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的副教授街头卖保险(小海)
发表于 : 周三 8月 08, 2007 8:49 am
从头再来:
38岁的副教授街头卖保险
(二)
作者:小海提供
兼职卖保险,副教授尝遍打工苦
1995年11月,平安保险公司在成都开设了分公司。那时,老百姓对保险不太了解,大都停留在怀疑和拒绝的阶段。为了尽快在成都开展保险业务,平安公司在成都一家发行量很大的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面向社会招聘业务员、培训讲师和主管。唐敏慧无意中看到了这则招聘启事,她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因为她早就从在美国的哥哥那里得知,保险业在西方是一个如火如荼的行业,几乎每个美国家庭都会购买保险。唐敏慧觉得从事保险业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当即决定去试一试。
唐敏慧把那则广告看了好几遍,最后,她将目光锁定在培训师一职上。唐敏慧想,自己在大学上了十几年的课,培训讲师这个职业很适合自己。于是她给筹办中的平安成都办事处打了一个电话,了解该职业的要求。在得知培训讲师并不需要每时每刻都给学员课,工作时间的弹性很大时,她高兴极了,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做好这份兼职。
可是,报名的时候,工作人员才告诉她,应聘培训讲师必须有保险行业从业经验。很显然,唐敏慧应聘培训师还不够资格,看到唐敏慧一脸沮丧的样子,工作人员便建议她报考业务员。当时,在普通人眼里,业务员是在公司最底层挣扎的人,素质较差,给人的印象很不好,唐敏慧本想转身走人,但转念一想,反正都来了,这一趟不能白跑,否则回去要被丈夫孩子笑话。于是,她果断地报考了业务员。
虽然报考的是业务员,但唐敏慧心里还是一点底都没有。因为平安公司在招聘中有年龄限制,上限是38岁,而唐敏慧当时正好38岁,是应聘者中年龄最大的。而那一次报名的人特多,有好几百,其中不乏刚从学校毕业的本科生,她要打败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年龄和体力上就不具备优势。正因为这样,唐敏慧在报名的时候没有透露自己是副教授的身份———她怕万一没聘上,传出去给学校丢脸。
可尽管如此,唐敏慧良好的教养、文雅得体的谈吐还是给平安公司的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顺利地通过了初试和面试,从500多个应聘者中一直杀进了100人的初期培训班。严格的培训期结束后,学员还必须参加保险行业中例行的“通关”考试,只有“通关”过了的应聘者,才能留下做业务员。
带着对保险这个新生行业的好奇,唐敏慧开始卖起了保险,她牢记讲师的话:先在亲戚朋友、邻居同事这些熟人身上打开缺口。由于搞的是兼职,让大学同事知道了不好,唐敏慧只好将目光瞄到了几位亲戚身上。她先是把自己的近亲游说了一遍,人家一听说她这个大学副教授竟然也悄悄地卖起了保险,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纷纷劝说唐敏慧赶紧辞去这份有失副教授身份的工作,安心地钻研学问。在亲人们的眼里,唐敏慧卖保险分明是“财迷心窍误入岐途”,他们哪里还会买她的保险!
保险没做成,反而受了一通教训。唐敏慧沮丧极了。她只好硬着头皮去找一位远亲,希望能说服她买一份保险,帮自己渡过难关。那天上午10点,她赶到那位远亲家里时,对方还没有起床,唐敏慧只好耐着性子等她洗漱、化妆,足足等了一个小时后,对方才接待她。可当唐敏慧摆出保险资料,说出来这里的目的之后,对方竟很不客气地打断她说:“你是不是很缺钱花?如果缺钱,我可以借给你!但我绝不会买你的保险,因为这些都是骗人的玩意儿!”这句话,把唐敏慧气得七窍生烟,她知道再说下去也是白搭,赶紧告辞。
(未完待续)
编辑:鱼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