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改《清明》诗
妙改《清明》诗
妙改《清明》诗发表日期:2007年4月1日 出处:原创 作者:沉着 本页面已被访问 91 次 妙改《清明》诗 文:沉着编辑:幽兰溪语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时节,人们纷纷外出旅游踏青。每逢此时,人们又很自然地想起著名诗人杜牧《清明》诗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语言隽永,言尽意蕴,情景交融,读了使人如入画境。在千年流传的历史长河中,一直传诵,至今不衰。后来,曾有许多人,把这首诗重新断句,改动了标点符号,变成了一首词,且妙趣横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不少人认为,这首词甚至比原诗的意境还要好。有人将该诗每句删去前两字,成为五绝。即为:“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也有人将此诗改为六言诗。还有人将诗再次改为三言诗,诗曰:“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一首好诗几经修改,妙趣横生,也可算是一桩文坛趣事吧!更有趣的是有一位编剧,把它改成了一个时间、地点、场景、人物、情态、台词俱全的小剧本,且成了寓意深刻,极富诗情画意的“电影镜头”,真乃一幕活灵活现的话剧。更难能可贵的是,有人还将《清明》诗,经过巧妙的改编,如闪电惊雷般地一语道出全国亿万人民的心声。那就是1976年的清明节,革命群众写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那首震撼心灵的诗:“清明时节泪纷纷,八亿人民欲欲断魂。借问怨从何处来,红墙里面出妖精,”这样一改,一首闲适诗,就变成充满悲愤的、人民大众的战斗檄文。在那特殊的年代里,它既是对革命先驱的祭奠,更是对正义必胜充满信心的呐喊。 湖湘风情歡迎你 document.write("Alternate emailer to Send This Page To Friends"); Alternate emailer to Send This Page To Friends 老站评论: 发表人:兰溪小语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发表时间:2007-4-1 14:24:00刚才的评语失误,特做更正。他的一个疏忽就将杜牧的诗写出了纰漏。发表人:兰溪小语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发表时间:2007-4-1 14:21:00一首好诗百读不厌,千古流传。记得电视剧《纪晓岚》中皇上欣赏纪晓岚的书法,他的一个疏忽就将杜牧的诗写处理纰漏,他灵机一动就有了另一种停顿的读法。体现了纪晓岚的智慧和学识的渊博。后面的几种语句划分也颇令人欣赏赞叹,体现了原诗经久不衰的魅力。不同的改法表现着不同的意境和大环境的相协,真是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