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2 / 2

RE:潇湘听雨出书文集(散文集)

发表于 : 周一 5月 10, 2010 9:11 am
博友1192
细读潇湘听雨朋友的文章,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谢谢!

RE:潇湘听雨出书文集(散文集)

发表于 : 周一 5月 10, 2010 2:35 pm
龙歌
细针密脚,行云流水!

RE:潇湘听雨出书文集(散文集)

发表于 : 周三 5月 12, 2010 3:23 pm
龙歌
已审核

RE:潇湘听雨出书文集(散文集)

发表于 : 周三 5月 12, 2010 7:48 pm
珍妮
真正的幸福源于真诚与真爱。好文锋,学习了!

RE:潇湘听雨出书文集(散文集)

发表于 : 周四 5月 13, 2010 10:35 pm
云想衣裳
云想衣裳已经审核—— 老师毕竟是老师,大作几乎无隙可挑,呵呵呵

潇湘听雨出书文集(散文集)

发表于 : 周六 8月 07, 2010 11:49 am
潇湘听雨
第一篇:请在天堂的路上等我
一切显示着生命的指针都预示着母亲的生命已走向了尽头。望着呼吸越来越微弱的亲人,父亲似乎一下苍老了许多,只见他一只手颤抖地抚摩着母亲的额头,一只手生怕她丢失似的紧紧地拽着母亲越来越凉的手,他俯下身子轻伏在母亲的耳边,满含泪水悲怆地哭喊到:“珍呀,请你一定要在天堂的路上等我啊!”那声音异常凄厉,仿佛一座蕴藏了地底全部能量的大火山,经过东冲西撞总算找到了释放的突破口,陡然喷涌而出,只听到砰的一声响,窗子就那么硬生生的被撞开了,然后它又像一把利箭似的硬生生地划破了我们的心空再又反弹至城市的上空,给原本沉闷的天空增添了一份更加凝重的色彩。母亲似乎听到了这一声呼唤,渐渐失去光泽的眼睛最后努力地深深地瞥了父亲一眼,然后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无限眷念安详地闭上了眼睛,暗灰色的脸上似乎还浮现着一丝浅浅的微笑。 ­
这一天是2005年10月8日,时间的脚步在这天下午一点半左右打了个趔趄,一个与我们风雨相随几十年的亲人,就这样在猝防不及的情况下被时间的手掌重重地推出了它运行的轨迹,无论我们怎样努力地拉她怎样拼命地呼喊她,就是抓不到她的手,就是唤不回她。 ­
我见证了母亲去世的全过程,我深深地体验到了失去亲人的痛楚,而在那一刻我对生命多了一份新的认识却是缘于父亲那句动心动情的来世之约。 ­
“请在天堂的路上等我!”这是母亲人生落幕时父亲给她的最精彩的注脚。几个月来每当我满含悲情的回放母亲去世的每一个情节每一个细节时,耳畔总会久久地回荡起这句经典的台词,内心深处就会产生一次又一次心灵地震颤,并生出许多人生的感慨。生命真的很脆弱,它是一朵开放在人世间的娇嫩的花,不经意的一场风雨,也许就会被击得花瓣满地,花魂四徙,即使侥幸逃过此次劫难,但它还是严格的遵循着自然的规律,会在走完人生的四季后的某一天凋谢。而在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中我们都知道要让自己生活得快乐而又幸福,然而我们穷其一生追求的幸福是什么?母亲的一生也许给了我一个最好的答案:幸福就是能与你爱的也爱你的人牵手今生,相约来世。就这点而言,母亲真的是幸福的。 ­
母亲其实并不是我的亲生母亲,对她的记忆的开始缘于我家的一个不足一米高的木色的小方桌。记得小时侯每次吃饭时,她都会用手拍拍我的小脑袋,然后用筷子敲敲小方桌说“你要记住,我带你时你刚好一桌子高”。小时侯我不肯长,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超过那个桌子,所以对那个桌子的印象特别深,也特别讨厌响在桌子上笃笃笃的声音。就是在这笃笃笃的声音中,一个两岁的孩子为了避免伤害为自己做了一个严严实实的茧,只留着两只清亮的眼睛冷静地窥视着聆听着身边的这个世界。我的感觉告诉我:父母是快乐而幸福的。所以若干年后当有人问起父母一起生活的情况时,我的耳畔还会清楚地回荡着父亲每次走进家门时那一声悠长的乡音十足的“胡大姐,我的妻”的呼唤,我的眼前还会不停的浮现母亲那张富有光泽的脸上漾着的甜美的笑容。而其中最叫人难以忘怀的幸福的情景是在夏天的晚上。 ­
我家门前有一棵很大的樟树,每到夏天的晚上,劳作一天的人们便会集聚到樟树底下纳凉。我们也不用做事,或三五成群地在塘堤上玩游戏,或夹在大人的中间听他们说古道今,而我最喜欢的是搬条小凳紧紧地挨着父母坐下。父亲拉得一手好二胡,母亲唱得一手好歌,所以夏天的晚上坐在大人们中间,听父亲拉琴母亲唱歌已成为我最自豪的事,也是我童年生活中最幸福的记忆。 ­
乡村的夏夜是宁静而又安详的。一轮圆润的朗月高挂在田野的上空,月光把它的青辉撒向大地,田野里山坡上立即袅起一层薄薄的淡绿色的轻雾,此时的山村似一个披上了漂亮婚纱等待出嫁的新娘,娇羞而又富有诗意。白天聒噪的蝉鸣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远远近近的夏虫在草丛低回婉转,此起彼伏的蛙声在田间洪亮地歌唱,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而美好。好象经过事先演练似的,父亲的琴声一响,母亲就会紧跟着亮开她那百灵一样的歌喉,一挑眉一扬指一颔首,一剧刘海砍樵就在父母悄悄的对视和默契的对唱中演绎,那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的歌声与虫鸣蛙声相应和,不仅赢得了乡民们阵阵的喝彩,也给稻谷飘香的乡村的夜色平添了几份祥和和神秘的气氛。至今不明白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父母为什么能把《刘海砍樵》《天仙配》等不同的剧种演绎得那么深情款款韵味十足,是不是因为他们早就明白了爱的真谛? ­
我对母亲产生敬佩之情是在隐约知道了父母的故事之后。从大人们的言谈中我知道,母亲来我家之前是个有名的女能人,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基层干部。尽管她没有读过一天书,但由于她异常聪慧,勤奋好学,她不仅能将所听到的报告转化为文字,还能将上级会议精神领会深透,贯彻到位。本来她是前途无量的,但婚姻一直不如意的她遇到了我同样聪慧的父亲,他们惺惺相惜,志趣相投。在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爱情和事业只能选择其一的情况下,无论组织如何劝阻,也不管她的前夫如何以不让她见女儿相威逼,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爱情。父亲因此断送了政治前程,开除党籍开除工作的母亲从此也过上了和无数农家妇女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油盐柴米操心的日子。至今都不明白他们哪来的勇气和魄力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 ­
曾陪父亲为改善生活而去河边捞鱼,曾帮母亲为挣得一点零用钱而半夜三更煮猪草。我深知农村生活的艰苦与辛劳,然而从母亲身上却看不到丝毫的怨言。她勤奋劳作,操持家务,敬奉长辈,伺候家小,日子在她的精心打点下过得有滋有味有条有理。再加上她善待邻里,竟赢得了乡民们一致的好评。那时唯一让她感到遗憾的是她未能带走她的女儿,那可是她一生中唯一的骨肉亲情。所以有一段时间,我总能看到无人时母亲眼中挥之不去的忧郁,听到她牵肠挂肚的一声声叹息。而这一切早就被善解人意的父亲想到了,他一边安慰母亲,一边多方努力,终于夺回了抚养权。母亲的女儿来到我家后父亲又一直待她如同己出,这更让母亲深受感动。从此母亲的眼中写满了一个女人抑制不住的幸福,并在以后的几十年的共同生活中,她都一直能和父亲相携相持无怨无悔。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即使在再疲惫的日子,他们也懂得给对方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后来我想父亲之所以能在一场又一场的政治运动中挺过来是不是就因为有母亲得力的支持? ­
七十年代末,中国大地在悄悄酝酿着一场改革。记得有一天父亲开完会回到家里,他抑制不住兴奋地对母亲说发家致富的机遇来了,但又怕把握不准政策惹来麻烦,于是他们关起门来两口子在家里琢磨了几天。我不知道那几天他们心底历经了怎样的狂澜,只知道母亲最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父亲做后盾,她出去试风向,其理由是她是无党派人士,有什么不妥谁也拿她没办法。果然第二天母亲挑着一担百粒丸走出了家门,站在了镇东头的轮渡码头边。实际上也是站在了改革的潮头上,成为当地第一个万元户,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并得到政府的嘉奖。许多年后回忆起当时慷慨激昂的决定时,父亲还会非常激动地说“你的母亲真的聪明,我都掐不准的事她却能拿准。”而母亲也会自豪地说“现在想来都有些后怕,那时运动多,经常为你父亲担惊受怕,生怕又给他添麻烦。真的幸亏有他做后盾。” ­
幸福是什么?很多年后,我问过母亲,而母亲一句简单的回答让我再一次地产生了深深地震动,她说“首先要彼此相爱,然后你觉得与他很合心,你与他在一起感到快乐,和他在一起苦也觉得甜,那就是幸福。”多么朴素的理解!我终于明白了当时他们作这份选择不是一时的冲动,也不全然是勇气,而是一份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的深深的爱。也明白了他们难怪能在以后或艰难或富足的日子里能够相濡以沫相携相持,是缘于真正的两情相悦,彼此欣赏。 ­
历经了风风雨雨,父母步入了人生的晚景。可以说既会创造生活的父母也同样会享受生活。每天他们和太阳一同起床,先是去集贸市场的早餐店吃早点,然后去茶楼听书,或者去娱乐室打牌。傍晚他们又在夕阳的陪伴下一前一后归家,日子过得格外的快乐和滋润。不知道是缘于对父母生活的羡慕,还是对父母晚景生活过得如此称心感到一份欣慰?总之每次回家,我都会站在楼上凭栏而立,满含深情的目送他们走出家门,直看到他们的背影消失在远处拐弯的路口。母亲是个少有的大胖子,步履蹒跚,一出门就会被急性子的父亲三步两步丢在后面。父亲呢,总是走到母亲前面的十来步的地方停住,然后站着耐心地看着母亲并等她走近。母亲差不多要赶上他时,父亲又大跨几步把母亲落在身后,然后又等。如此反复,父亲走走停停,母亲不急不慢悠在后面,由青丝变白发,从春走到冬,小镇上的人们一定不会忘记这一道特别的风景。每次看到这个令人感动的情景时,我的眼泪就会情不自禁地悄悄落下。这是何等温馨的一首爱之歌!又是何等绝美的一幅人生夕阳红啊! ­
其实我的童年生活一直绵延着一份淡淡的忧郁,曾因为觉得在家里得不到重视而对他们心灰意冷过,曾因为自己的生母客死他乡而无数次地埋怨过他们,但当母亲终于用她的温情融化了我心底的冰霜后,当我了解他们过去生活之苦状之无奈后,我竟对他们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羡慕之情,甚至是一份深深的敬意。父母是幸运的,在茫茫的人海中他们历尽艰难终于遇到了相知相爱的人!父母是勇敢的,能摆脱世俗的目光把爱演绎得那么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父母更是幸福的,在生命的扉页上他们用一生的相携相守谱写了一曲无悔的爱情篇章! ­
“请在天堂的路上等我!”一字千钧,掷地有声的是父亲至死不悔的爱的表白,更是父亲至死不渝的爱的誓言。我想如果母亲在天之灵真的有知,她一定会再次绽开她幸福的笑脸,并耐心地如同无数次父亲等她一样地守侯在天堂的路上!­
——写于2006年 (3799字)

第二篇:淡淡地想起
大海到岳阳来了多次,因为太忙,都是匆匆地来匆匆地走,到家后给我一个电话告知一声。上周我有事外去,忘带手机,回到家里看到未接电话里有他的名字。和他认识很久了,知道他是个腼腆的人,除了节假日偶有信息,平时很少给我电话,只在喝酒喝得尽兴时会想起我。有一次他喝醉了,电话拨给了与我的号码一字之差的一个人,聊了近半个钟头才知道对方是别人,这以后打电话他都会问一声是不是我。所以看到他的名字,我又以为是他在酒楼的即兴发挥,便没有回复。几天后上网,他告诉我那个电话是在岳阳华天酒家打的,听到这信,我后悔不迭,连连埋怨他何不多拨几次,他安慰我说:“其实,我也没有时间去见你,打个电话,只是告诉你来到这个城市就会想起你,这种感觉很好!” ­
我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一番话听得我好一阵感动,想想其实很多人跟我一样,对生活对情感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在茫茫人海中,偶尔有一份淡淡的想起或被想起,就会觉得那是人生中的一种最大的幸福!
我想起了看过的一篇文章,题目叫《空城》,故事讲述的是一对恋人因种种原因分手了,他们各自生活在自己的城市,结婚生子,过着平淡而真实的生活。有一天男主人公出差到了女主人公所在的城市,他陡然想起给女主人公一个电话,但女主人公因出差到了偏远的山区,不仅没有见到他,连电话也没有联系上。在那里呆了一个晚上的男主人公第二天一早逃也似地离开了那座城市,后来他非常沮丧地对朋友说:“没有她的城市,那简直是一座空城!” ­
其实我们可以设想,见面后的男女主人公不可能再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甚至所聊的话题也许都已经与爱无关,那为何男主人公会有如此失望空落的感觉?我以为不仅因为过去的记忆瞬间苏醒,更是因为他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想到了熟悉的她内心就会感到温暖感到踏实。想见而又见不到,他刚燃起的一份希望瞬间熄灭,随之而来的是刚有的一份牵挂变得虚缈了,觉得有点亲切的城市瞬间又变得遥远了,心里便空落落的找不到了依托。如果当时的男主人公能把内心的那种情感处理成暗香浮动的幽淡,疏影斜枝的朦胧,静夜笙歌的渺远,那他所感觉的一定是夜风暗递的芬芳,是拥梦入怀的充盈。 ­
人对城市的某种感觉,常常是缘于人与人的某种神秘的联系。遥远的城市会因为有所爱的人而拉近距离,陌生的城市会因为有熟悉的朋友而变得亲切,但我们要根据情况学会把握和处理,有时放在远处淡淡地欣赏,或许也会有一番动人的景致和回忆的韵味?我曾有过这样一次体验。有一次我路过一座陌生的城市,陡然想起这里有一个熟悉的名字,我没有给她打电话,因为多年的不联系早不知她有了何种改变,我记住的还是多年前她的模样,但走在街头时,我就会想到我踩着的这块地方也许承载过她的重量,我走过的这条街道说不定还残留着她脚底的余温,我明知道即使擦肩而过也难以相认,但我总是坚信,她就在这茫茫的人海中,于是心底有了一份依靠,有了一份暖意,即使在寂静的夜晚,我也没有感到孤寂!从容的想起,优雅的路过!到现在我还偶尔想起她,想起这座有她的城市。 ­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些与我们有某种神秘联系着的人,他们或是久不联系,但一见面就很亲热的同学,或者是忙碌时就忘记,烦恼时才想起的朋友,或者是车上巧遇,过后各奔东西的一个旅伴,甚至是为打发无聊的时光随意在网上点中的一个网友......但正是因为有了这或长或短的联系,便有了触动时的深深关注,路过时的淡淡想起,也正是因为有这种关注和想起,生活才变得丰富多彩,人生才充满了温情。 ­
大海走的时候当然不会有空城的感觉,因为他只是我的一个朋友,但我想他一定也像我一样,希望有一份蓦然回首的惊喜,有一种淡淡想起的温馨。就像此时的我,想起某天,我也许正坐在电脑旁和朋友们聊天,也许正挽爱人的手在街头漫步,而有一个人,他正站在华天酒家的某扇窗口边,俯视街灯如火,人流如织的繁华街道,淡淡的将我想起,我就感到了满足和幸福。 ­
不必刻意去寻求,不必精心去打理,只需要一份淡淡的想起,这种感觉真好!­
本文字节: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