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霞染红的青春(华子)
朝霞染红的青春(华子)
朝霞染红的青春
文:华子 编辑:清风
800){makesmallpic(this,500,700);}" border=0>800){makesmallpic(this,500,700);}" border=0>
1971年我们来到原福州军区通信兵部,当上了报务员。当时有着打油诗形容报务员是: “紧步兵,慢跑兵,稀稀拉拉通信兵。”是说通信兵职业特殊,别人睡觉我们工作,别人上班我们睡觉,昼夜颠倒。在幽暗狭长的坑道值班,虽然坑道设施完整,毕竟违反生活规律,我们正长身体,使我们不少人得了胃炎和关节炎。但这并没有影响我们保家卫国的热情和理想,在紧张艰苦的军训之余,创造出多姿多彩的军旅文化生活。 当年部队政治教育模式化,讲话前先读主席语录,有点墨水的读主席诗词。山东兵小丽羡慕几个学生兵能引用主席诗词。有一次她让我帮她写发言提纲,特别要求“整”两句诗词,我引用了“战士指着南澳,更加郁郁葱葱”,不料大会发言时小丽竟念成“战士只看南澳,更加有有忽忽”。副指导员张子桦追查原因,小丽沮丧解释;“念就念一遍嘛,郁一边不是"有"吗?葱不像个“忽”吗?”张子桦批评:“以后整简单的。”八一节击鼓传花猜谜语,小丽被击中猜日本首相是谁?够简单吧,她回答右藤”,其实是左藤,大家笑得稀里哗啦。 教唱革命歌曲是部队政治教育又一种形势。军训前必唱“东风吹战鼓擂”,开会前必唱“抬头望见北斗星",开饭前必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洗澡前必唱“我擦好了三把枪子弹上了膛”,列队回营必唱“日落西山红霞飞”,出对列必唱“军旗飘飘迎着东风,人民通信兵高歌前进,党的耳目,军队神经,我把祖国四民八方来连通”......云南兵小陈疑惑的问指导员:“我家乡小学老师教我读1234567、军训教官为什么教我读“腰两三四五六拐八狗洞”?宋金生教唱歌又读“倒来咪发少:“拉稀"?到底读什么?”直到退伍他也没搞清楚一个7为什么又读7又读“拐”,又读“稀'?我们每天伙食费四角六分,星期天改善伙食,大卡车从福州支前办拉回一分钱一斤的小白菜,开饭号响,不等唱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大家就举起森林般的筷子向蒸笼“砍去",碗口大的菜包有的男兵一口气能吃18个! 在那段难忘的岁月里,我犹不能忘记湖南兵陈新。他针对当时农村文化低的问题,发明“通读马恩列斯毛,扫盲识字大提高”,自编讲义,把政治文化学习结合起来,此法收获甚大,退伍的小丽已达初中毕业水平。教导员帮我办了张省图借书证,我是电报营第一个到地方图书馆借阅书籍的士兵。我常在夜间0点到3点下班出坑道后躲在猪圈边,借着路灯读好不容易借到的中外名著。 1973年,我在前线文工团胡强的指导下些的一首歌获得直政文艺调演义等奖,在通盘礼堂接受军区政委上将亲手颁奖。前线报社将此歌收进《福州军区直政首届战士文艺创造集》出版,歌词是“朝霞满天红似火,染透青山一座座,解放军拉练进山村,姑娘们送水唱起歌”。可惜一刷厂漏印了“姑”字最后一句为“娘们送水唱起歌”。这个遗憾就像我们的青春,有缺憾却激昂向上,虽不完满却热力迸发!
文 学 风 欢 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