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RE:古村散记( 刘竟芳)审核:飘忽的云

发表于 : 周一 8月 27, 2012 11:58 am
清风
一篇非常优秀的古村游记,作品从“历史人文”“宗教信仰”“民居群落”“民风朴淳”“民俗传承”“山水灵动”六个方面有序地记录了柘溪古村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以及民风民俗,有叙有议,主题明确,语言通俗精炼,清风推荐加精本文!

RE:古村散记( 刘竟芳)审核:飘忽的云

发表于 : 周三 9月 05, 2012 2:23 pm
荆棘鸟
一山一石,都有美丽的传说,一村一寺,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RE:古村散记( 刘竟芳)审核:飘忽的云

发表于 : 周三 10月 24, 2012 10:27 am
流云
亲爱的刘竟芳,你真是个好导游,好人文历史学家,好游者,,,,呵呵,在你笔下,已经让我们领略了最美的风貌。

古村散记( 刘竟芳)审核:飘忽的云

发表于 : 周六 1月 12, 2013 4:17 pm
刘竟芳








































古村散记

作者: 刘竟芳








朋友,去江西省柘溪历史文化名村旅游,你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山水风光;触摸到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感受到那里特有的风俗民情。
一.历史人文.
远山叠翠,林木葱笼,放眼层层屏障。
山间雾霾,飞瀑泉涌,流水叮咚。
柘溪古村位于天平山下,坐北向南,在村中的蛇形岭上耸立起一块刘楚纪念碑,族谱记载:“……汉景帝分封发于长沙,得推恩分封子苍安城曰思侯……唐末元宁元年鼻祖德言,后从辟南唐宰宝应,统兵归宋……中子秩供备库使居南园,默斋徙吉安大巷口生楚,楚扑居柘溪”;迄今近有千年历史自开基祖刘楚,自北宋天圣七年(1029)幕山水之胜,扑基建村;一代代前人不辞辛劳,垦荒造田,开渠挖塘,为子子孙孙打造美好家园奠定了根基。

走近柘溪古村,翠柏连排,古樟如盖,清渠蜿蜒,溪水长流;这里是小桥流水人家,天赐的风水宝地。

岁月悠悠,人世沧桑,现今村里有二百多户人家,两千多号人口(含涉外)。村里现存明清古民居54栋,古祠13栋,书屋8所,还有古寺,古庙,古亭,古堤,古树、古井、古塘及“七星堆”和“罗星堆”……这些历史文化遗存,为乡村旅游提供富有情趣的景观。

该村堪称是人文发祥之地;村里共中进士13名,举人3名,秀才54名。还有人称它是进士村。如今,在村东还留存明代的“进士亭”,内有碑记,它依然守望当年所谓的荣誉。

最值得一看的还是,经一代又一代村民洒下辛劳的汗水,在村口、路旁、山地栽树造林;如今,一排排古柏,一片苍松,一颗颗粗大的古樟;还在守望它的欣欣向荣。它给后人留下丰富的瑰宝,使千年古村的风光格外靓丽!

在柘溪古村漫游,历史的陈迹比比皆是,无意之中你还可以亲眼目睹到有趣的古对联:

善为致宝一生用,
心作良田百代耕。

先知家穑艰难,
总听师长教训。

青山不语花常笑
流水无声鸟唱歌

门前塘水贵如金
户外高山高筑屏

由此,我们看到前人执着的求生之道:他们追求勤俭持家、忠厚善良、孜孜不倦热心教子读书是多么的艰辛。所以,这个古村一直是兴旺发达,而且久盛不衰

二 .宗教信仰

乡村是宗教信仰的热土,在柘溪古村释、道、儒各占了一席之地。如今,这里的宗教古建筑基本保存完好。

村西的“白马庙”,距村子一里,它是道家活动的场所。因为古人把自己的命运寄托于神灵,他们只能顶礼膜拜。过去,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日,村里人要扛菩萨朝拜。每隔五年,还要抬菩萨上武功山去祭天,所谓求天帝褒封菩萨,让它升职加冕,菩萨就更灵,更加护佑村民。

村东的“竹林寺”,是江南庭院式建筑。大雄宝殿有观音、普贤、文珠雕像,天井对面还有韦陀。更有意思的是,前殿还设立一尊关公像,传说关云长想要称佛,曾经就显灵在竹林寺,现在寺里还有付对联:

正气塞天地想当年佐汉锄奸压到一时英雄
精忠炳日新到此际扶朝显圣永尊万世人杰

村南的“三角书院”始于元,重建清光绪。山墙到顶,一栋三进,抱厦出阁;前院有泮池,内有跑马楼、天井、道德堂、尊经阁……该书院曾有清翰林,官至侍读王帮玺习学于此(据传在京师专门陪读光绪)。

有意思的是,这三栋信仰建筑,它们遥相呼应,而且是等距离组成一个倒三角;把整个村子包围在中间;借用宗教的威严来保护村子。同时,它还体现了我国道、佛、儒并存和归儒的理念。

古老的风水在古村里也有它的痕迹:在空旷的田垅中,有排成七星的土堆,俗称“七星堆”。当时,农民靠天吃饭,对神灵非常敬畏,把收获的希望寄托予上苍。如果遇到天灾虫害,他们就请道师绕“七星堆”做“禾醮”,期望达到人天感应,上苍就会赐给灾民风调雨顺?

村口还有个特大的“罗星堆”,据说它是昔人给后人留下的一把关锁,用它来把住水口,留住所谓的财气。另外,在路口,有“泰山石敢当”贴在墙上;这是前人把它当做所谓的“禁忌”或“解除”,用它来满足大家的“安全感。”

神秘的风水面纱-——古老乡村文化的真实的内涵在柘溪古村看得见,摸得着。

三.民居群落.

走进依山伴水的古民居,只见宅院比邻,小巷幽深。这时,人已经有意无意进入到有层次,有深度的空间。迎面是一栋栋五开间或三开间的青堂瓦舍;脚下走的是鹅卵石路;抬头是重檐垜角,磨砖到栋的墙体;高高竖起的长条石门框;青石雕的窗棂;有细心雕琢的兵书宝剑,寿星桃,龙云图等。门楼上的浮雕有象征吉祥的双凤朝阳,有比作善良的花扇子,有象征多子多孙的石榴……总之,五花八门,让人目不暇接,发人深省;使我们联想起我们的前辈辛劳和智慧、善良且纯朴,平和又忠厚的品格。柘溪的民居群落几乎户户有院,如此封闭的小天地让人产生孤感,但你会同时发现院与院有门互通,具有敞开的大环境,其实这样的建筑风格且不失群体,反而起到和亲睦邻的最佳效果。

柘溪村的民居以刘氏宗祠为中轴线,向四面扩建,它造成环境多变交替,使人们的观感逐渐走向高潮。家家大门前都有个大照壁,它表现的是人生和家庭气韵。当中有个大“福”字,用鹿(男),凤(女)的形态演画而成,蕴含男女都要有好美德才能组成家庭,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明堂是家庭文明富有的象征,它不仅宽敞明亮,中堂摆着雕刻精致的香案、祭器,左边有祖龛,显得非常庄重肃穆。特别是藻井上的浮雕:有阴阳平衡的“八挂图”,展示太平盛世的“九狮舞绣球”,有表现富贵久远的“大牡丹”图;它们流露出主人的情趣和对幸福美好的愿望。

隔扇门上刻的是人物故事小品:有教人行善,做官爱民,修身养性,忠厚善良,这些精美的小品都是处世做人的必修之课。

村里的“大夫第”,依山旁水,四围高筑,它既考虑主人舒适安逸;又不落于超然脱俗孤僻的感觉。屋内一组古色古香的香案,当然,一张雕龙画凤的老床,一把留光闪亮的大狮椅,一面精致的屏风,古色古香的滋味。

四.民风扑淳.

忠后善良,仁义好客,多难兴邦是古村人一种美德。红白喜事,开基建房,有难互帮,它形成了人多力量大,大事小事靠大家文明风气传承久远。比如,在日常生活里的酒文化和茶文化现到现在大家亦很作兴。女人喝茶是一种交际方式;也是激励妇女积极向上的一种办法;妇女们边喝茶,边探讨勤劳持家,尊老爱幼,作贤妻良母良;提倡大家争做合格的当家人;如今还是形成一种时髦的家风。如果,妯娌间或跟别人发生了口角,只要请碗茶就会互相达到谅解,重归于好。“吃新人茶”最有趣,新娶的媳妇过门第三天就要请大家喝喜茶,新人还要拿出亲手制作的茶点让大家品尝,如果风味特别,就要传艺当师傅教会大家。所以,柘溪村里的妇女都很能干,风味小吃也多样。

酒文化在古村更为奇特,有酒翁的尊称,酒君子的雅好,自然也有酒鬼,酒癫子的臭名。虽然褒贬不一,它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

造糯米酒古村里最盛行,一定要选在立冬蒸,有水清酒纯的农谚。不参水的酒娘越收越喷香,红里透亮,喝起来又香又甜,还滋补筋骨,可见古人对酒多么器重。

柘溪村人非常热情好客,有进门就是客说法,主人要主动献茶,来生客必备席要热情款待。请客喝酒讲究文明,八人一桌,尊客上坐;要拳拳诚心陪客人猜拳敬酒,拳有五花八门,还要讲究吉言吉语。划拳开始必须先喊;“禄(六)位高升”。

一,统天下,二,兄弟要好,三元要中,四季大发,五子登科,六六要顺,七子腾途(前程远大),八面来风,九久常情,十全十福;这叫福寿拳。
有一种“爬拐拳”,两人一同唸:
一只爬拐八只脚,
两把钳子一重壳
钳呀钳的紧,
脱呀不能脱,
六位高升请把酒来喝。(其它九句照数推算)
“猜子”有添减正,二七双,神仙到,开网闭网,全靠头脑清楚,要手快眼灵才可取胜,会玩的真还有乐趣。

在古村兴当门户,据说是人一生的考课,所必走的过程:三朝、满月、周岁、发蒙、升学、结婚、做寿、终老,基本都要请客做酒。

在饮食文化中有趣的是《十碗菜》,里富人也不能超越此规,为什么?因为家家有当门户,人人要面子,不准与众不同,从而抑制攀比风、浪费风。饮宴时还有一首歌边吃边唱,歌词把配菜的原料,炒菜的方法,怎么个吃法,一一写得清楚明白;

一碗子菜来喷喷哩香哪,
墨鱼丝里加生姜呀,
越吃月有味啦。

二碗子菜来出心肺哪,
肠子肺哩和肚哩呀,
越吃越有味啦

三碗子菜来出虾米哪
有请大家用调羹呀
喝了就放落啦

七碗子菜来出肉圆哪,
谁也不能讲特别呀,
每人夹三粒啦。

八碗子菜来出红肉哪,
红肉不要用大勺呀,
大家一样多啦。
……
五 .民俗传承
古村的民俗传承了千年,从中足以探索到祖辈对子孙后世充满了希望和无比的关爱。

“吃新”是收割前夕一个非常热闹的大节。“新”字用意很深,农户要在吃新节之前吃上夏天全部的新鲜菜,说明达到了全面丰收,它有促使大家勤劳生产夺丰收的的内涵。“吃新”无定日,它要眼见为实。农田的谷穗普遍转黄大家商议才定夺。旧社会“吃新”还敬“五谷神”。

“吃新”节清早,男人要摘金黄的稲穗插在门口迎接“五谷神”;女人要把鸡、鱼、肉、豆角、茄子等,一侓要粘上米粉来蒸。蒸是真的谐音,意思是祭五谷神要真(蒸)心真意,如今吃新节大家照吃传统的粉蒸菜。

古人劳动之余,也有他们的快乐,现在每年的中秋节还传承全村人聚在一起赏月,烧瓦塔,唱山歌,舞龙灯“大团圆”的风俗。孩子们要把塔烧得通红,就会六畜兴旺,儿歌是:
斗(筹)毛烧塔,
养猪两百八,
筹毛筹得多,
猪婆下崽一大窝。
中秋节,男男女女凑在一起唱山歌;老人说山歌唱得多就风调雨顺,日子就越过越红火。有《莳田歌》、《逢春》、《采茶》、《倒茶》、《采花》。
《莳田歌》
(男) 莳禾要莳行对行,
(女) 嫁人要嫁作田郎。
(齐) 郎莳前来妹跟后,
田里一对好鸳鸯。
《遇姐》
(男)三月遇姐正清明,
怀揣茶叶送姐情。
(女)虽是茶叶不抵钱,
多谢郎哥一片心。
……
《采花》
花姑婆、花姑公边唱边扭:
花姑公(唱)
正月哩采花,采的什么花吔,妹妹呀
花姑婆(唱)
正月哩采花,采的是梅花吔,情哥喂
(合)哎呀我的哥(妹)哟,我的妹(哥)啰
……、古村的山歌是农民劳动、爱情的颂歌。大家唱得高亢而又粗豪,非常动听;柘溪古村的山歌已经被纳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山水灵动.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登上天平山,极目眺望,前有一览无遗的田园风光,后有群山苍茫后的花园。你可欣赏那无限的自然风光;让你感受到山峦的巍峨挺拔;观山间流水,听霹雳松涛,闻山花的奇香,尝山里的野果,褒赏到大自然空间无限美。

古村的山水神奇而又诡秘,在白云飘飞的天平顶下,有“赤蛇元龟”,“双狮拜象”,“龙凤呈祥”,“五虎拜狮”,“金钩钓鲤鱼”和用十二生肖命名的山;它们的形态俨然如真,简直是个天然动物园野花;该当感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跋涉在群山中,可以亲眼目击到“仙人赶猪”、“仙人架桥”、“仙人下棋”、 仙人漂布、“神仙踩脚”、“仙人阶”、“猛虎跳墙”、“美女照镜”;如今,村里还留下许多耐人寻味的传说:

相传,这些山原来是天上的神兽;有个神仙偷偷地打开天门,神兽就下凡来降到在这里;后来被天庭发现,玉皇大怒;王母娘娘画了碗仙水,洒在这些动物身上,它们才变成了山。

有一年,安福久晴无雨,所有的山溪都断流,许多人快要渴死。这一天,有个骑白鹿的仙人路过天平山,他亲眼看到百姓受苦难,有点于心不忍,就在岩石上踩了一脚,留下一个一尺多的脚印,涓涓的泉水不断地冒了出来,泉水清凉甘甜,救活了许多人命。后来,有人把这口泉取名叫“神仙踩脚”。如今,泉水仍然明净冰凉,从来没有干枯过。

从前,生产力落后,古村人十分敬畏山水之灵动。可是 ,他们面对灾害的降临又是何等的无奈! 现在,村里还保存一块宋端平三年丙申(1236)的碑刻:“紫云潭得道行雨0济龙王”。它就是七百年前古人遇到干旱,作为求龙王爷下雨留下的印记……

亲爱的朋友,柘溪的山山水水,它虽然没有名山大川的气派,但也有它别开生面的乐趣。她已经划入大井冈旅游圈,将为开展乡村旅游提供神奇的新景观。

编辑:飘忽的云



http://up.6000y.com/upload/201206/QQ249 ... 816495.swf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