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RE:【长篇连载】网(1)(水各此方)奉献

发表于 : 周日 5月 13, 2012 9:08 pm
水各此方
我已经忘记她的网名了,暂且把她叫做A。

不是没有想过,就算忘记了她的名字,这么诗情画意的女子,当我决定开始写她的时候应该给她取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然而我没有。因为我觉得,她的诗情画意,是任何美妙华丽的词藻都无法形容的。

于是在落笔之前,我只感到脸上发烧。

我的惭愧, 不是因为没能使用一个名字来形容她,而是因为自己忘记了她的名字。就像她临离开的时候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我不知道很久以后你还能不能记得我,也许你会连我的名字都忘记,但对于我来说,你,包括我在网络上认识的所有人,我都不会忘记——即便我已告别网聊。”

那个时候我像所有的中年网民一样,看着变灰了的头像,感慨一句“年轻人终于迷途知返”,再感慨一句“祝你以后的人生美好”。之后便是一笑而过神情自若地关掉聊天框。等不久以后好友到达上限,不得不靠删掉旧友来维持网络生活的时候,再顺手不带感情地把她拉进黑名单。

然后她就消失在了我的网络生活里。

——或者说,在我拉黑她之前,她就已经从我的网络生活里消失。



我之所以不断地强调“网络生活”,是因为还有另外一种生活,叫做“现实”。

我们都生活在现实里,然后当科技不断发展,越来越发达的网络开始广泛地传播。直到一个叫马化腾的人和他的团队,在网络上推出了一种名叫“OICQ”的软件,一种文化开始疯了似地迅速传播。

最初的两个人产生联系,是必须要经历这么几个步骤:先是通过各种途径,或是朋友聚会或是商务合作或是街头邂逅来相遇;之后便进一步的了解来相识;接着就是感觉不错、掏心掏肺地倒了一大堆苦水,这就相知了;然后呢,两个人都互相知根知底,不可避免地产生爱慕之情,两人相恋了;最后坦白确定关系,成为相爱的双方,定下海誓山盟。

最后的最后成功地步入爱情的坟墓——婚姻。

世上的所有两个有联系的人都是这么个程序,循循渐进,构成了两个人相同的记忆。有的两个人缘分尚浅,才进展到其中的某一步就戛然而止,有的人缘分深得不见底,通过书信来往连面都没见着,竟也能结缘。

现在呢,网络就跟人海一样,QQ上一个月能认识几百人,比在现实里几年认识的人都多。网络是个好东西,两个人熟悉不用被地点以及时间等因素所困扰,能迅速地相遇并相识,这样下来,在网络上交的朋友多的不得了。

在网络里,时间会以比现实中快百倍的速度流逝。一晃而过,你也说不清当时微妙的感觉了,但就是比现实还要美好。

常常有网友跟我回忆相识的经过,总会听到这么一句感慨:“有缘呢”。

缘分这个词,直白地说,也就是一个借口。人与人有联系了叫有缘,断联系了说是无缘。有缘无缘全在于彼此的态度和想法。然而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人就得需要这个借口。

我还记得A说过的:“什么是缘分?很简单。相遇是缘,相识是分;相知是缘,相恋是分;相爱是缘,相携是分;相敬是缘,相伴是分。”

当时我一听,觉得颇有道理。照她说的,很多时候如果没这么个借口存在,两个人之间所产生的联系就没有了理由。

人总喜欢为自己的各种行为找这样那样的理由,就仿佛有了理由才能心安理得地继续下去。那么,这样的关于“缘分”的阐述就自然而然地顺理成章了。

那次A问我:“茫茫人海,却偏偏与你相遇了,是怎么回事呢?”

我一边热火朝天地在群里打诨说笑,一边不耐烦地把鼠标移动到她的小窗里,想都不想就回答:“缘分吧。”

A 沉默了下来,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等我从昏天暗地的群聊中挣扎出来后,才注意到她的聊天框。她的头像早已灰了。我像猛然间醒悟那般,突然想到,她好像变得越来越沉默了。



网络明摆着就是一张细密朦胧的网。

网外的人没心思进来,看得清也看得淡却也始终看不懂;网里的人沉浸于其中,看不透看得重却也始终看不完。

隔着网络,声波自心底传到指尖,再通过十指传到屏幕上传给对方。只要对方不揭穿他自己,你永远都不知道是真是假。

现实和网络永远都是网民们的嘴边永不过时的话题,有的时候,连你自己都分不清,什么是网络,什么是现实,到底哪个才更真,哪个才更好。

就像至今我还不明白,A是否真的知晓了,这个自网络诞生以来就令我们争论不休的话题的答案。

【长篇连载】网(1)(水各此方)奉献

发表于 : 周三 11月 21, 2012 9:54 am
水各此方
我已经忘记她的网名了,暂且把她叫做A。 不是没有想过,就算忘记了她的名字,这么诗情画意的女子,当我决定开始写她的时候应该给她取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然而我没有。因为我觉得,她的诗情画意,是任何美妙华丽的词藻都无法形容的。 于是在落笔之前,我只感到脸上发烧。 我的惭愧, 不是因为没能使用一个名字来形容她,而是因为自己忘记了她的名字。就像她临离开的时候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我不知道很久以后你还能不能记得我,也许你会连我的名字都忘记,但对于我来说,你,包括我在网络上认识的所有人,我都不会忘记——即便我已告别网聊。” 那个时候我像所有的中年网民一样,看着变灰了的头像,感慨一句“年轻人终于迷途知返”,再感慨一句“祝你以后的人生美好”。之后便是一笑而过神情自若地关掉聊天框。等不久以后好友到达上限,不得不靠删掉旧友来维持网络生活的时候,再顺手不带感情地把她拉进黑名单。 然后她就消失在了我的网络生活里。 ——或者说,在我拉黑她之前,她就已经从我的网络生活里消失。 我之所以不断地强调“网络生活”,是因为还有另外一种生活,叫做“现实”。 我们都生活在现实里,然后当科技不断发展,越来越发达的网络开始广泛地传播。直到一个叫马化腾的人和他的团队,在网络上推出了一种名叫“OICQ”的软件,一种文化开始疯了似地迅速传播。 最初的两个人产生联系,是必须要经历这么几个步骤:先是通过各种途径,或是朋友聚会或是商务合作或是街头邂逅来相遇;之后便进一步的了解来相识;接着就是感觉不错、掏心掏肺地倒了一大堆苦水,这就相知了;然后呢,两个人都互相知根知底,不可避免地产生爱慕之情,两人相恋了;最后坦白确定关系,成为相爱的双方,定下海誓山盟。 最后的最后成功地步入爱情的坟墓——婚姻。 世上的所有两个有联系的人都是这么个程序,循循渐进,构成了两个人相同的记忆。有的两个人缘分尚浅,才进展到其中的某一步就戛然而止,有的人缘分深得不见底,通过书信来往连面都没见着,竟也能结缘。 现在呢,网络就跟人海一样,QQ上一个月能认识几百人,比在现实里几年认识的人都多。网络是个好东西,两个人熟悉不用被地点以及时间等因素所困扰,能迅速地相遇并相识,这样下来,在网络上交的朋友多的不得了。 在网络里,时间会以比现实中快百倍的速度流逝。一晃而过,你也说不清当时微妙的感觉了,但就是比现实还要美好。 常常有网友跟我回忆相识的经过,总会听到这么一句感慨:“有缘呢”。 缘分这个词,直白地说,也就是一个借口。人与人有联系了叫有缘,断联系了说是无缘。有缘无缘全在于彼此的态度和想法。然而不得不承认,有时候人就得需要这个借口。 我还记得A说过的:“什么是缘分?很简单。相遇是缘,相识是分;相知是缘,相恋是分;相爱是缘,相携是分;相敬是缘,相伴是分。” 当时我一听,觉得颇有道理。照她说的,很多时候如果没这么个借口存在,两个人之间所产生的联系就没有了理由。 人总喜欢为自己的各种行为找这样那样的理由,就仿佛有了理由才能心安理得地继续下去。那么,这样的关于“缘分”的阐述就自然而然地顺理成章了。 那次A问我:“茫茫人海,却偏偏与你相遇了,是怎么回事呢?” 我一边热火朝天地在群里打诨说笑,一边不耐烦地把鼠标移动到她的小窗里,想都不想就回答:“缘分吧。” A 沉默了下来,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等我从昏天暗地的群聊中挣扎出来后,才注意到她的聊天框。她的头像早已灰了。我像猛然间醒悟那般,突然想到,她好像变得越来越沉默了。 网络明摆着就是一张细密朦胧的网。 网外的人没心思进来,看得清也看得淡却也始终看不懂;网里的人沉浸于其中,看不透看得重却也始终看不完。 隔着网络,声波自心底传到指尖,再通过十指传到屏幕上传给对方。只要对方不揭穿他自己,你永远都不知道是真是假。 现实和网络永远都是网民们的嘴边永不过时的话题,有的时候,连你自己都分不清,什么是网络,什么是现实,到底哪个才更真,哪个才更好。 就像至今我还不明白,A是否真的知晓了,这个自网络诞生以来就令我们争论不休的话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