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与百岁老人在一起(山风)

发表于 : 周三 8月 08, 2007 12:48 am
qf2006
与百岁老人在一起(山风)发表日期:2006年8月18日 出处:原创 作者:山风 本页面已被访问 106 次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文/990212screen.width-32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320;" border=0> Text一声狗吠,惊得主人屋里走出来.。喝令狗进屋。主人见是我们连忙招呼:“什么风把你们吹来?”知道我们是来看望她婆婆的,忙不迭到邻舍家去接老人。 二三十米外,一位瘦削老太拄着拐杖移步朝这边来,急忙迎上。老人甩手示意不用扶持。微笑着说:“不要扶,我能行的。今天是哪来的客?” 说明是她娘家的晚辈,她用惊疑的目光扫视来人。声音沉甸甸地嗯了一下,算是打招呼。出乎意料,曾设想有抱头痛哭或涕泣相拥的场面,但一切是这样平淡。心里生出一股莫名的酸楚。 我们一再说明是从在老远的家乡特意来看望她的,老半天蹦出一句话:“他们都走了,六兄弟、八大金刚,只有我了。”意思是娘家与婆家的她的同辈人都亡故了,其脸上挂着一丝伤感。 正值深秋之际,她提出就在外晒太阳。屋檐下就坐,她坐在一把藤椅上,脸色己复平静。 她,满头白发,记录着她的风霜岁月。脸瘦,与祖父极像,透着祖辈的基因。双眼,虽无华彩,但是目光有神。双耳上戴着金耳环,铮亮。 “您记得我们来过吗?”我说。 心想面前的这位百岁老人记忆力一定很差,以此唤起她的记忆。谁知她不加任何回忆的元素回答:“应该记得吧,要来都是住在老屋台子上,你们是金姑娘的小孩是吧?”。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了还称为小孩,感到有些尴尬。 “您真记性好,几十年没来了,真的对不起您老人家哟?”我深表歉疚地说。她再次嗯了一声. 她叫儿媳妇把桔子、干果、瓜子之类端来招待我们。 亲人相聚最多的是回忆过去,她的惊人记忆让人叹服。 她从小时说起,直说到她的大哥过世。从她零零碎碎、断断续续的述说中深深感受到她在述说一段历史。 她,风雪之夜投宿过庙堂,趴在哥哥的背上讨米要饭。 她,忘不了小时被緾脚的痛苦。成为一个小脚女人时对封建愚昧的无奈。 她,十五岁远嫁婆家的哭泣,异乡举目无亲的思念。战憟中生存的反抗,几次绝望的呐喊。 她,亲历日本鬼子从飞机上投弹炸死小叔子的惨状。 她,忘不了丈夫在大跃进年代里中暑死在田间的悲痛。 她,没有忘记大女儿病故让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楚。在人生的风雨中经受洗涮,而一次又一次的挺过这些锥心的伤痛。 她坚强,坚强让她的生命绵延。 循着人生的轨迹追寻逝去的岁月,她心中有许多事像岩石上雕刻的图案,虽经多年的风吹雨打仍然清淅可见。 她爱她的丈夫。一个非常朴实、勤恳的农民。虽说没有给她幸福但她伴他走完了人生,留下许多的遗憾和痛苦的记忆。 她爱她的子女,有的是为人之祖了,在她的心里永远是小孩。母亲的情感世界里从述说中透着对他们成长、成就的爱抚和自豪。 她爱她的每一个家庭成员,说到每一个媳妇时,没有那种隔膜的雾廓,相反透着对她们的感激、亲缘。 她爱她的邻里,每天她移动小脚、拄着拐杖四处走走,这是她缘分世界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她信佛,认为是同船过渡五百年修成的缘分。 她爱人,爱与爱心作为她长寿的秘诀是不容置疑的。 我们静心地听着,不像是在听一位老人讲述什么,而是探究人类的爱是多么具有活力、追寻爱的真谛。沉静思索之余深觉生命中爱的伟大。 她的儿媳把饭菜端上桌,招呼就餐。一色的农家风味,引得大家赞口不绝。她坐在藤椅上,桌前放着两筷一勺、一个金属碗。儿媳给她围上餐巾,颇有些西餐派头。无意间发现桌上多出一双筷子。我问表叔:“还有人来?”表叔连忙说:“没有,就我们几个”。 “多抽一双筷子?” 表叔明白了我问话的意思连连笑着说:“她的面前两双筷,一双是公筷,她说自己人老了怕有病传给我们,多次要求不这样,就是不肯,。让她吧。” 儿媳妇补充说:“平时,吃饭都是坐藤椅不会摔着,金属的碗掉到地下不会破。年纪大了怕有万一”。听完他们的讲话大家相视而笑,举箸、把酒。 她的牙齿并无脱落,什么都能嚼动。曾听人说牙齿好的人才能长命,在她的口中得到验证.席间偶然想到百岁老人国家有补助一事,她连忙点头示意有,并且说她们村有三个女性百岁的人。当时我颇感惊奇。 这地方没有出奇的山川,沅江蜿蜒流过,平川之中绿荫处处成簇,荷塘密布,沟壑流水潺潺。空气中弥漫着一般稻菽之香,田园阡陌之中透着勃勃生机,一派典型的江南风光。 不是科学家没去探索怎能长寿,不是风水先生定位长寿的经纬,这地方的人长寿是实,这边风景独好也是实。 老人饭量不大,我又不胜酒力几乎同时放筷,扶她回客厅。 她讲述:现住的这上下二百六十平方的楼房是几个子女出钱专为她修的,老五条件好拿了五万元。 老二家庭条件差点现二媳妇专门招呼她的衣食生活。 她的卧室里装了坐式马桶,安装了电铃等,子女们为她的生活方便能想到的都做到了。 儿女们都很孝顺,特别是远在云南的儿子,每年回家探望,亲自为洗脚、按摩。 大家子过年过节到此聚会,其乐融融。 她的生日是大年初二,值此时间更添许多喜悦。 她不免感叹人生自古谁无死,如果有离去的一天她就是舍不得这一家人。这家人的亲情、对她的孝顺、家人的平和相处显然是她长寿的秘诀之一。 她的心是很年轻的。把我们晚辈永远当小孩看待。她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一百元钞票给我说:“打发点钱给你卖糖果吃。”当时弄得我两难,要吧,这是非常可笑的事。不要吧,又怕伤了她老人家的心。正在这尴尬之时她的媳妇来了,趁她不注意时塞给了她的儿媳妇,才解了这难。 她的儿媳妇跟我说这是她的生活习惯只要认为是客人总是非常高兴,想方设法也要给予些物品,一是她认为自己是长辈对小辈要亲密,二是也是一个纪念。一颗跳动百年的心脏,一双看世界百年的眼睛,人们的形象永远是小孩,她的心常驻年青、眼常留不老的光辉看待这永远年青的世界。 心常驻年轻这也许她长寿的又一秘诀。 她喜欢湖南的花鼓戏。几箱子的影碟表明对文化生活的热爱。正放《五女拜寿》,她专注地随着戏情在微笑、愤慨、叹息。我打断了她的兴趣问道:“你喜欢花鼓戏?”“是啊。”她转过头回答我。嘿嘿笑了一下说:“花鼓戏好看,也好听,过去没电视没碟子时代,跑好远去看,大儿子还在戏班里唱过戏。”“花鼓戏好看?我怎么听人总结,花鼓戏里说的不是相公进京赶考,就是深闰小姐,婊子偷人?”我说。 她将拐杖拿起在我的头上轻轻地敲两下,嘿嘿地笑着说:“只你说的?戏的调子多有味。看多了你就知道,这戏好轻快。”表叔在旁补充:“花鼓戏是地方戏,这边的人都爱,风流而不下流,雅俗合一。曲子明快不拖腔带板,不像京戏一个字唱上半天还在哼哼。”她不识字,花鼓戏也许有它的迷媚之处。热爱文化生活和戏曲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作为老年人的精神食粮不能否认是她长寿的一种因素。 时光真快,不知不觉已是斜阳。告辞时她拄着拐杖送了我们好远。但是她没有任何的伤感,脸上只有永不消失的微笑,和挥手致意的活力。 一声狗吠,惊醒了返途中对今天的美丽回味.当晚我在日记中这样记录:人生幸运,莫过百岁福寿。从她的身上我认定:坚强面对生活。 以爱心爱亲情、爱他人得到将是爱的回报。 平静地生活,青春每个人都具有,以年青的心态看待人和事,青春将生机勃发,给人生活的力量。 热爱生活,在文化生活里寻求乐趣,永远消除寂寞,让生活充满活力。 与她,也许最后的一次见面,祝愿她再活一百年。 她的双耳上戴着的一对金耳环是她的嫁妆,仍在哪,铮亮。像她的生命,光彩依然。screen.width-32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320;" border=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编辑/和谐曲乐screen.width-28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280;" border=0> 欢迎光临湖湘风情家园 请点击欣赏下一篇《由并会简餐想到的》   老站评论:    发表人:清风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发表时间:2006-7-26 6:25:00点开本文,认真与仔细的拜读,我深深被本文作者的文笔所打动!更被百岁老人之所以长寿的秘诀打动!热爱生活、儿孙孝顺、家人平和相处、心驻年轻、文化爱好等构成老人长寿的根本!文中排比句式的运用,一气呵成,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我亦被曲乐的工作热情所感动,谢谢作者!感谢编者!!发表人:和谐曲乐发表人邮件:88888发表时间:2006-7-25 19:28:00以爱心爱亲情、爱他人得到将是爱的回报。在编辑中我深深感觉到中华民族自古就流传着许许多多孝心美谈.你的美文让我感动.

RE:与百岁老人在一起(山风)

发表于 : 周四 11月 08, 2007 10:30 am
博友1192
读完此文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