扬,演讲极为精彩,演讲过程中响起了9次暴风骤雨般的掌声。他是东洞一中邀请的第一个去作自学成才报告的人。他成了东洞一中的骄傲,成了同学们学习的楷模。他的优秀事迹配上巨幅彩色照片刊登在学校门口的宣传窗内,每天都要接受三千多名师生的注目礼。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