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作荷心万点声----拜读韦奇宁先生《推磨集》有感(朱琐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回复
山村野夫
帖子: 5
注册时间: 周一 1月 30, 2012 11:06 am

更作荷心万点声----拜读韦奇宁先生《推磨集》有感(朱琐

帖子 山村野夫 »






















更作荷心万点声
----拜读韦奇宁先生《推磨集》有感
作者:朱琐//编辑∶叶的奉献



当这本烙印着时间足迹与岁月碾磨堆叠成文的《推磨集》终于抵达我手里的时候,我禁不住捧读再三。怀揣着这本扉页落款着作者亲笔签名的散文集,我的内心更是激动不已,仿佛拾获长辈给与我一份沉甸甸的厚礼,仿佛收获寒冬里一份浓浓的祝福。这书与我,不啻于一份精神食粮,更是一份文化意义上的大餐,读之,如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一)摘录小语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些人倚老做佞,对年轻人不是真心地爱护、积极培养,而是横挑眉毛竖挑眼,对年轻人的上进加以阻碍,极尽打击压制之能。这种劣迹看得多了,就很自然地想起了傅老师……
……历史或许应该感谢公元805年及其之后若干年的黑暗。唯其黑暗,才让我们今天看到了柳宗元与刘禹锡那些灿烂的诗文篇章,和他们至死不渝的挚笃友情…在剜心刻骨的磨难之中缔结的深厚友谊,就犹如朗日高挂苍穹,光芒四射,辉耀千古……
……锡城的夏天,白昼里自然也是赤日炎炎,热浪滚滚。可是到了傍晚,当日沉西山,夜幕降临,十里矿区遍晚风习习,清凉如秋。那清爽的晚风,津津的凉意……
这三段摘自于作者《推磨集》里《文友》、《公元805年,那黑暗中的光芒》及《锡城夏夜写意》。漫雨连宵潜入户,淡了残酒,洇了词谱。心事与谁诉?岁月了无痕,唯有文相伴。《文友》文中,作者提到3位的良师益友或多或少对作者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通篇读来,这篇散文有着他独有的气质,作者用略带感激的笔触,精致从容的行文,倾述了那时那刻的心境。这种气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生命历经沧桑浸泡后,凝聚了回味无穷的甘甜。一文读罢,触动我这位初出社会读者心弦的是作者提到3者之一的傅老师。随着作者文字追溯到1974年,当时作者有幸作为河池地区代表之一参加《战地新歌》在全国范围内征稿的创作活动,由此结识了非亲非故,亦无深交初次相见的傅老师。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在分别之前,傅老师专程私下找作者与作者畅聊,希望作者能往音乐创作方面深造,并愿意为作者铺路,联系广西境内知名大学让作者接受专业训练。这让当时初涉社会的作者感受到一份师长对晚辈温馨地呵护、认可、信任、鼓励、提携之心。
红尘摆渡,往事如烟氤氲,许多相遇如风。几十年过去,虽然作者并没有走上音乐创作的道路,但是随着作者工作时间的推进,阅历的拓宽,面对当今这浮躁、喧嚣的社会。作者暮然回首,发现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些人倚老做佞,对年轻人不是真心地爱护、积极培养,而是横挑眉毛竖挑眼,对年轻人的上进加以阻碍,极尽打击压制之能。每每当这种悲剧上演时,作者又自然而然想到虚怀若谷与人为善的傅老师!
作者轻轻一笔,欲语还休。借怀念傅老师带出了作者自己内心对于当下初出社会的青年在这喧嚣、浮躁的社会是否也能有更多的长辈向当初那样提携、包容、善待如他一样的“傅”老师出现充满了忧“青”之心!也让我们这些读者在梳理文字中感受到作者洒落文字间对于我们这些初涉社会小青年挚诚地关怀与默默地祝福!
最初,推开历史虚掩的窗户,切身感受到《公元805年,那黑暗中的光芒》,缘于翻阅《柳州文学》2012年2第85期月刊。神游文字间,我一脚就踏入了那个遥远的年代。初次品读,看似作者以游子的身份对发生在公元805年那段历史悲情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叙述。直至今日有幸再次从《推磨集》拜读这扬扬洒洒的近2万字作品,细细咀嚼方才了悟作者对研究柳宗元与刘禹锡等在命运多舛的情况下,任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自得的心态纵情林壑、歌咏山川,把酒人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依文索义,公元805年,“永贞革新”期间,二王八司马官运乖舛、仕途不顺,历尽挫折和磨难。在那段颠沛流离的日子里,剜心刻骨的磨难并没有将他们压倒。他们用一颗坚毅、乐观的心迎接一切磨难。他们纵情林壑、歌咏山川,把酒人生。用文字袒露心声,撰写出登峰造极水平的文学作品。他们书信往来相互共勉结下一份患难与共、至死不渝的挚笃友情。如果说作者笔下《公元805,那黑暗中的光芒》是一段名人轶事,我更觉得是一部挚诚的友情岁月记录片。让我们通过作者大道至简的文字块垒去了解二王八司马他们之间有类于俞伯牙与钟子期,堪比于管仲与鲍叔牙的深情厚谊。让我们在当今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所导致人情愈加冷漠,心灵越加孤寂的社会中读懂千金难买真情意。学会珍惜在茫茫人海中遇到的挚友、知己!
《锡城夏夜写意》一文中,作者通过大笔勾勒和细致白描烘托出毗邻云贵高原的锡城大厂因受高原气候影响,夏日早晚温差大而产生特有的夏意景象。让读者读之仿佛身临其境,切身感受到锡城夏夜由白昼赤日炎炎,热浪滚滚。渐变日沉西山,直至夜幕降临,十里矿区遍晚风习习,清凉如秋。那清爽的晚风,津津的凉意!文字如心,令读者不由的心之向往,寻觅这处能让作者笔势纵逸豪放写下:“愿与江汉三千地,赊换锡城一夏凉”的避暑圣地——锡城大厂。随着作者笔下波动地文字里寻觅夏夜的同时,更抓我眼球的是这篇散文作者写于1988年!让我这位80后,有幸在二十余年后的今日拜读到文字年份和我年龄相彼,笔力独扛的佳作,不仅为我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学习研究当时美文精品的范本,也为我敞开了一扇观瞻的窗户,让我欣赏了作者在思绪和艺术方面融合,笔酣墨饱地写“事”神在言“情”,倾述故事神奇魅力。
(二)咬文磨字
推磨声,碾磨声,声声绵绵不绝于耳,乡情,往事,事事动心!《推磨集》淅淅沥沥碾磨出作者昔日回忆,洒落地是无限的怀念!作者站在今时今日,拾缀起曾经的点点滴滴,将珍藏在眉间心里的风景驻留在动情的断章里。读完这样一本笔随心至、笔意真纯的散文集,大有“相见恨晚,强烈推荐给文友赏析”之感。此本文集以《推磨集》为题,尚未翻阅便夺人眼球,掠人心境。读之,像是品尝了一坛几十年的酱香老酒,绵甜爽口滋味悠长;阅之,更像是看着一场3D穿越剧,剧情穿插跨越、沉浮、名川大山、感悟,这些激荡血脉的故事情节都在不断上演着,令我久久不愿掩卷。
谁说不是?你看!这不,作者背着摄影机,在闪烁着如《油桐籽之光》的炎炎烈日下《走进太阳部落》。哼着《安铜畅想曲》攀上《登圣堂山》眺望《老村》的《弄场人》。镜头中,大伙《闲适》坐在《美女坡》聊着《茶语》、《酒话》。作者将这些镜头小心翼翼收录到这卷《推磨集》里,一一《找回乡情的文学碎片》!
乡情为何能让作者如此迷恋?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我不知道,这一辈子我还将会迁往何处,去向何方,但是我知道自己今后无论到了哪里,都不会让手中的笔杆停下来,我将在散文创作这座大山里继续跋涉,踽踽前行。而故乡那苍苍莽莽的大山,就是我踽踽前行的精神力量!”
我轻轻合上这本充满作者追忆《推磨集》,倚在窗前,透过窗户望着窗外天边,思和云结。漂浮的白云又再次载着我的思绪融入这本镶嵌作者生活点点滴滴,汇成相忆的《有色情缘》里,聆听作者站在秋月春风的岁月里用《乡音不改》大化山歌唱着一曲《天地行歌》。。。
(三)故事
最后,说一个故事。学生日记:“2月30日,星期一,晴。今天一天太阳都躲在乌云背后,爸爸带我去河边游泳,我很开心。”老师批语:“我更开心,我长这么大,还没有遇到过2月的30号呢,也没有见过不出太阳的晴天,更没有见过哪个学生大冬天去河边游泳。”
学生,拙笔难表作者文中大意,皆是学生读后感想,与文友交流。翘首以待,作者再创挥毫泼墨的佳作!这就是学生我的日记!
(韦奇宁先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河池市文联副主席,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文联主席、高管。)



http://vip.edmin.com.cn/files/95/n%B7%E ... %C1%B5.swf

文学風网站欢迎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