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苗家杀猪饭(箫剑)

发表于 : 周三 6月 22, 2011 11:48 am
箫剑


























































苗家杀猪饭

文 :箫剑=== 编 :细雨


























屈指算来,从云南回乡已经将近一年了。转眼又进入了腊月,又想起了云南苗族的杀猪饭。
在云南,有个州,名为红河州。进了腊月,无论是壮族、彝族还是苗族,家家都要把家里养了一年的大肥猪杀掉,唤上亲朋好友、街坊邻居来家热闹一番,吃上一顿。当地称之为杀猪饭。这杀猪饭今日你家明日他家的一直要吃到大年二十九。 每年到这个时节,我便会被少数民族朋友搞得应接不暇。而吃杀猪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属苗家的杀猪饭了。 记得一年,正值我休息,我的苗族同事小黄邀请我去他家做客。于是,我赶紧喊上王军,去城里买好礼品,便和小黄一起启程了。 小黄家在云南红河州开远市郊东北方向一个名叫毛驴口的地方(这地方,在网上地图上都找不到)。我们从城里坐12路到楷甸附近下车后,在小黄指引下,徒步于弯弯曲曲的山路,翻了几座山梁,方于两山之间的一个山坳里找到了小黄家。看来,如果无人指引,有人很难想像在大山深处,还竟然会有这样一个苗族村寨。 小黄家房子建在山坳里的一个山坡上。远远望去,他家周围横横斜斜、高低错落的还隐现着其他两三户人家,时近中午,炊烟袅袅。一色泛红泥土堆就的外墙和茅草搭就屋顶的草房前,身着苗族服饰的大人小孩进进出出,忙着杀猪、炒菜,迎接客人。此刻,蓝天、白云、山坳、草房、树木、炊烟、忙碌的人们……拼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独特的民族风情画。神秘、古老、喜庆而又祥和…… 我们说话间,便到了小黄家。 小黄家房子结构是典型的苗家民居。东西向两层四间,为居室;南北向一大间为厨房,围起来的一块山坡空地即为没有院墙的庭院。热情好客的主人,把我们让到了居室。进屋后,强烈的好奇心,不禁使我屋内左右观瞧。只见整个房子没有窗户,只在中厅开了一道门。屋内房顶、柱脚、檩木均为木质结构,就是屋内房间与房间之间的隔墙,也是用竖着的木板分割而成的。虽然外墙是泥土堆砌,感觉很是简陋,但是屋内结构牢固,还是很安全的。房子中厅背西面东摆放着一个长长的暗红色的大供桌,上面放着一台用布蒙着的彩电。我原来去壮家,一般这类供桌会供天地君亲师、祖宗、灶神的,而小黄家并无所供。房间左边一间房顶上挂着猪头、猪肠、杂碎之类,地上盆里放着分割好的猪肉;右间为主人住室、楼梯,登上楼梯,楼上一大间主人堆满了收获的包谷…… 没来苗寨之前,时常听人讲,苗家习惯居山顶,饮雨水。那么小黄家是怎么生活的呢?我们走出屋门,只见小黄家居住的山坡下,有一条山泉水汇成的小溪,潺潺蜿蜒由北至南而流。据说,如果静时,躺在床上可以听到淙淙的流水声。那年由于雨水少,小溪水不是很多。我们走近小溪,只见旁边有一泉眼,居于垒起的蓄水池中,池水从龙头汨汨流出,清冽甘甜。有几个身着苗族服饰的女人正在接水。于是,我们释然了。原来,这便是大自然赐予勤劳智慧的苗家人赖以生存得以繁衍生息源源不断的生命之源。 苗家人处于群山环抱之中,远离城市的喧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世无争,恍如世外桃源。真可谓开门见山,满眼苍翠。鸡犬相鸣,自然谐和。晚上若门前独坐,明月当空、星辉尽享,更醅一坛好酒,邀朋唤友,山林醉卧,岂不美若神仙?然而由于闭塞,也造成不便多多。如电的问题还没解决,电视信号接收不到,他们看电视要用发电机发电,用VCD来放光盘,手机无信号,固定电话也要靠架设天线才能通话,年轻人大多购买大容量电池、多喇叭的手机播放和倾听音乐…… 我正思忖间,主人饭菜已经上桌。炒猪肝、炖排骨、炸猪肠……那一碗一碗热腾腾的杀猪菜令人目不暇接。主人的脸上洋溢着丰收、幸福的喜悦,将酒坛里的包谷酒给我们一一倒上,饱含深情地向我们频频举杯。我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边吃边聊,相见恨晚,热闹非凡。席间,女主人频频为我们补菜,还给我们表演了锅炒爆花表演。在北方,人们常见街头巷尾用爆花机来崩爆花,崩爆花的师傅常根据爆花机上的压力表掌控火候,然后将玉米、大米崩成爆花。可是女主人用炒锅崩爆花,我们谁也没见过。只见她把一根小粘玉米三下两下非常利落地剥进锅里,然后放到火上加温,不一会儿便从火上拿下来,随手盖上锅盖,玉米便在锅里象放爆竹一样乒乒乓乓地炸响起来。当打开锅盖时,原来一颗颗小小的玉米粒便象变魔术似的变成了一锅雪白的爆花。女主人一边演示着,一边兴致勃勃的介绍着。当玉米绽放成雪白的爆花时,女主人的笑容也象锅里的爆花一样在脸上绽开了…… 当天,在苗家吃杀猪菜,我们不知吃了多久,酒也不知喝了多少,就象在自己的家里一样。在热烈的推杯换盏中,我们和主人以及主人的亲朋好友酒醉了,心也醉了。













文学风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