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RE:再读《红楼梦》,有感人世!(曼子)

发表于 : 周二 8月 10, 2010 10:10 am
流云
呵呵,站在不同的角度总有不同的看法。

再读《红楼梦》,有感人世!(曼子)

发表于 : 周四 9月 16, 2010 6:42 pm
曼子
























































































再读《红楼梦》,

有感人世!

文:曼子 编:小荷



不日前,小徒弟听说我有夜读的习惯,便把她家里唯有的两本书拿来给我看,还一再声明不能再让她拎回去了,实在是沉重的很,言下之意一定是要我收下了。呵呵!
前两日,难得双休,事不太忙,在家里酣睡,然后晚上夜读,可惜那两本书看起来包装到也精致,实乃盗版,错字少文,幸好以前也曾读过几遍,所以只是看了大概,重感叹了一下宝黛之悲,想一想,这不能全怪那所谓的万恶的封建旧社会,不管哪朝哪代,人都是要生活在世上的,总要以现实为主,若要脱离世外,除非神仙,再者,管他大观园的的才子佳人,不都是要食五谷杂粮的吗,即便是清高又如何,再说贾宝玉吧,一个整天不商不仕不耕不作的一个人,除了生的好看些,天天游手好闲的在闺中厮混,嘴上讨个巧,想一想,真是个无用的富贵闲人,但这富贵却不是他自己挣来的,不过是赖祖宗的荫德,这种富几代的生活状态,真真是所谓的寄生虫似的日子,偶尔胡诌几句歪诗,没事跟些人喝喝花酒什么的,这种人任是如何的清高如何的脱俗,终究是不值得提倡和赞美的。
还有那林黛玉,生在那个朝代没有选择的自由,这不怪她,便命运不济却也不能整日寻愁觅恨的,时间一长,却变的尖酸刻薄,使小性爱生气,除了会做几首诗以显清高以外,目下无尘,为人也不厚道,实在无可取之处,如书上所说的,一年了也只是做个荷包而已,况且那种没事就哀伤掉泪的心态,让她变的身心都不健康,用现在的话来说,心里健康实在是有问题,象这样的人,在文学形象尚还可以接受,要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真是不值得认可和赏识。
现实生活,这是立世之根本,历代来,凡是有点文化但凡有点个性的人,总爱清高自许。这是读书人的通病,老是看不惯社会世事,但却不知,哪个人能脱离世事呢。看那贾家势败,没有了金钱势力,那些往日们不可一世的少爷小姐们,连个自立根生的生活能力都没有,混的还不如奴才们呢,所谓的清高风雅不过全依赖在不愁吃喝的闲空上而已!
再前人,也有清高之脱俗者,如陶渊明等,虽然文字写的千古传记,也是清高的老祖宗,可事实上混的三餐不济,时不时还得依靠亲友接济,连老婆孩子都养活不起了,光在那里逃避现实,清高有个屁用啊,他到是千百年来留了个好名声,可一家亲人却跟着他苦熬难捱,世人只道陶先生的清风亮节,可又有多少人来颂扬他的一家老小的饥寒苦痛呢。
读者可以把这些不幸归罪于封建社会的不平等和万恶,可哪朝哪代都有不公平的事,一个人立足于世,最根本的是要能活下去,有了立世生存之能力,活的安逸了才能有闲心清高风雅,若连自身渡日都保不过,最好不要让那读过的几本书或一些文字给荼毒了。
以大少此等俗人来看,大观园里的所谓才子佳人的悲伤,事实上都是逃避在现实之外闲的无聊时自找的痛苦,若如刘姥姥之村妪,七十五了还要下田劳作,除了为生计艰难而费神抠心以外,哪里还能有寻愁觅恨的心情,当然,她是贫苦不知文字的下等苦力,但比起那些不劳不做无所事事的公子哥们小姐丫头来,却让人叹息,当恩知报犹胜那些衣冠之徒。
一样是女人,一样出身相府候门文采不凡,王宝钏能忍饥挨饿守寒窑,卓文君能当柜卖酒,就是探春也能杀伐决断,去抗挣一下出身命运,所以看着宝黛那整天无所事事的,除了在老太太们那里讨些欢心或是寻愁觅恨的,着实的反感,要是放在眼下社会,像这类人除了肚里一点可渲的一点文字外,真是脱离现生活和现实,保不准除了在学堂里混个文凭外,吃喝衣食都得靠爹妈,所以,做为一个文学形象外,真是没有可取可赞之处了!
文学作品,也多数是在人刻意下才塑造出来的,所以不能效仿和沉迷,所以历来读红研红爱好的人,时不时搞点什么新得研究,搞点什么探索发现,实在不必因此太呕心,况大少这等俗人,真的认为不值为此,有此精力不如写点实用东西,哪怕写首儿歌给孩子们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