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家族中的 “游牧民族”随笔(兰溪小语)
鸟类家族中的 “游牧民族”随笔(兰溪小语)
鸟类家族“游牧族”
随笔
文编:兰溪小语
清
难得的好天气,圆圆的夕阳泊在秦岭的上空,金色的余晖染透了半边天,放风筝的中年男子把风筝放的直冲云霄,风筝长长的飘带飘逸在高空,风托起风筝与苍鹰一般稳健。一个放筝人,拉着风筝线在江滨大道上奔跑,由于风向判断错误,风筝还未飞起就挂在了鹅黄嫩绿的柳梢头。窘啊!
前几天下了一场雨,丹江的水位明显升高,冬至以后栖息在丹江大批的野鸭群也不知迁徙到了哪里,只有上游的几只野鸭在悠闲的戏水,不过小鸭子显然长大了许多。上个星期来的时候,看到红脖小鸭悠闲的一会钻进水里,一会又探出水面,那个自在好让我羡慕,于是我写下一首小诗在我的手机里。凌空横断夕照红/紫燕急急返归途/离群小鸭独戏水/绒臀没水涟漪涌。
江滨大道上人来人往,大多是晚饭后的休闲散步。黑色的小燕子乖巧灵活的在高空中翩飞。我依着石质护栏凝望丹江的水色,思忖,这一江清水要送往北京吗?陕南是一块灵秀却贫瘠的土地,资源匮乏,土地稀少,看来只有这未被污染的一江清水了。不管怎样,也算朴实的陕南人微薄的爱心,是对首都人民无私却有情的心意啊。
飞燕融入夕阳金色背景的画面,象油画大师精美创意的夕阳西照墨蝶画,动态的画面真得非常美丽。俯瞰水面上的小燕子,那才叫可爱呢。我知道蜻蜓点水,那是一种繁育的生理特性,可这小燕子在水面滑翔低飞,像仙女的梭子一样来回的穿梭,它们放慢速度,紧贴水面,忽然用突出的圆溜溜的腹部擦一下水面,飞几米,又擦一下水面,水面上就荡开一圈圈的涟漪,轻抖双翅振飞起来的小燕子身体上的水珠与圈圈逐开的涟漪交织在一起,那个奇妙我无法用文字来描写,我看呆了。燕子在干吗呢!不行,我得去百度网里查查。
失望,失望,我想知道的还是不知道,不过却收获了以下信息。由于我的无知,我刚刚知道燕子南来北往迁徙的缘由,可有兴趣听我班门弄斧一番。燕子是以昆虫为食的,且它们从来就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而不善于在树缝和地隙中搜寻昆虫食物,也不能橡松鸡和雷鸟那样杂食浆果、种子可在冬季改吃树叶。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燕子也不能像啄木鸟和旋木雀那样去发掘潜伏下来的昆虫幼虫、蛹和虫卵,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以得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燕子吗也就成了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族”。
知道了吗,大自然中的故事也是挺令人嗟唏的哟。
我在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