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风俗画里的韵致与情趣 (冯柳)
RE:乡村风俗画里的韵致与情趣 (冯柳)
Quote引用珍妮发表的“看到这样纯朴的诗,反复回到了儿时,赞!”
多谢珍妮好友赏读和鼓励,问好并祝笔健!
多谢珍妮好友赏读和鼓励,问好并祝笔健!
乡村风俗画里的韵致与情趣 (冯柳)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编者按:《捆草》 、《秋天里的芦苇》、《风俗画》是三首有新乡特色的土诗,作者是冯柳。诗作中写实的乡村图画,色彩变化,动静结合,人景相融!真美,让我们感受到:人之外的自然,现实之外的超脱,在简单直接中享受淳朴的浪漫。《乡村风俗画里的韵致与情趣》我喜欢,在此推荐给大家阅读。——何方
乡村风俗画里的韵致与情趣
作者: 史习斌(文学博士)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冯柳的这三首“新乡土诗”可谓各有特色。
《捆草》表面上是对“捆草”这一项农事的写意,实则饱含着乡村生活的原始生产欲和诗意闲适感。第一节开笔便引人入胜,捆草捆进了阳光,垛高了十月,垛高了炊烟,两个具象事物,一个抽象时间,非常巧妙地嫁接到一“捆”一“垛”两个典型动作中,自然而富有诗意;紧接着用麻雀扑打和小狗嬉戏将镜头拉向近景,极具画面动感和乡野情趣。接下来的两节,“女人”和“男人”渐显出来,女人从男人的目光中看出了男人的心事,男人从女人的梦里看到了生活的奔头,男女作为“人”的情感和欲望成了“小村”生长的动力,也成了此诗接地气沾染人间烟火的象征。最后一节再次将目光投向草垛,爬上草垛“看云”、“看日落”、“看麻雀飞回村的影子”,颇具童真情趣和漫画感。诗人将视点定位在地面之上的天空,人之外的自然,现实之外的超脱,在意象上照顾了开头,在境界上有了新的提升。
《秋天里的芦苇》是一幅写实的乡村图画,场景从田野换成了湖边。这幅画一是有很强的色彩感,黄的芦苇,白的轻云,绿的湖水,色彩并不繁复,却是秋天湖面典型的“原色”,色彩之间的渐变融合自然柔和;二是极有动态感,“攀扶”、“滑落”、“染”、“摇动”、“捉”、“种”、“生长”、“亮”等动词的使用既贴切又传神,分别写出了水鸟滑翔的轻盈,芦苇由青变黄的过程,泊湖轻舟的独特与稳固,秋风中芦苇的显眼与敞亮,无形之中赋予景物以生命,而又并不破坏作为秋景的整体和谐,足见诗人锤炼语言和捕捉细节的功力。
《风俗画》较之其他两首而言,诗艺成就上稍弱一些,但同样表现出诗人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娴熟的表达技巧。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绘出了一幅简约的乡村素描。耕耘的汗水与收获的喜悦都包含在这幅素描里。诗人的智慧在于能从辛勤劳苦中品出诗意,从单调中感受到温暖与色彩,在简单直接中享受淳朴的浪漫。这也正是这首诗超越一般乡土诗的地方。
应该说,将双脚根植在土地上的人才是真正的乡土诗人,比如“喂大了小村”稳住了生活的捆草女人,比如将橄榄核“种在湖里,生长着满湖秋色”的渔村姑娘,比如将一个个“日子”变成“希望”的荷锄而归的阿哥。但他(她)们是自在的,也是失语的,身在其中却不能言其妙。幸好有冯柳们,从这些人身上得到灵感,通过一双诗眼和一双妙手,将天然的色彩与柔和的线条调配组合起来,绘出一幅幅精妙绝伦的乡村风俗画,其间蕴含着自然天成的韵致,透出优雅闲适的生活情趣。
附上原作:
捆 草冯柳捆草,把阳光也捆了进去暖暖的,一点点垛高了十月垛高了小村的炊烟麻雀儿扑愣愣的在上面打翻小狗围着追逐嬉戏捆草的时候,女人即刻就闻到男人欣喜的目光即刻砸出男人的心事一寸一寸顺着稻杆爬上女人摇晃的梦梢从此,男人有了向往有了奔头酿造一个又一个甜梦触摸温柔的稻草女人青黄的欲望在灶火中煮饭,喂大了小村捆草,把生活稳住了
稳住了男人与女人的喜悦然后爬上上面,看云看日落看麻雀飞回村的影子
秋天里的芦苇
冯柳
我攀扶着秋阳
有很多很多鸟声滑落
落在粼粼波光的水面
我把相思抛进湖里,甜甜的风
把笛子染黄。浪,一浪接着一浪
摇动着远处袅袅的炊烟
淡淡的草苇捉住多情的山月
淡淡的白云远了又近
秋雁南飞,化入作冬的凝带
小舟,一枚橄榄核
被渔村的姑娘种在湖里
生长着满湖秋色,任你采撷
芦苇,把情感亮在秋天
一阵阵扑面而来的清风
使它激动不已
风俗画
冯柳
黄黄绿绿的衣裳
如我们种植的庄稼
庄稼,在晚秋
一垄垄、一畦畦
挂在乡村的屋檐下
糯米酒烧出的语言
粗犷、浪漫
十八、九岁的姑娘哟
羞答答的眼神
听懂了他们的话
男子汉的肩头学会扛犁的时候
粗糙的手就学会了红和黄的配搭
也许,是一种日子殷实的象征
象征一个温暖诱人的希望
乡村,一幅单调的风俗画
青椒、大蒜、玉米
挂满乡村的屋檐下,一只燕子
掠过,我望见阿哥荷锄
正从田野归来
注:此三首诗已入选2013年《短诗精选100家》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