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办西藏西藏电台之十三
-----党代会上和筹备试播
文:比烟花寂寞 编:一缕清风
冬去春来,迎来一九七八年的春天,电视也将同其它万物一起绽放。
1978年春,西藏自治区党代表大会在拉萨第三招待所大礼堂举行。陈珺得到消息,我们商定为这次党代会拍一条电视新闻片,同时准备在会上播放我们拍摄的《拉萨六万各族群众集会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和《全国各地欢庆粉碎“四人帮”》的电视片,因为外地党代表大多还没有看到过这套电视片。我们的计划得到了大会领导的大力支持。
在开幕式上,陈珺拍片,我给他打灯光。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任荣同志问身旁的同志,这是哪里来的一位老同志。大会休息时,任荣同向我信步走来,我顺便向任荣同志简要汇报了电视筹备的情况,我说我们有了一套中央调拨的电视设备,也有了一部分电视专业人员。我强调说:“电视除了可以进行宣传,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办电视教学,提高师资水平,解决师资不足的难题。”任荣同志听到这里,非常高兴。他说:“我这里的学校是四年级的学生,教三年级的学生。你们能办电视教学很好。我回去说一下,你们把电视办起来。”我听了任荣同志这一席话,非常高兴,我想西藏电视不久就可以办起来了。
站在一旁的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拉萨记者站站长泽仁说,你们看老何在做书记的工作呢!任荣书记这天兴致勃勃地他拉着我同杨东升、天宝等自治区领导同志,还有到会的新闻记者一起合影留念。
(这张保存在威海家里,以后补发)
党代会后,我回到广播局,副局长牛锦华同志告诉我。自治区党委批准我们试播电视了。于是我们就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原来分配到电台的十几位同志,又集中起来。大家憧憬着即将开始新的里程。
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在党代会上亲自决定办电视,这在全国电视台里,可能还是第一次,或者是绝无仅有的。虽然西藏是全国最后办起来的省区一级电视台。
非常遗憾的是我在西藏期间,虽然办起了电视,但是,电视教育始终也没有办起来。虽然我多次找教育部门商议这件事情,但均没有结果。检查起来还是我在这件事情上没有下更大的力气。
现在得知西藏专有一电视频道播送电视教育节目,他们还制作各种电视教育课程,传送到西藏各个地区进行电视教学。电视教育正在西藏广大地区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后来人完成着我没有完成的对任荣同志的许诺,让人感到欣慰。
筹备试播
有了电视设备,有了专业人员,还要有办电视的房子。早在1977年在北京接运电视转播车时,在西藏驻京办事处,我遇到拉萨市委书记罗明同志。我向他汇报了筹办电视的情况,并提出借用劳动人民文化宫北边的乒乓球室办电视的要求,罗明同志当场应允。这间房子可以改装成简易的电视演播室,在它的北侧,接一个存放电视转播车的车库,这就等于有了电视中心机房。
发射机房是向军区借用的两间药王山上的藏式房屋。发射天线立在药王山东端的山顶。而药王山主峰则预留出来,将来建正规的电视塔。
我们自己动手制作并架设了一个20米高的单层蝙蝠翼电视天线。加工制作由局里天线队刘明印等同志完成。架设天线由天线队和电视台同志一起施工。我们大家一起动手,在药王山东面的山顶打了一个立天线的基础,所需材料都是大家从山脚下搬运到山顶上的。在高原的山上劳动,消耗体力很大。藏族同志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穷达、强巴、达扎、巴杰、张科都出了很大的力气。水泥、砂土和水等都是陈珺开车送到半山腰,大家背到山顶。
说到陈珺开车上山运送修建电视天线物资,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原来药王山只有一条只能通行一辆汽车的山路,山路没有汽车挑头的余地,所以电台的司机谁也不敢承担往药王山运送物资的任务。没有其它办法,只好陈珺同志亲自开车勇挑重担。他把修建电视天线所需的水、水泥、砂石等物资,一车一车地运到山路的尽头,再小心翼翼地把车挑过头来开到山下。他挑头时非常危险,一不小心就会把车翻到山下,造成车毁人伤的严重事故。他每次挑头我们在一旁都为他捏一把汗,直到他挑过头来,我们才松一口气。
2005年陈珺(前左一)在台庆大会上高唱歌唱祖国十分兴奋
而小巴杰在天线施工中表现特别突出。他从来不走山路,而是在陡峭的山坡上直线跑上跑下,就如同走平地一般。任荣、天宝书记都十分喜爱的这位藏族小同志,解放初期他是一个青海的流浪孤儿,是解放军救了他,共产党送他上了民族学院和广播学院,使他掌握了现代技术。他为自己的民族办电视是不遗余力的。山顶施工中急需要什么工具、器材,都靠巴杰在药王山上跑上跑下,从而大大加快了架设天线进度。天宝同志曾问巴杰:“青海好啊,还是西藏好?”小巴杰说西藏好。天宝说:“娶个西藏姑娘,不要回青海啦!
电视天馈线系统有的部件技术标准很高,其光洁度需要达到3划9。1959年在筹建吉林电视台时,是第一汽车厂科研所老师傅专门作出胎具研制成功的。在拉萨上哪里去找具备这样的金属加工能力啊!从佳木斯电视台援藏的李景才领着几个同志自己动手用土办法解决了这些难题。这让我想到如果他是从惯用正规设备的大城市电视台来的工程师,还真不一定能够想出这样的办法,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呢。
天线采用拉线式,由于施工特别注意质量,几十年来,直到2005年我们再次进藏,这根自制的天线,依然昂首挺立在药王山顶上,它经住了拉萨呼啸的大风的考验。
自制自立的电视天线
参加试播准备的工作人员有:李景才,李晓梅、明玛才仁、陈珺、张科、穷达、莫珊、刘莎、仁青、强巴、丹增、欧嘉宽、达扎、巴杰、拉旺和我。电台还有几位同志经常到电视台协助工作。他们是:播音组长丁锋、藏语播音组长土登和播音员孙德萍等。这三位汉、藏语播音员不只是播音好,而且形象也非常好。他们是不占电视台编制的电视播音员。
下面选登几张照片介绍未曾在本文中刊载照片的同志:
2005年台庆期间仁青(右二)在米拉山口
2005年强巴在台庆座谈会上讲话
2005年达扎在台庆大会会场与我交谈
2005年台庆期间的莫珊(左一)刘莎(右一)
丹增(左一)2005年台庆期间在布达拉宫广场
2005年的拉旺(左三)在台庆大会会场
还缺少几位同志的照片,以后补发。
我负责全面工作兼做导演,李景才负责技术工作,明玛才仁和陈珺为摄影记者,仁青是第一位藏族导演,她原是中央民族歌舞团的舞蹈演员,回拉萨后仍然每天坚持练功。我听到她的经历,立即选调她来电视台导演歌舞节目。
强巴是第一位藏族电视摄像员。后来强巴成为电视新闻记者。
由于人员不足,请两位技术员莫珊和丹增,兼作摄像员。他们身兼二职,电视播出前他们负责调好摄像机,担当技术员;播出时他两接着担当起摄像员向观众送出一个个图像。他们两位是集电视技术与电视艺术于一身的全能电视工作者。至于应该怎样确定他们定职称时,当时我并没有过多考虑。不过,这两位同志后来都转做电视艺术工作了。送丹增到北京广播院学习电视导演,现任西藏电视台副台长。莫珊内调到四川电视台后,成为电视剧电子剪接的专门人材。这不能不说与当初让他们兼做摄像员有关。
在电视中心作技术工作的有穷达、达扎、刘莎,拉旺负责伴音,张科、巴杰在药王山顶的发射机。
欧嘉宽放映电影。
准备工作基本就绪,计划在1978年5月1日开始试播。经侯冶同志请示,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天宝同志批准:同意电视播出时,使用台标:《西藏电视台》。从此《西藏电视台》就正式出现在电视观众面前了。而在此以前在电视片的开头字幕只写《西藏电视》。
从1978年5月1日开始,西藏大地的上空,出现了一种同时传播图像和声音的新型无线电波,这一电波一直传播到今天,并将永远地传播下去。电视深入众多单位和家庭,形象地快速地传播着新闻和喜讯,丰富着、充实着西藏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虽然当时拉萨电视机并不很多。
试播这天,我坐在电视车的导演台前,感慨万千。从“文革”造反派夺权,我离开了长春电视台,十年后,我又坐在西藏电视台的导演台前,戴着耳机和话筒,呼唤着摄像员,看着他们送来一幅幅精彩动人的电视图像,选择切出一个个画面,送到各族电视观众的面前。一种无法抑制,难以用笔墨和语言形容的极其兴奋的心情,随之涌上心头。这种感觉让我几十年来时常记起、回味着……。
与十年前有所不同的是,同我一起坐在导演台前的,是一位藏族仁青同志,她经过一段学习,很快成为西藏第一位藏族电视导演。
http://bbs.duxiu.com/upfile/file/2012/5 ... 8b131a.swf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
冬去春来,迎来一九七八年的春天,电视也将同其它万物一起绽放。
1978年春,西藏自治区党代表大会在拉萨第三招待所大礼堂举行。陈珺得到消息,我们商定为这次党代会拍一条电视新闻片,同时准备在会上播放我们拍摄的《拉萨六万各族群众集会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和《全国各地欢庆粉碎“四人帮”》的电视片,因为外地党代表大多还没有看到过这套电视片。我们的计划得到了大会领导的大力支持。
在开幕式上,陈珺拍片,我给他打灯光。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任荣同志问身旁的同志,这是哪里来的一位老同志。大会休息时,任荣同向我信步走来,我顺便向任荣同志简要汇报了电视筹备的情况,我说我们有了一套中央调拨的电视设备,也有了一部分电视专业人员。我强调说:“电视除了可以进行宣传,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办电视教学,提高师资水平,解决师资不足的难题。”任荣同志听到这里,非常高兴。他说:“我这里的学校是四年级的学生,教三年级的学生。你们能办电视教学很好。我回去说一下,你们把电视办起来。”我听了任荣同志这一席话,非常高兴,我想西藏电视不久就可以办起来了。
站在一旁的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拉萨记者站站长泽仁说,你们看老何在做书记的工作呢!任荣书记这天兴致勃勃地他拉着我同杨东升、天宝等自治区领导同志,还有到会的新闻记者一起合影留念。
(这张保存在威海家里,以后补发)
党代会后,我回到广播局,副局长牛锦华同志告诉我。自治区党委批准我们试播电视了。于是我们就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原来分配到电台的十几位同志,又集中起来。大家憧憬着即将开始新的里程。
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在党代会上亲自决定办电视,这在全国电视台里,可能还是第一次,或者是绝无仅有的。虽然西藏是全国最后办起来的省区一级电视台。
非常遗憾的是我在西藏期间,虽然办起了电视,但是,电视教育始终也没有办起来。虽然我多次找教育部门商议这件事情,但均没有结果。检查起来还是我在这件事情上没有下更大的力气。
现在得知西藏专有一电视频道播送电视教育节目,他们还制作各种电视教育课程,传送到西藏各个地区进行电视教学。电视教育正在西藏广大地区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后来人完成着我没有完成的对任荣同志的许诺,让人感到欣慰。
筹备试播
有了电视设备,有了专业人员,还要有办电视的房子。早在1977年在北京接运电视转播车时,在西藏驻京办事处,我遇到拉萨市委书记罗明同志。我向他汇报了筹办电视的情况,并提出借用劳动人民文化宫北边的乒乓球室办电视的要求,罗明同志当场应允。这间房子可以改装成简易的电视演播室,在它的北侧,接一个存放电视转播车的车库,这就等于有了电视中心机房。
发射机房是向军区借用的两间药王山上的藏式房屋。发射天线立在药王山东端的山顶。而药王山主峰则预留出来,将来建正规的电视塔。
我们自己动手制作并架设了一个20米高的单层蝙蝠翼电视天线。加工制作由局里天线队刘明印等同志完成。架设天线由天线队和电视台同志一起施工。我们大家一起动手,在药王山东面的山顶打了一个立天线的基础,所需材料都是大家从山脚下搬运到山顶上的。在高原的山上劳动,消耗体力很大。藏族同志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穷达、强巴、达扎、巴杰、张科都出了很大的力气。水泥、砂土和水等都是陈珺开车送到半山腰,大家背到山顶。
说到陈珺开车上山运送修建电视天线物资,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原来药王山只有一条只能通行一辆汽车的山路,山路没有汽车挑头的余地,所以电台的司机谁也不敢承担往药王山运送物资的任务。没有其它办法,只好陈珺同志亲自开车勇挑重担。他把修建电视天线所需的水、水泥、砂石等物资,一车一车地运到山路的尽头,再小心翼翼地把车挑过头来开到山下。他挑头时非常危险,一不小心就会把车翻到山下,造成车毁人伤的严重事故。他每次挑头我们在一旁都为他捏一把汗,直到他挑过头来,我们才松一口气。
2005年陈珺(前左一)在台庆大会上高唱歌唱祖国十分兴奋
而小巴杰在天线施工中表现特别突出。他从来不走山路,而是在陡峭的山坡上直线跑上跑下,就如同走平地一般。任荣、天宝书记都十分喜爱的这位藏族小同志,解放初期他是一个青海的流浪孤儿,是解放军救了他,共产党送他上了民族学院和广播学院,使他掌握了现代技术。他为自己的民族办电视是不遗余力的。山顶施工中急需要什么工具、器材,都靠巴杰在药王山上跑上跑下,从而大大加快了架设天线进度。天宝同志曾问巴杰:“青海好啊,还是西藏好?”小巴杰说西藏好。天宝说:“娶个西藏姑娘,不要回青海啦!
电视天馈线系统有的部件技术标准很高,其光洁度需要达到3划9。1959年在筹建吉林电视台时,是第一汽车厂科研所老师傅专门作出胎具研制成功的。在拉萨上哪里去找具备这样的金属加工能力啊!从佳木斯电视台援藏的李景才领着几个同志自己动手用土办法解决了这些难题。这让我想到如果他是从惯用正规设备的大城市电视台来的工程师,还真不一定能够想出这样的办法,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呢。
天线采用拉线式,由于施工特别注意质量,几十年来,直到2005年我们再次进藏,这根自制的天线,依然昂首挺立在药王山顶上,它经住了拉萨呼啸的大风的考验。
自制自立的电视天线
参加试播准备的工作人员有:李景才,李晓梅、明玛才仁、陈珺、张科、穷达、莫珊、刘莎、仁青、强巴、丹增、欧嘉宽、达扎、巴杰、拉旺和我。电台还有几位同志经常到电视台协助工作。他们是:播音组长丁锋、藏语播音组长土登和播音员孙德萍等。这三位汉、藏语播音员不只是播音好,而且形象也非常好。他们是不占电视台编制的电视播音员。
下面选登几张照片介绍未曾在本文中刊载照片的同志:
2005SPAN style="FONT-SIZE: 20px; BACKGROUND: white; C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