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陵矶印象(平远高歌)

版主: 清风云想衣裳宁静致远

珍妮
帖子: 2048
注册时间: 周日 7月 19, 2009 11:06 am

RE:城陵矶印象(平远高歌)

帖子 珍妮 »

“城陵矶的变化还真是太大了”深有同感!
平远高歌
帖子: 334
注册时间: 周五 5月 14, 2010 10:06 am

城陵矶印象(平远高歌)

帖子 平远高歌 »









城陵矶印象

文章:平远高歌/编辑:云想衣裳





  
城陵矶,长江与洞庭湖的交汇处,湍急的江水孕育了它独特的优势。历史翻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它越来越改变了旧时模样。
七十年代后期,少时不经事的我,与同学相约出游,地点的选择颇费了一番周折。虽然坐公共汽车只要几毛钱,但是交通车(火车的一种)却是免费乘坐的,相比之下交通车成了首选,更令人高兴的是,下车后离长江近在咫尺。
火车呼啸着,奔向冷水铺。步行约一个小时,城陵矶触手可及。宽阔的江面上,轮船神奇的鸣叫由远及近滑进我们的双耳。然而,像发黄的胶片影印的一样,什么都似蒙了一层雾。小街破旧,不宽的市场,凌乱,污水横流,买样东西得踮起脚尖,否则便沾上腥臭。为了买一两样便宜的零食,我捂着鼻跳跃着进进出出。
即使是这样的地方,在很久以前,它却凭借着黄金水道及陆路交通成为黄金要道、兵家必争之地。1949年,黄人凌、张友初两位革命战士到达岳阳后,绕过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线偷渡城陵矶。在夜幕的掩护下,小船穿过长满芦苇的湖港,天亮后仍未到达,正担心被发现时,湖面上竟飘起浓雾,四周白茫茫一片,偷渡在老天爷的照顾下轻易成功。装着机密文件的篾篓被交到中共中央、毛主席手上,一举改变了长沙的历史。自此,“篾篓传书”的故事名留青史。
或许是天意,偶尔一趟城陵矶之游,使我永远地成为他的一份子。
十年后,我定居在这里,闲暇之余不自觉地逛到水边,看临街的住户们,挽袖卷裤,赤着一双脚下河浣衣淘米,甩出钓杆钓鱼,看江面上机帆船热热闹闹地穿行。
依水而居,陶醉在水的乐趣里。但是,水也带来了痛苦和灾难。洞庭湖区洪涝灾害频繁,1950~2000年的51年里累计成灾面积达4943万亩。连年的水灾,使城陵矶的住户们习惯了搬家,习惯了在家里光着脚板摸鱼。
水来土淹。面对一次次疯狂的洪魔,众志成城的人民一次次击败了它。1998年,百年一遇的洪水,水位持续超警戒1米以上,大堤多处发生险情。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温家宝心系人民,指挥御洪魔,湖区群众加抛块石、抢扎防浪墙保护堤坡,对两水夹堤堤段认真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气象和水文等部门也密切注视气象和水情变化,及时预报,及时决策。再大的洪水也压不倒抱紧成团的人民。
2002年,朱镕基总理在考察洞庭湖区时指出“洞庭湖发展要有一个长远规划,第一个目标是4350政法部门公里,起码恢复到解放初的状态。”为了落实朱总理指示,湖南着手编制“4350工程规划”,到2015年使湖南积恢复到4350平方公里,使功能区退化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重建。
不记得是几时,渐渐地不再张罗着搬家。防洪堤的修建,长江三峡大坝的蓄水,使水驯服了,温顺了。人们不再遭受水灾的威胁了,城陵矶也旧貌换新颜。旖旎的沿湖风光带的修建,新街的落成,笔直的通海路,城陵矶新港的启航,使城陵矶焕发出新的生机!
商场一家接着一家在这里落户,楼房一栋接着一栋拔地而起,往日的宁静在这时被喧嚣打破。汽笛张大了嗓门,雄纠纠地行驶在水面上。陆地,车水马龙。港湾,门吊伸长手臂搬运着集装箱。到处是繁忙的景象,到处是热闹的景致。
时隔六十载,昔日的小镇活脱脱长成了健状青年,更加英俊,更加英武。现代化的工厂,现代化的港口,构筑了长江边上一片不夜天。城陵矶,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在时代的进步中,越来越摩登,越来越气派!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