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爽爽过端午(云想衣裳)
清清爽爽过端午(云想衣裳)
清清爽爽过端午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align=center border=0>
作者:云想衣裳
家乡有俗话说:小孩盼过年,大人盼插田。其实在这样一个鲜花如画香气袭人的五月,过端午,是无论大人小孩都同样渴盼的事情。谁不知道过端午节就意味着热闹来临,意味着龙舟竞渡,意味着美食可餐呢?尤其在我们儿时物质匮乏的时代,对端午节的向往便更加心无旁骛,更加单纯简洁! 记得每年五月初一,母亲会采摘许多菖蒲艾叶回来,插在大门的门楣上,意即是辟邪。而到底是一些什么样的‘邪’可以用菖蒲艾叶来避之,这我就不得而知了,不过自我懂事起,就这样喜欢上菖蒲艾叶了。到了独立门户的时候,我也开始每年的五月初一买些菖蒲艾叶,倒挂在门头,邪是不用避了,我却更愿意让浓浓的艾叶香弥漫在斗室里,扑散在一家人的身上。虽然现在不能随意地去菜园里水渠边采摘菖蒲艾叶了,但是无论怎样,每年我都会买一大把回来,等到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一小把小把地洗出来,分几次装进一个大吊壶里,盛满水来熬制,然后一家大小都用这个菖蒲艾叶水清清爽爽地洗个澡。 也听母亲说过,洗了艾叶水的澡,这一年都不会生痱子疖子什么的,暂且不论这个说法有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可是每年五月初五,我都会执着地师从古训——这种源于母亲言传身教的传统,已经在我的脑海根深蒂固了,当暗红色艾叶水的腾腾热气缱绻着我的脸庞,润滑过我的每一寸肌肤,那时我会觉得这并不是自身一次简单的清洁,而是一种神圣的洗礼,我仿佛是成了一个木乃伊,吸附了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正迈向一个盛行千古的金字塔...... 端午节这天,小孩子都要佩戴香囊,这里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讨个吉利。但是我们却不佩戴香囊——母亲没有那么多时间来做精致的香囊,但是她会在熬水之前把菖蒲的茎剁下来,切成一个个纽扣大小的圆片,再用线穿起来,像和尚的念珠一样挂在胸前,配上端午的‘行头’(大人要留到端午才拿出来给小孩穿的新衣服),却能换得我们小孩子房前屋后的过家家躲迷藏,那种喜悦不亚于‘小燕子,穿花衣...’的天真无邪。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端午节最要紧的是可以吃到麻花,现在感觉那是用一种老灰面炸出来的麻花,绝对不是精细的那种,可我们吃起来,依然是那样的香脆可口。尤其是妈妈做的麻花煮肉,加上几个大蒜籽的相佐,更是吃得人回味无穷——现在到了我手上,就变成了麻花炒肉,却依然是儿女和我百吃不厌的佳肴。 再其次是土豆和包菜,这也只是在端午期间才能吃到的时菜了。此刻想来,我有点纳闷了:我们那时候到底吃一些什么填充肚子呢?连土豆和包菜都成了佳节桌上的馐珍——其清贫年代的艰苦就可想而知了罢!更难得的是,这天父亲还会到镇上买几个包子回来,当做给我们的牙祭;至于吃粽子,就更加是稀珍了——因为我们老家湘阴是不包粽子的,而上街去买,也不是每年都会有的奢侈。 现在到了岳阳市内,走错路都可以买到粽子,它便成了端午节餐桌上的不可或缺,也成了我们一家老小都喜爱的特产。面对儿女们对粽子的如饥似渴,号称无所不能的我却一筹莫展,落得儿子笑话我:“小垃圾,你连粽子都不回会包,还在岳阳混切?!”对于这样的评价,我只能默认自己确实垃圾了——不是英雄不低头,却是真的不敢拿出手啊。 我是一个喜欢闻香戴玉的糊涂女子,虽不是生活的必须,但是兴致来时喜欢洒几滴香水,男士的、女士的,都不计较,有了就乱抹,或者在手腕静脉处轻轻一合,感觉便是一个可以云想衣裳花想容的神仙,飘然而去的心思都有了; 而端午节,本身就是一个处处飘香的季节,除了淡淡的栀子花香、浓郁的菖蒲艾叶香,还有绵软的檀香,醇厚的雄黄酒香,我是来者不拒,一一的收入囊中,一一地展示在自己的眼前。并且打开自己的第二‘灵感’,用一份天真的‘花心’,仔细地去营造一个可以吞没自己的视觉嗅觉感觉的氛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甚而至于,大胆地想象自己就是那个依古而来、红袖添香的颜如玉,就是那清音浅笑、挥袖起舞的水湄伊人...... 说到水边,自然就要说起端午的必经之事龙舟赛了。我的家乡堪称江南水乡,与湖南省的四大水系湘资沅澧中的沅水毗邻而居,而资水贯穿东西,于是每到端午,大大小小的龙舟赛就会在或窄或宽的河面此起彼伏,如火如荼地开展。 “牛歇谷雨马歇社,人不歇端午被人骂”。这是我们这里家喻户晓的一句俗语,它反应了家乡人们对端午的重视程度。在端午的这天,家家户户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会放下手头的事情,赶到举行龙舟赛的河边,去为自己这边人参加的龙船加油助威,摇旗呐喊。在赛龙舟过程中,人们那种‘宁荒一年田,不输一龙船’的拼搏精神,以及为了自己队伍的胜利而不顾一切的劲头,着实让人感到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一切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的传承,都不能离开广大农民这片肥沃的土地,这才是它赖以发扬光大的基础;在以农为本的乡村大地,劳动人们对龙舟赛的重视,对祭祀屈原这一光荣传统的光耀,确实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至今为止,在南湖洲资江河坡上成千上万的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团结一致的场面,仍是我一想起就会热血沸腾的兴奋剂。 在我为人妻为人母之后,每逢端午,左手没有鸡,右手没有鸭,背个娃娃当腰带,骑着单车回娘家的老路,走了一 遍又一遍;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我们已经习惯从祖辈父辈身上探寻着历史的轨迹,遵循着我们必须坚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过那岁岁年年........
编辑: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