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之一:魂断红楼(云想衣裳)
RE:大观园之一:魂断红楼(云想衣裳)
细细品读云想衣裳的《大观园之一 魂断红楼》,很有感触!作品在勾勒红楼主人贾宝玉和林黛玉性格特征的同时,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是一篇夹叙夹议之上乘读后感!作者由先前少小不谙世事、未能领悟红楼原著而择其名之得意,继而批判宝玉“那样不是深情,而是沾花惹草的滥情乱性,那'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作品对黛玉性格的分析,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赞赏有之、同情有之、痛惜有之,尤其是结尾的感慨,将自己置身于文中主人公的情景,情醉了、心碎了……
大观园之一:魂断红楼(云想衣裳)
大观园之一魂断红楼
文编:云想衣裳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记得初次接触红楼梦,应该是读小学六年级时,看到了一个小册子读物---【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印象只有一个:刘姥姥=牛。后来初中了,好像走马观花地看过整本的红楼梦,印象是为自己赢得了一个绝世的称号:富贵闲人。这是书中初做海棠诗社时,宝钗为贾宝玉起的名号——这次,我算是仔仔细细地了解了他的来龙去脉了。当然,本人取其名,却未能取其实,而是取了贾宝玉深受女孩子们欢迎的花花个性。
原来是有点沾沾自喜的,以为逗人喜欢,今天看完整本红楼梦,深深领会其实质和内涵,我却不屑与之为伍了——我并不能接受贾宝玉这样喜欢花花公子大众情人的角色。“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天生一个多情公子的贾宝玉对每一个稍微有点姿色的女孩,都会看得痴了呆了,想入非非,那神情,恨不能让自己这世间之浊物,包揽尽身边所有的美色。虽然他对林妹妹也是情有独钟,话说是“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把黛玉放在了第一位,可是自古风流无去处,到头难逃相思缚,世间有几个好色之人能潇洒走出感情的魔咒呢?
贾宝玉一生风流成性,整天耗在女儿堆里,诸如宝钗、湘云、袭人、晴雯之辈,涂脂抹粉,蝶缠蜂恋,可真是一个芙蓉树下赏芍药,牡丹国里思海棠;甚而至于见了相貌姣好的男子,诸如秦钟、柳湘莲、蒋玉菡、甄宝玉等等,也免不了一番意乱情迷,心旌摇曳。这很让我怀疑,这同性相好也就罢了,却不道他们争风吃醋,滋生出许多争宠的事端来,类似现在的Gay。因此,我对宝玉是反感的:一个人一辈子可以喜欢几个人,可是你却不能同时喜欢几个人,否则那不是成了脚踏几只船了?那样不是深情,而是沾花惹草的滥情乱性,那是“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我心疼林黛玉的忧伤,心疼她终其一生也没能得到释放的爱情,“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世间之情爱,也唯有黛玉这样的专一执着,才能“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吧!!
当然,我并不是在推崇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她凡事要想一个里三层外三层,斤斤计较,反反复复的猜疑,在体内於气不化,肝脏亏损,血气崩溃,最终命赴黄泉,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也是我性格开朗一面所不能苟同的。你想想一个人每每要睹物思人,而不见物则更思人,岂不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吗?“妆晨绣夜心无矣,对月临风恨有之”,导致林黛玉的心结不能打开,每日里“情思萦逗,缠绵固结”,试想又有几个正常的人经得起这内外齐收的折磨呢?
情理之中,作为一个有爱心的读者,我是同情林黛玉,想想她寄人篱下的感受,想想心高气傲的爱恋,然后会有我心戚戚的悲哀。尤其是读到最后,林黛玉在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礼乐曲中饮恨绝尘,想那林黛玉对贾宝玉一腔深情,却总是多情总被无情恼,以致最后,连死都不能见上一面,落得一个凄凄惨惨戚戚,可谓是死不瞑目。我不亚于自己的大限将至,却与心上人天河永隔的伤痛,止不住心痛神痴心泪如雨!虽然高鹗的续写以宝玉的疯癫、出家为惩戒,我依然在叹息有情人情不续,多情人活受生苦,“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
每次读书,我总把自己弄得很高尚,总以为就那么轻易地进入了角色,恍然自己就是那书中的女主或男主,那份恰如红颜的自得让我在书中情节里不能自拔。几日来读的红楼梦,读到最后,黛玉死了,我觉得自己也要走了,就那样静静地走了,那种与心上人至死却不能见最后一面的痛苦,就是用刀子在一点一点地剐着自己的躯壳。“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叹感情未能长久,叹两情不白首,果真如此,我又该如何舍弃那些失眠之夜的孤寂呢?!!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文学风网站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