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我所认识的老子(零寒)

发表于 : 周三 8月 08, 2007 12:55 am
qf2006
我所认识的老子(零寒)发表日期:2007年4月27日 出处:原创 作者:零寒 本页面已被访问 260 次 我所认识的老子作者:零寒 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据说出生时便长了长须.有人说他是农历二月十五生于李墟,故姓李,是为李姓之祖. 老子博学,通周礼,所以,孔夫子曾向他讨教过这学问,因之可以认为,孔夫子,也是老子的学生---可以当研究生理解吧 老子做的官不大不小,听说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 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大约相当于国家图书馆\档案馆长吧? 有人说:"孔子和老子这两位圣人先哲虽然一儒一道,却是唱的两台戏,念的一本经。"这话不全对!儒道间并不是敌对的,不是有三教同源之说么?或说"三教合一"其实,这是因为,老子的道德,影响了我国的文化.于哲学,文学,宗教,科学..诸多方面,老子思想都有其深远影响 老子尚"道",其一生述而不著.唯其西行出涵谷时,遇关尹曰"喜"者,方留下<道德经>,凡五千字,故有"道德五千言言"之说 概而言之,老子思想体系建立“道”的基石之上.老子讲叙了天、地、人的奥秘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种其独有的哲学思想体系;道德经,分八十又一章.其间"道"字出现七十余次."道"是其内核所在.这是老子之于哲学. 对宗教,《道德》是为道家学说的理论之源,但其对佛教亦有重要影响.如常所见所闻之佛家偈语中,常现其端倪.匆庸老夫絮语.读读六祖"明镜"偈,便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于文学,凡古今文人无不对老子思想推崇备至.如陶潜的<桃花源记>方便的话,不妨一读,看能不能从中找出老子的影子来.一部红楼,自更不待言. 于政治,黄老思想一度为西汉立国之思想基础,这当然是在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纵是残汉前的黄巾起义,张角们不也打了"道"的旗号? 于科学,中医理论更是不可或缺老子.汉人中,粗通文墨者,大约都是听说过"阴阳五行..."之类的中医中药话题.... 其实,以老夫观之,老子道德乃为治国者言.老子是为治国者出谋,教其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待民,如何让百姓“不争”“不盗”“不乱”.道德云"鸡犬之声相闻......"是为老子的"共产主义" 有人说,这是一种"小国寡民"的小农思想.这话不能说无道理,但斯时之国,却非今日之国.倘从另一层面去理解这话,却不无道理:国民殷实了,百姓安居乐业了时,不正可"不相往来么---这不是说百姓间不交往呀. 道德六十章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即是老子为治国者谋之要义.治理国家如烹调小鱼,不能常常翻动锅中烹调的小鱼.你得让那鱼煎好了才能轻轻翻动.不然,那鱼就会煎坏了.这是劝导治国者不应频频变更国策,让百姓无可适从,朝令夕改的结果,自会导致动荡不安的后果. 后人常认为老子“出世”,其实,老子并不是单纯的出世,而是要令治国者,在出世中治世。 当年毛爷爷,就是不听老子言而差乎误国,毛爷爷就是不停地翻锅.而致国贫,民乱.... 有人说,而今的改革,也是革命,是经济的"革命".这话不妥.所谓"经济的革命",其实是财富的流动,是为流水不腐,国家方有活力,不能让财富总是在原有的人手中.得让其动,这才是历史的必然, 旧的财富分配格局一经打乱,,当然会有暂时的不公平.但不能否认的是,今天的穷人,比当年的富人差乎不远 财富的流动,不能让治国者干与太多,得让百姓自己折腾.所以,老子才说"无为而无不为".这合乎市场经济的规律 老子是伟大的,但他也不是神.我对老子的思想,最认可的就是"刍狗万物","烹小鲜"---这是我最认可的.其实,观今日治国者策,不外此二: 1,烹小鲜====稳定压倒一切 2.刍狗万物======市场经济 五千言,这才是髓,是精髓!编辑:清风徐来万物生   老站评论:    发表人:扬眉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发表时间:2007-4-25 18:21:00从你的言语中,从你的文字里,表现出来的是洒脱而不失责任,飘逸又具备沉稳.有点像你的先祖呢。还有,你把如今的治国方略诠释为“烹小鲜”和“刍狗万物”:五千言让你浓缩为七个字,你不是比你的先祖更强么?发表人:duoduo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发表时间:2007-4-25 12:49:00感谢刍先生为推广祖国的传统文化做出的卓越贡献,为我们这些老子门外人提供了一条通往门内的捷径,感谢刍先生做出了这么精美的画面和音乐。没的说,找本《老子》学习去了。发表人:幽兰溪语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发表时间:2007-4-25 12:48:00道德乃做人之本,也不外乎做事治理导向指南。敬佩作者对道学的理解和研读,文章频举事例,深入浅出的讲解,颇有见的。使人明其质,晓其理,领略精髓。欣赏!发表人:清风发表人邮件:[email protected]发表时间:2007-4-25 6:57:00本作品纵观老子博大精深的“道学”思想,娓娓道来,难能可贵的是,将深奥之道理,用浅显的比喻进行说明,让普通人亦能理解。编辑上的技术,向前跨了一大步,恭喜你自己能复制边框,完整地编辑帖子,而且有自己独到的风格!对你的博学与悟性,我深表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