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RE:创办西藏电视台之二十 (比烟花寂寞)

发表于 : 周四 5月 16, 2013 7:13 pm
缕缕文风
编者按:西藏,乃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这座世人眼中充满神秘的高原之城,位于中国西南边陲,那里有一座举世无双的人们崇拜与朝圣的布达拉宫,那里还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作者作为电视人,对西藏的热爱能从字里行间里可以读出其情感的浓度,我们也可以随着作者的笔墨,解读西藏那神秘的宗教文化,那美丽的传说。可惜的是,文章中缺少了说明文字的美工作品,希望作者看到了给予补上。谢谢作者分享!——缕缕文风

RE:创办西藏电视台之二十 (比烟花寂寞)

发表于 : 周四 5月 16, 2013 11:16 pm
流云
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给人们留下无限神往;这承载宗教文化的建筑,让人从心底深处给以膜拜。庄严神圣的地方,我没去过,更有着莫名的憧憬。

RE:创办西藏电视台之二十 (比烟花寂寞)

发表于 : 周四 5月 16, 2013 11:20 pm
永相随
文笔流畅,描写细腻。欣赏了!

RE:创办西藏电视台之二十 (比烟花寂寞)

发表于 : 周五 5月 17, 2013 2:10 pm
何方86
家门大叔:《创办西藏电视台之二十——我眼中的布达拉宫 》您把我们带到了神奇的布达拉宫,让我们留下了无限神往。‘红山顶上矗红宫,半卧青云半入空。人间遗产香千里,极地明珠光九重。’好美呀!大叔可惜我们没看到孟庆瑞的五幅油画。

RE:创办西藏电视台之二十 (比烟花寂寞)

发表于 : 周五 5月 17, 2013 5:54 pm
比烟花寂寞
感谢缕缕文风留言和编者按中的热情鼓励,我发的油画由于不能上传,发在一缕清风的QQ对话框里,请与她联系。

RE:创办西藏电视台之二十 (比烟花寂寞)

发表于 : 周六 5月 18, 2013 9:53 pm
比烟花寂寞
沧海一粟2013-05-18
何老师:你把我们引进了美丽的布达拉宫——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是西藏历史的见证。太好了。孟先生的画很美。蓝天下的布达拉宫--庄严;夜色中的布达拉宫--深沉;春色中的布达拉宫--朦胧;雪景中的布达拉宫--妖娆。

RE:创办西藏电视台之二十 (比烟花寂寞)

发表于 : 周六 5月 18, 2013 9:54 pm
比烟花寂寞
沧海一粟2013-05-18 13:08:52
何老师:你把我们引进了美丽的布达拉宫——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是西藏历史的见证。太好了。孟先生的画很美。蓝天下的布达拉宫--庄严;夜色中的布达拉宫--深沉;春色中的布达拉宫--朦胧;雪景中的布达拉宫--妖娆。

RE:创办西藏电视台之二十 (比烟花寂寞)

发表于 : 周三 5月 22, 2013 7:13 pm
比烟花寂寞
在《布达拉宫简介》中,文字特别简练,内容非常丰富。从唐朝建设开始到达赖五世重建,从梯台形建筑结构,到屋檐的设计,每层的作用,和内部的各种装修设计,从整体方面到个人体验,都写得那么具体。真是了不起。能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布达拉宫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绝无仅有,美不胜收。而美工师的油画,更是锦上添花,惟妙惟肖。编辑的配图配乐,更是气氛十分恰当,能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看到西藏高原藏族同胞的形象,听到藏族的音乐。增添了阅读的情感效果。好!好!好!--老友

创办西藏电视台之二十 (比烟花寂寞)

发表于 : 周一 7月 23, 2018 4:27 pm
比烟花寂寞














编者按:西藏,乃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这座世人眼中充满神秘的高原之城,位于中国西南边陲,那里有一座举世无双的人们崇拜与朝圣的布达拉宫,那里还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作者作为电视人,对西藏的热爱能从字里行间里可以读出其情感的浓度,我们也可以随着作者的笔墨,解读西藏那神秘的宗教文化,那美丽的传说。可惜的是,文章中缺少了说明文字的美工作品,希望作者看到了给予补上。谢谢作者分享!——缕缕文风














































创办西藏电视台之二十


—— 美工师作品欣赏之三和布达拉宫简介


作者:比烟花寂寞 编辑:缕缕文风





布达拉宫远景


布达拉宫真彩色近景


布达拉宫隐含树林中


布达拉宫雪景


龙王潭生长着西藏独有的左旋柳景观

孟庆瑞作画




在欣赏了孟庆瑞绘画的布达拉宫之后,请看我多年前写的布达拉宫简介。

布达拉宫

世界闻名的布达拉宫座落在拉萨平原中心雄伟的红山上,传说这座辉煌的宫殿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当时西藏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九层楼的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后来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灭亡,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被毁于战火,直至公元十七世纪,达赖五世决心重建布达拉宫,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不断完善修成今日规模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宫宇叠砌、迂回曲折、同山体有机地融合,这是布达拉宫给人最为直接的感受。其主楼有13层,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整体建筑主要由东部的白宫,是达赖喇嘛居住的部分,中部的红宫,有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而西部白色的僧房,则是为达赖喇嘛服务的亲信喇嘛居住的地方。在红宫前还有一片白色的墙面为晒佛台,这是每当佛教节庆之日,用以悬挂大幅佛像的地方。
布达拉宫比天安门还要高大,其雄伟壮观的程度举世无双,最让人感叹的是不管从正面、背面、侧面,四面八方任何一各角度观赏它,都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怎么看怎么好看,那真是令人百看不厌。我非常喜欢并非常敬重它的程度,几乎与北京的天安门一样。
我第一次进藏,是在从贡嘎机场去拉萨的路上,第一眼看到拉萨的就是这座雄伟的布达拉宫;而我调离西藏时,看的最后一眼还是布达拉宫,那同样是离开拉萨在去贡嘎机场的路上,我坐在汽车上回头瞭望,直到看不到它为止。
我在西藏的七年里,一直住在布达拉宫的近旁,开始居住的西藏广播局大院,就在布达拉宫的西侧姑雪林卡,每天去电视台工作,绕到它的南面,后来电视台搬到新址,住在它的西南侧。我每次走过它的近旁,都要抬起头来昂望它……
藏族僧俗群众把红山当做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因而藏语称之为布达拉,布达拉就是普陀的意思。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就依据红山山势蜿蜒修建,直至山顶
布达拉宫整体呈梯形,墙面不是垂直的,而是呈斜线上升的,使整个建筑牢牢地座落在红山上,给人一种特别牢固安稳的感觉。它的外形从造型到色调都非常协调。
灰白色的底座,紫红色的主体,金壁辉煌的屋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从红山脚下无字石碑起,拾级而上登上坡度不是很陡而又十分宽敞石阶,走进布达拉宫绘有四大金刚巨幅壁画的东大门进入大殿,宫墙厚达4米。在半山腰上,有一处约1600平方米的平台,这是历代达赖观赏歌舞的场所,名曰德阳厦。现在的游人往往要在这里稍事休息,等候导游的喇嘛带领大家进入布达拉宫,
宫门的墙壁上悬挂着五世达赖双手的印记,这幅印记表明五世达赖修建布达拉宫的决心。这是五世达赖修复布达拉宫最有力的证明。
五世达赖建立噶丹颇章王朝并被清朝政府正式封为西藏地方政教首领后,开始了重建布达拉宫,时为公元1645年。
据说当时对修建布达拉宫在高级官员中,曾有不同意见,而且两种意见曾一度争执不下,最后五世达赖排除众议,留下这双手印记,决定动工兴建布达拉宫。而反对修建布达拉宫的官员均受到服劳役的严厉处罚。



 





 
走进宫门,扶梯而上经达松格廓廊道,就来到了白宫最大的宫殿东大殿。有史料记载,自1653年清朝顺治皇帝以金册金印敕封五世达赖起,转世达赖都必须得到中央政府正式册封,并由驻藏大臣为其主持坐床、亲政等仪式。东大殿就是历代达赖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
红宫是达赖的灵塔殿及各类佛堂。共有灵塔8座,其中五世达赖的灵塔是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据记载仅镶包这一灵塔所用的黄金就达11.9万两之多,并且经过防腐处理的达赖五世的遗体就保存在塔体内。西大殿是五世达赖灵塔殿的享堂,它是红宫内最大的宫殿。享堂里陈设着珍珠塔,宝石、玛瑙、珍珠,在比较昏暗的灯光下闪闪发着五颜六色的光茫,这里一真是聚天下宝物于一堂。
殿内除乾隆御赐“涌莲初地”匾额外,还保存有康熙皇帝所赐大型锦绣幔帐一对,此为布达拉宫内的稀世珍品。传说康熙皇帝为了织造这对幔帐,曾专门建造了工场,并经一年才得以织成。
从西大殿上楼经画廊就到了曲结竹普,这里是松赞干布修法洞。这座公元七世纪的建筑是布达拉宫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可以说是我国至今最古老的唐代建筑。里面保存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公主的塑像。我曾来到这里瞻仰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其实这里十分窄小,仅能容纳几个人同时进来瞻仰他们的尊容。不过这是朝圣者和游人必须敬谒的地方。
红宫内的最高宫殿名叫萨松朗杰,意思是胜三界,里面供奉有清乾隆皇帝画像和“万岁”牌位。大约自七世达赖格桑嘉措起,历代达赖每年藏历正月初三凌晨,都要来此向皇帝牌位朝拜,以此表明他们对皇帝的臣属关系。 作为藏传佛教的圣地,每年到布达拉宫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不计其数。今天,人们眼中的布达拉宫,不论是就其石木交错的建筑方式,还是从宫殿本身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来看,都能感受到它的独特性。它似乎总能让到过这里的人留有极为深刻的印象。统一花岗石的墙身;木制屋顶及窗檐的外挑起翘檐设计;全部的铜瓦鎏金装饰,以及由经幢、宝瓶、摩羯鱼、金翅鸟做脊饰的点缀┅┅这一切完美配合使整座宫殿显得非常富丽堂皇。大殿内的壁画也算是布达拉宫内一道别致风景。在这堪称巨型绘画艺术长廊内,既记载有西藏佛教发展历史,又有文成公主进藏过程、五世达赖生平,还有西藏古代建筑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刚等等,喇嘛教特有的欢喜佛的雕塑和画像十分引人注目。说它是一部珍贵的历史画卷毫不为过。
我同陈珺同志一起,曾专门来布达拉宫看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白杜姆的情景。他们布置了很多灯光,让我们有幸看到了脱去外衣的白杜姆塑像。白杜姆真是美极了,高高的鼻梁两边一双睿智明亮的眼睛,好像看尽了世间苍桑;慈祥的面容,接纳着朝圣者的祈求与夙愿;她身段优美的曲线,让人们感到曲线不只是西方和现代人雕塑和绘画的独创,我们的古代的雕塑家的艺术创作,足以与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雕塑艺术相比美。
我们参观了达赖原来的侵宫。他的居室并不很大,但是高高的落地窗,使屋里的阳光非常充足,这里的地板非常讲究,据介绍是当地用特产的核桃树的木料精而成的,每一块地板并不长,大约有40公分长,20多公分宽。但是质地非常坚硬经久耐用,而且非常光滑明亮。




布达拉宫是非常雄伟庄严的,但它同时凝聚着藏族人民的聪明与智慧,它的建筑很多方面是非常科学的。我了解的不多,仅举出三个例子就足以说明问题。
布达拉宫屋顶的下面有一条宽宽的紫红色的墙带,上面锒嵌着各种镀金的装饰。这个紫红色的宽带,使布达拉宫显得富丽堂皇,它在建筑整体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条紫色的带墙永不退色,它好像是毛毯织成的,但是又不可能用毛毯挂在墙上,毛毯挂在宫墙上也不会经久不腐。后来才了解到那是西藏特有的一种草,藏族建筑工人把它平铺在顶层,铺成厚厚的一个墙带,每一根草的一端齐齐地露在外面,每一根草就好似一根羊毛,这种草永不腐烂,永久地承受着屋顶的压力,同时也减少屋顶重力对墙体的压强,作用类似于火车的枕木。再刷上一种紫红的颜料,就成了布达拉宫建筑史上的绝妙的一笔,不但美丽壮观庄严肃穆,而且体现了古建筑的科学独道之处。这种草的名字叫 :边玛。
布达拉宫室内地面除少量铺设核桃木地板之外,很多地面是用阿嘎土铺的,阿嘎土是西藏特有的一种黏土,用它打地坪,然后再打上酥油研磨,地面非常光滑明亮,其效果与内地的水磨石的一样的,甚至比水磨石还要明亮。在拉萨除布达拉宫外,很多原来贵族家庭的地面也多用阿嘎土铺设地面。西藏的建筑就地取材,取得了物美价廉的效果。
我参观布达拉宫让我感叹不已的一件事是,布达拉宫有一个世界最高、最大、最卫生的厕所。
在布达拉宫1600平方米平台德阳厦的一角,有一间很大的厕所,可能是供众人在这里集会时专门设立的厕所。它大约有上百平方米,室内举架很高,平平的地上有几条长长的便坑,大约有20公分宽,5、6 米长。我走进去小解,从便坑向下望去,下面是十几丈深的山沟。人们排出的大小便落在十几丈深的山沟里,这样粪便的气味无论如何也不会反到厕所里来,而厕所门窗大敞遥开,空气流通,更是没有任何不良的气味。山沟里的粪便,在拉萨日照、大风和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早已变成粪干,并自然风化。所以这里根本用不着掏粪工或清扫人员打扫卫生,一切都由大自然处理得干干净净。
我为这个奇妙的设计想了好久,好久。由此我想到每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建筑文化,适者生存并流传久远,人们自然会想出很多适合自己条件生存的方法,并且生活得很好,这些都是非常值得人们尊敬、借鉴、交流、学习的宝贵财富。
独特的布达拉宫同时又是神圣的。因为在今天的中国,每当提及它时都会很自然地联想起西藏。俨然在人们心中,这座凝结藏族劳动人民智慧又目睹汉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筑,已经以其辉煌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绝对地成为了藏族的象征。

 



(文中取材于网上布达拉宫资料和我自己的见闻感受,“边玛草”为西藏电视台邓玉龙、刘兆春同志提供资料。欠妥之处望读者指正)



http://bbs.duxiu.com/upfile/file/2011/7 ... 5d1c77.swf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