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札记(四)(醉入天籁)
发表于 : 周四 12月 16, 2010 7:44 am
回乡札记
(四)
文:醉入天籁 编:一缕清风
第四篇 乡愁
少时读李煜《虞美人》不解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深愁,待到人老沧桑时一次次的回乡,方始有所体悟,但还以为彼愁非此愁,一个是家国永逝,慨叹个人命运,毕竟是个人闲愁。而我游走四方,发现无一处世外桃源,尤以农村殊甚,真个是到处疮痍,四方破败。而她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我们现在只能从尘封的历史中发现一些端倪。那就是:农村曾经生机勃勃,希望徜徉着。几十年过去,物非人也非,是什么扼杀了农村的生机和希望呢?精英们不肯去想,颂歌们不愿去写,父老乡亲不堪回首。我这个当初的农民却无数次去想去写去回首。得到的答案触目惊心也十分忌讳。字典里不可能有,官方治世经典里也不可能说破,但那答案并不高深,就是:民之为本,其世则昌,民之为弃,其治也亡。亦载舟覆舟之谓也。我的家乡,说具体的就是我那个生产大队。上世纪80年代以前(包括文革和大跃进时期)都是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
一.“三农”改造全面铺开顺利进行。(这里的三农指的是环境,思想,经济。环境指的是民居环境,耕作环境,人际环境。思想指的是个人私心杂念,集体主义观念,社会主义教育。经济指的是集体种养,五小工业,公益金公积金的积累)从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到人民公社,三农的改造可谓日新月异,要知道这种解决是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的,是从千百年以来延续下来的小农经济开始的,是从穷山恶水,千孔百疮,破屋褴褛,食不果腹的现状开始的,是在内无粮草民生凋敝,外无救兵经济封锁的情况下开始的。尽管如此,到了70年代末,我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农生产大队基本解决了吃饭穿衣住房的问题。农业种植方面,集体有水稻,棉花,药材,果树,红薯,麦子,玉米,小米,高梁,荞麦,各种豆类,各种瓜类,各种薯类,各种籽类。房前屋后是私人的果园,一年四季有时鲜水果,时新杂粮。养殖方面有集体猪场,私家猪圈;集体牛栏羊圈,私家鸡彘鸭厩,鱼塘河道都是公有私包向集体缴纳定量产值。生产队有粮牕,公积金,生产大队有各种账户,有公积金公益金,所有的钱一部分上缴国库,一部分用来基建和发展,没有全脱产干部,采取误工记工制,为公事记分参与分配,忙私活挨批评无分配,人人一样,官民平等,官比民优,官更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时时处处为民表率。手工业有打铁织布编织竹器木工制作各种家具,泥瓦工砌造维修房屋,偷盗迷信几乎绝迹,游手好闲到处挨骂,打牌赌博随时被抓,奢侈浪费,斗富显贵,讨米要饭就像今天的卖淫嫖娼臭不可闻。没有赤贫叫花子,没有暴富败家子,没有骄矜浪荡子,没有贪污腐化人。如果毛泽东再活十年,农村的机械化,知识化,电气化,信息化定能成为现实。三农这个根本一和谐,其他工业,商业第三产业也不会后继乏力。历史发展千回百转,现在终于又回到重农这个基本点中心重中之重来,这是历史的必然,三十年改革开放,概言之就是重商抓钱,商从何出?钱从何来?归根结底,民之为本。中国这个国度还是以农民为主,忘记或轻视这一点,中心也不再是中心,基本点也无从立足,重中之重也只能偏离正确的轨道。
二.文化传承生生不息。评价一个时代的文化传承,最重要的一条是尊重当时的历史现状。许久时间以来,一提到毛泽东时代,就是一花独放一党专政,知识分子在这方面推波助澜满口胡说信口雌黄。其实,以我们那个地方论,文化的荒芜溃败是今日而不是毛泽东时代。知识和知识分子的俗化淫秽也是今日不是毛泽东时代。如果硬要强行比较,今天的文化不过是花枝招展的婊子,而毛泽东时代的文化才是风姿绰約的绝世佳人。我们这个国度儒家文化一直占统治地位,而儒家文化是精华糟粕共存的文化体系,欧美文化也是这样一个共同体,单纯的排斥儒家文化或同流于欧美文化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极端的结果是四不象,这种四不象从中国人高等动物中分离出来,变成了不伦不类不人不妖的异类。异类之所以甚嚣尘上,根本原因是优秀文化传承的断裂。这个,由臭老九变成香老三的知识分子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知识和知识分子因为不再慎独而被时代物化欲透,此时的知识和知识分子就再也不是优秀的了。而是与污泥浊水同流了,所以今天的称谓是精英阶层,他们没有一丝资格代表人民。
我们那地方是有着深厚湖湘文化传承底蕴的地域。样板戏流行时,刘海砍樵,桃源盘洞,蔡三胡子耕田,大下凡,小下凡,,桃山救母等传统地方剧目也堂而皇之的巡演。我少年时代既演过杨子荣,也演过董永,演过郭建光也演过刘海,样板戏的唱词能流利背诵,花鼓戏的曲调也能随时哼唱。在我看来这些东西同唐诗宋词一样都是我所喜欢的,没有那样更高贵精品。回头公道的看,样板戏就是好,那种说扭曲人性的人实际上自己的人性早就被扭曲了。他们所遵循的人性不过是一些肮脏下流的东西,不过是赤裸裸的性宣泄号春,是毛片群交群奸图。还有什么?不过如此而已!人性是什么,人性是可塑性极强的本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放弃正直向上的思想教育,放任淫靡颓废的潜移默化就是有人性了吗?看看抗震救灾的全过程就清楚了,精英们所要的人性究竟是些什么东西,人民表现的人性又是怎样的惊天地泣鬼神。我们从文化传承里清楚地看到,人性就是有阶级性的东西,以阶级斗争熄灭论看人性,纯碎是一些胡说八道,根本不堪一击不值一驳。知识精英所需要的人性恰恰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道不同不相与谋,夫复何言!毛泽东时代的文化传承正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激浊扬清,润物细无声;正是那些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红色样板戏教育出来的人才能够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仗义执言义无反顾为国家为民族挺身而出。今天的思想教育下,行吗?听听中央的三令五声,看看下面的依然故我,什么都清楚什么都明白了。这才有了教育的失败,全面的失败。看看现实就知道这绝非危言耸听了。
我在故乡抚今追昔,时而心潮澎湃,时而黯然神伤,时而痛哭失声,时而咬牙切齿。回故乡探亲不如说是自找烦恼,自寻精神煎熬。但是我乐于这样,一个人如果失去了思索探寻,不管他物质生活多么的优越,也不过是行尸走肉!同我的晚娘,我的老外婆的现状没有什么两样。那么,读书何用?做人又有何欢?思故乡,回故乡,回回痛断肠!何时故乡开心颜,诗词曲赋乐无央。而今且弹陈词滥调,寄予无限希望,故乡啊爹娘,时时不能忘。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