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的甜托盘儿
文/老 山 编/何 方
大概是七八岁的时候,我经常和院里的玩伴去山上,采一种叫托盘儿的野果吃,那东西长在低矮的树棵上,一个圆盘上面,托着十几粒红红的果实,像珍珠一样好看,像草莓一样好吃。而且,是顺手采摘,不费任何力气就可以吃到嘴里。那甜甜的汁液慢慢流入口中,清凉甜美,沁人心脾。
托盘儿长在山坡上,有成片生长的,也有单独生长的,非常容易找到。平常,给生产队放牛,骑在牛背上,一边悠闲地看着画本,一边微微倾下身去,伸出手去摘一把托盘儿放进嘴里,浪漫如世外仙人,甜美如瓶中取蜜。当然,也有一不小心抓到刺上的时候,嘴里喊叫着,手又伸出去接着采。
不过,要想吃到好的托盘儿,就得进入深山,那里有成片的托盘儿,五月开花,六月结果,七月成熟。那是我和小伙伴们最高兴的时候,熟透的果实泛着红光,把山坡染红一片。
嫩滑的托盘儿最好放在一起吃,大口吃,甜甜的汁液溢于口中,那滋味保你一辈子也忘不了。
吉林南部绵延起伏的山麓中,高低错落的山梁遮挡住外面的世界,层层山峦中走丢找不到家是常事。母亲经常为我担心,只要和同伴们走远一些,时间久一些都会遭到母亲的责怪,严重时甚至挨父亲的打。因此,我经常偷着和伙伴们进山,回来却只字不提。
有一回,我和几个小伙伴走了很远的山路,到一个遍山坡都是红荧荧的托盘儿的地方采摘。因为怕母亲责怪,也就没有打算给家里人采一些带回去。在钩钩刺刺的荆棵之间穿行,把一朵朵红心般的托盘儿采下来放在嘴里,品味着,十分惬意。
看着小伙伴们拿着饭盒,带着瓶罐往里面装,自己却一点都不动心。
回去的路上,小伙伴们兴高采烈地拿装了满满的果实互相比着谁采的多,珍珠一样晶莹剔透,在阳光下泛着红光,与小伙伴们兴奋的小脸相互映衬,甜蜜之情溢于脸上。大家讨论着回家后先给爸爸吃还是先给妈妈吃。同院的王小说回去后给奶奶吃,因为奶奶快要死了。听着伙伴们的议论,我一点儿也乐不起来,自己空手干爪子,只吃了一肚子甜蜜,没有半点收获带回家,心里不免有些后悔。
为了不让母亲知道,我谎称和小伙伴去玩耍,只字不提上山采托盘儿的事情。母亲嫌我出去时间太长,也没有跟家里打招呼,让我以后注意。她说完,就去王小家,去看王小生病的奶奶去了。
王小的奶奶打年初起就生病,一直在炕上躺着,大人们说,老太太活不了多久了,因此,父母隔三差五就去探望一下,以尽邻里之情。
母亲去了好久不回来,王家那边已经传出大人孩子的哭声,我熟悉那种哭声,是亲人逝去的哭声,边哭边絮叨的那种。
母亲红着眼圈回来,告诉家人王老太去世了,这两天要去帮忙。说完,又匆忙走了。
在农村,谁家有大事小情去帮忙是习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比起现在城市里隔墙对门却老死不相往来要好上一千倍,一万倍。
王家老太太在家人的哭泣声中,被村里人抬到后山岗下葬了,红红的大棺材埋在土里,花花的大花圈摆在坟前。一切仪式结束后,院里重又恢复平静。
事后,大人们在一起唠嗑,说到了王老太吃了王小采回来的托盘儿之后才满意地闭上眼睛的,因此,大家都夸他懂事、孝顺。
我听了很不是滋味,因为同去的小伙伴中只有我一丁点儿东西也没带回来。我想,大人们肯定会说我不懂事,不孝顺吧。我暗自盘算,再去时一定要带上饭盒,采一满盒拿回来。
离开吉林山区已经几十年了,托盘儿那红红的果实仍然在我的记忆中。几十年来,我曾多次打算重返吉林山区,去采摘甜甜的托盘儿。然而,每当想到托盘儿,就想起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就在那年的秋天,全家搬迁到黑龙江,来到了三江平原。没有了大山当然也就没有托盘儿了,想着让人涎水横流的果实,心里有无限的感慨。那红红的、甜甜的童年让我魂牵梦萦,骑在牛背上吃托盘儿的情景仿佛是在昨天。那鲜亮的,大朵的,满捧的托盘儿一直留在心间,甜润过去和未来的美好时光。
文学风家园欢迎您!
http://webftp.bbs.hnol.net/qingting/17.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