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RE:清明时节(刘竟芳)审核:衣裳
发表于 : 周二 4月 02, 2013 3:50 pm
由 云想衣裳
这篇文章,我历时几天才修改好边框,请朋友多担待,呵呵
清明时节(刘竟芳)审核:衣裳
发表于 : 周一 9月 02, 2013 5:53 am
由 刘竟芳
screen.width-900)this.width=screen.width-900" 20 201102 attachments my.dili360.com onloahttp:>
清明时节
作者:刘竟芳 编辑:衣裳
窗口吹进一股暖风,马路边花笑柳舞,又是清明时节了。
去年的清明节,我和乡亲们去扫墓,在半路上折些灌木枝条插在墓上,叫做挂青(亲),意思是唸记已故的亲人。
南山是我们村里的公墓地,满眼苍松翠柏,风景挺美。每年的清明这天,山上到处是人,来来去去,非常热闹。
那天晌午我爬上半山,见一群学生把手上的小青枝条插在一座坟旁,墓碑刻文是“五东英”三大字,墓前还摆上一圈鲜艳的山花。全体师生们肃立于墓前—他们在缅怀墓中的主人;有位老师向同学们讲她生前的故事:
“她,就是我们值得怀念的五婆婆。在抗日战争烽火的岁月里,五婆婆动员刚结婚不久的丈夫参加抗日队伍。为了早日打败鬼子兵,她带领妇女们白天躲开敌人的封锁,把粮食送上山;夜晚,她偷偷地和妇女们一起做军鞋送给抗日的队伍。为了使战士吃饱穿暖,她不知吃了几多苦。受了多少累。部队要转移,她就鼓励丈夫开赴抗日前线。那天天没亮,五婆婆把丈夫送到村口,她和丈夫都依依不舍,五婆婆含着泪对丈夫说:
“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呢,我会照顾好爸妈。”
她丈夫走后,五婆婆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她同年老多病的老父母亲相依为命,一年又一年天天盼望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希望丈夫早点能平安归来。可是,她的丈夫在抗日战争中光荣地牺牲了。从此以后,五婆婆宁可终身守寡,也要尽心照顾好双亲。
她虽然没有亲生儿女,可她最喜欢少年儿童。 解放后,她就去学校当炊事员,她觉得生活在孩子们身边特别幸福。每天,她给老师们做饭,替学生烧水,像慈母一样给同学们带来温暖。五婆婆的工资虽然不高,她省吃俭用。如果有同学欠学费,她总是大大方方地帮一把。她精打细算,总共结存三千多元钱,她在临终时把钱都捐给学校建了新教室……”
四周一片恬静,五婆婆的故事吸引着同学们;每一张小脸都充满了激情,他们流下一串串眼泪。
眼前的一幕牵动了我悠悠的情思,我记起几十年前的一件往事:
记得我读初中时,农村很贫穷;许多同学在开学时交不清学费。也是清明这一天,我从学校回家里拿钱。我一到家就向妈要学费,她立马去求人借。
可是,我等了一个上午,妈空手回家了。我满腔的希望彻底破灭,妈见我情绪低落,心里更加难过……
正在这时,我忽然瞧见对门的五婆婆在向我招手;我没精打采地走到她身边,她关切地对我说:“莫生气,五婆婆来想办法”。说罢,她转身进屋里;拿出一个自己缝制的小布包,她坐在桌子边,几块几角地数,整整凑上了二十八元,她把钱全都给了我,并爽朗地对我说:“孩子,拿去吧,你要好好读书,将来会有好日子过的。”我点点头,手里拿着钱,心里沉甸甸的,我情不自禁流下了泪水……
坟山的上空飘荡少年朋友的歌声,我在记忆中苏醒。祭扫的人们越来越多。是啊,在清明节缅怀先烈,唸记先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继往开来,传承文明的优良传统。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