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RE:父亲(下篇)(朋友)

发表于 : 周一 6月 24, 2013 10:06 pm
文风乐乐
如果说:母爱如水,那么,父爱是山。如果说:母爱是涓涓小溪,那么,父爱就是滚滚流云。是啊,父亲的爱,就像大山一样,高大而坚定。父亲的爱,每一点、每一滴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一样,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RE:父亲(下篇)(朋友)

发表于 : 周一 6月 24, 2013 10:25 pm
清风
编者按:这是人世间饱含深情的亲情呼唤,字里行间倾注了儿子对父亲几多愧疚、几多深情,几多爱戴!自古多有“严父慈母”之说,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看到了一位严父对儿子的父爱,虽然有时候简直不近情理,但血浓于水的亲情,也许就在父亲见到不足十五岁的儿子干着超强体力劳动时迸发出的愤怒与泪水中显现出来。生活的磨砺,让儿子在学习中成长。是的,父亲虽然不能给予儿子厚实的家财,富足的生活,却教会儿子独立自主地生活,自强不息地寻找自己的事业,以至于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清风推荐加精! ——— 一缕清风

RE:父亲(下篇)(朋友)

发表于 : 周二 6月 25, 2013 8:56 am
朋友
Quote引用文风乐乐发表的“如果说:母爱如水,那么,父爱是山。如果说:母爱..”父亲给予我们山一样的气魄,母亲给予我们海一样 的包容,而社会给予我们生存的经验,当我们长成大树的时候,就变成了父母的依靠。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荣耀。感谢老师的点评,问好老师!!!

RE:父亲(下篇)(朋友)

发表于 : 周二 6月 25, 2013 9:01 am
朋友
Quote引用清风发表的“编者按:这是人世间饱含深情的亲情呼唤,字里行间..”感谢清风老师细致的编辑和认真的品读。一个人的人生坐标,总会因为一些成长环境而改变,父亲在我的成长里,或许没有给予我很多的慈祥,却把一种坚韧种植在我的生命里,让我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困难和生活里的坎坷,我想这是父亲给我最大的财富。谢谢老师的点评。祝愿老师健康,平安!!!

RE:父亲(下篇)(朋友)

发表于 : 周二 6月 25, 2013 10:42 pm
.冬雪.
家园里有新增了笔下生辉的巧匠!加油……

RE:父亲(下篇)(朋友)

发表于 : 周三 6月 26, 2013 3:10 pm
朋友
Quote引用.冬雪.发表的“家园里有新增了笔下生辉的巧匠!加油……”感谢冬雪老师鼓励,能向大家学习是我的快乐。祝愿老师健康,幸福!!!

RE:父亲(下篇)(朋友)

发表于 : 周六 6月 29, 2013 10:36 am
红叶
母爱似水,父爱如山。祝愿你的父母健康长寿!

父亲(下篇)(朋友)

发表于 : 周一 1月 13, 2014 4:04 pm
朋友



























编者按:这是人世间饱含深情的亲情呼唤,字里行间倾注了儿子对父亲几多愧疚、几多深情,几多爱戴!自古多有“严父慈母”之说,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看到了一位严父对儿子的父爱,虽然有时候简直不近情理,但血浓于水的亲情,也许就在父亲见到不足十五岁的儿子干着超强体力劳动时迸发出的愤怒与泪水中显现出来。生活的磨砺,让儿子在学习中成长。是的,父亲虽然不能给予儿子厚实的家财,富足的生活,却教会儿子独立自主地生活,自强不息地寻找自己的事业,以至于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清风推荐加精! ——— 一缕清风




父 亲
(下篇)
文:朋友 编:清风









(四)
时光,转眼间就走到了1974年,这一年我出生了。书上说,但凡伟人出生,都会天生异象,满室红光,香气弥漫,电闪雷鸣,屋顶过龙。但据妈妈的回忆,我出生的时候,天气还算晴朗,没有什么特别的现象,平静的出生,也注定了,我的一生将是个普通而平凡的人。
孩童的记忆里,我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的成长环境,父母都要工作,没有时间照看,所以才满五岁,就在姐姐的扯拽下,走进了学校。子弟学校大多数都是哥哥、姐姐领着弟弟、妹妹一起上学和放学。比我大四岁的姐姐也一样,每次快放学的时候,我总会眺望窗外,希望看到姐姐和她的同学一起在窗前张望,等待我放学,然后一起回家,一起写作业,一起做游戏。
父亲,在我的成长中,留下的记忆不多,因为工作的原因,父亲一般一个月回来休假两天,然后又走。父亲很严厉,很守旧,又有着万事不求人的倔强性格。我的童年里,很少能体会到那种父爱的滋味,有时候和别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游戏,别的孩子看到自己父亲下班回来,会蹦跳着仍下我,跑向自己的父亲,别人的父亲也会抱起自己的孩子,或架在肩膀上嬉笑,或掏出一把糖果递给自己的孩子吃。而我,没有遭遇过这样的快乐时光,每次当正在和我游戏的孩子因为父母回来,扔下我时,我总默默的还继续着自己拍画片,或者用小铲子在沙堆上挖坑。但我依稀记得,那双不安分的小眼睛,会时不时瞄一眼别人和他的父亲亲昵的情景,虽然装做不在意,但眼里填满的都是羡慕和嫉妒。
父亲休息的时候,也是我和姐姐最难受的时候,父亲利用休息时间,会去规整那一小片菜地,种一些西红柿,茄子和辣椒的蔬菜。或者就是垒起一个小鸡窝,再买几只小鸡放进去,然后就不管了。浇水,拔草,喂食的事情,就是我和姐姐,妈妈的事情了。而当父亲在做事的时候,我和姐姐是不敢出去玩的,即便是星期天,也会呆在家里,温习功课。心不在焉的朗诵,默写,只为盼望父亲说一句,休息会。这才赶紧跑出去和小伙伴玩会。所以,小时候,我和姐姐并不愿意父亲的休假,那对我们来说就是牢狱之苦。如果是犯错了,父亲的惩罚一向严厉,大概是我四年级了吧,一天下午放学,姐姐拉着我,走到卖冰棍的箱子前,掏出五角钱,买了十个冰棍。那天是我感觉最高兴的日子。和姐姐一人五个,痛快地吃起来,子弟学校一般都在单位附近,所以吃不完,就又走回学校,就这样来来回回的走着,总算是吃完了,这才回家。刚回家,父亲已经坐着专门等候我们了。板起的脸,让人有些窒息的感觉。父亲不由分说,让我和姐姐先跪在客厅的角落自己反省,主动交代错误。开始时候,我和姐姐都不吭声,因为不知道是那个错误,怕主动“坦白”会无意说出别的错误了,问题更大。一直到快要吃饭了,父亲才提醒说,桌子上的钱,少了五毛,谁拿了。我这才知道今天下午的冰棍钱,原来是姐姐拿了。腿酸,肚子饿,实在顶不住了。我举报了姐姐,连买了十根冰棍,怎么吃的,都“彻底交代”了。满以为这样,我就可以获得自由和奖励,起码也会让先去吃饭。但父亲看了看我,却对姐姐说,以后要钱买什么,就说出来,不要偷拿,去吃饭吧。扔下孤零零的我,独自跪着,委屈的泪水流了我满脸。一直到他们都吃了饭,父亲才走过来对我说,做“叛徒”是我最讨厌的。下次遇见别人犯错,要去制止,要么别参与,要么就坚强到底。后来一段时间,姐姐总会拿这个和我玩笑,说我是“叛徒普志高,屁股挨三刀”。我除了大哭来表达外,没有可以去争辩的理由。
(五)
那个时候的孩子,寒暑假是最自由和快乐的时期了,没有现在孩子要补课,要学弹琴,画画的烦恼。但也因此出现了一些安全隐患,大人一上班,孩子的世界就是欢乐的,大孩子领着小弟弟、妹妹游戏,有时候也出现危险。北方是没有大江,大河的,但有着很多宽窄不一的水渠用来给麦子和果园做浇灌,而这些水渠就是我们娱乐的地方,在里面嬉戏,很多孩子的游泳都是在这里学会的,却也有些孩子在这里失去了生命。出于安全和培养自力更生的品德,五年级开始,我和姐姐的寒暑假都会有很长段时光是在建筑工地上度过,先是跟着父亲,他工作,我们就在周围玩耍。后来,就也会给我们一个油漆桶,开始参加劳动了。慢慢的,就成了一种惯例,一放寒暑假,我们就都会自觉去父亲的单位报道,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身肥大的工作服,一顶帽子,一个油漆桶,一把刷子。当我上初中时候,姐姐就不用参加“改造了”,可以在假期里学做饭。我就变成了“重点改造对象”,建筑工地的日子,单调而枯燥,没有相仿年龄的孩子玩,起床,早饭,上班,下班,吃饭,成了机械化的了。建筑工人的生活,又是艰苦的,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建造起一座座高楼大厦,而自己却常年住着低矮,拥挤的板房里。父亲当时已经是工程师了,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板房,既是办公室又是宿舍。板房的角落里,一个木板拼凑的大床,一年四季挂着蚊帐,屋子中间是大工作台,上面任何时间都铺满了图纸和报表,父亲工作,休息没有固定的时间,每次都是自己或者和几个技术员趴在大平台上写写画画,有时候还争吵起来。下班无聊的我,就独自翻看着报纸,后来报纸看光了,就开始在板房的墙壁上看用作糊墙的报纸,为了完整看一篇连载故事,有时候会搬来高凳子,仰着头在屋顶上找下一则连载的故事。父亲偶尔会抬头看一眼我这个满墙变换各种姿势看报纸的家伙,以后的日子,父亲会把办公室里的各种报纸都拿回来,也会找一些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狄公传之类的书回来给我看。后来,我又陆续的去阅读诸如初刻拍案惊奇,搜神记,警世恒言,等等大量的的书籍。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阅读的快乐。有人说,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积累知识最好的办法,可谁又能知道,我培养阅读习惯的基础,仅仅是为了打发那些无聊的时光呢。
从小读过很多的故事,书籍,里面都会有写到父亲的文字。慈祥和高大是大部分作者给予父亲的形象。而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很难扑捉到这样的感触了。父亲在我的感觉里,就是严厉和不近人情的,十一二岁的我,在工地里工作标准是和正式工人一样的。除了工作量上有减少,但要求并不会因为我小,而降低,管道清理不干净,要返工,上下水管道背面油漆验收是用小镜子来照的,没有刷到油漆的,一律返工。从毛条路,国棉二厂,国棉七厂的母子楼。每一处工地,都有我的汗水也有我无限的寂寞。我深深的厌恶着这样的锻炼,却又无法逃避,无法去反抗,只能是默默的,无声的承受,艰苦也在承受里,变成了习惯。
高一的那年暑假,父亲没有安排我去建筑工地,而是让一个朋友给我找了附近粮站里的工作,本来说好了,是去粮站里缝麻袋。父亲说,这样既可以得到锻炼,又可以回家便于复习功课。依然是在无奈里接受,当我跟着父亲朋友的身后,走进粮库里连片粮仓的时候。热浪席卷而过,水泥地面都觉得烘烤的人难受。父亲的朋友边走边安慰着我,缝麻袋很简单了,别人装好粮食,你学着别人的样子,用大针、麻线封口就是了,不累的。我礼貌的笑笑,算是感谢了。但结果却不是这样了,询问下才知道,里面缝袋子的人够了,就差一个搬运工了。里面的工作人员看了看柔弱的我,说他干不了,一麻袋谷子一百五呢,要连续不停的运完一千多袋,不然机器里没有了粮食脱壳,会造成事故的。父亲的朋友满含歉意的问我,愿意做吗?我无所谓的点头,对我来说,暑假的“改造”,做什么都一样,或者这个就是父亲愿意看到的结果。粮站里运粮的工作真没我想的那么简单了。一个粮仓里,一层层叠放的大麻袋,里面满满的稻谷,仓库的角落是一个一米来深,一米来宽的水泥池子,我的任务就是把这些麻袋搬运到这个池子边,打开麻袋,倒进池子里,稻谷会通过地下的皮带输送到隔壁的机器里,完成脱壳,别的几个人装袋。每天早上是休息的,因为这个时间,运送稻谷的汽车会送来稻谷,把前天搬空的仓管又装满。下午两点上班,中途不停一直到把一库房的稻谷都打光,才下班。那段日子,我很多年后再想起,却真想不起来,当时只有十五岁的我,是如何坚持着完成的。我每天都会早点到,趁机器还没有开启,就先拉几袋把池子装满,然后再拖几袋过来,环绕在池子四周,都解开缝合口,让稻谷缓缓的流淌,这样就可以保持池子里有足够的存量,不至于让机器把我逼的手忙脚乱的。越高层的就越轻松,一翻,落下来,就能滚出一段距离。最累的是中间两层了,麻袋和麻袋直接摩擦大,拉起来距离也觉得更远。但我依然坚持着,每次回去都晚上七八点了,母亲问我,我都说还可以,不累。这样的工作大概有二十来天了,那天下午,我依然在灰尘飞扬的库房里拖着麻袋,灰尘缭绕的空隙间,我忽然看到门口站着父亲,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就那么默默的注视着我。我看了父亲一眼,没打招呼,依然拖着麻袋,费力的翻滚着,熟练的拉进池子,然后解开,一脚踢倒,让谷子慢慢流淌进水泥池,我又爬上高层,继续重复着相同的动作,这时父亲冲了过来,一把拉住我的胳膊,把我拖出了仓库。父亲没有说话,我也没有说,可我分明看到父亲眼中有滚落的泪水,我的心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后来,我知道父亲去朋友家,把朋友骂了个狗血喷头,从此不再来往,而我也从此结束了这样的“劳教”生涯。
如果说,前面的岁月,只是我和父亲心灵的距离的话,那么我和父亲正在产生隔阂的时间,该是高三的时候了。父亲一直都要求我报考建筑工程院校,而我却最厌恶的就是建筑,没有遵照他的要求去填写志愿。当一纸商贸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邮寄到家的时候,那场旷日持久的父子“战争”也拉开了序幕。父亲暴怒的脸色铁青,对我咆哮着,痛骂我这个不孝之子,而我第一次抬起倔强的头颅,顶撞着这个专政的父亲。父亲愤怒的甩门而去,留下一句,“你不要后悔”!我的心却在那个时候,轻松下来了。终于有了一次反抗,也终于可以逃离建筑工地的折磨了。母亲对我说,为什么你就不能听父亲的话呢,做个好工人。我摇摇头,我厌恶工地,也厌恶和父亲做同样的工作。母亲无奈的看着我,我默默的低头,什么都没有说。大学报名的日子慢慢的临近了,父亲依然没有妥协,没有父亲的支持,我的学费就没有了来源。母亲也多次和父亲交谈,父亲依然强硬的表态,既然自己有本事,就自己想办法去。我的心愁成了一团麻,已经是报名最后的两天了,父亲在母亲多次去电话的情况下,回到了家。把一叠钱扔在我面前的地上,有本事就自己去挣钱,要硬气,就硬气到底,这才是本事。我弯腰捡起那叠散落的钞票,也捡起了一种羞辱,可这样的羞辱我无力挣扎。也让父子之间的情感,裂开了一道深深的鸿沟,那沟里流淌着殷红的鲜血。
大学的日子里,当别人还沉浸在快乐和自豪的笑容中,到处交友,聚会的时候,我已经开始为生活费,为下学期学费而想办法了。母亲给的微薄的生活费,常常是买了学习资料,就不够吃饭了,所以我就在小食品批发市场买来成箱的方便面,一边自己吃,一边也按商店价格出售给同学,赚取点点代劳费。一辆破自行车两边两个铁架子,给小超市,台球厅,夜市里送啤酒桶。虽然辛苦,但收入还不错,吃饭不成问题,只是离下学期学费的距离还太远了。跑的地方多了,消息也自然会灵通,刚好有一家台球厅要转让,我用自己的真诚和学生的真实身份,赢得了房主的信任,先交一半租金,剩余每月交的方式,租下这个只有六个台面,而且装修一般的台球室。跑回去找母亲给予我帮助,我知道那时候的母亲,不会信任我经商的能力,唯一会为我而去借债的原因,只是处于不想我这个唯一的儿子过的太苦了。我又联系了几个和我差不多日子过得艰苦的穷学生,我管吃住,只要不耽误主课的时候,几个人轮流的照顾生意。那个时候的学生生活,单调,除了上课,吃饭,就是要么和对象压马路,要么就是坐在二环路的大马路边数星星。所以台球室在举办一些奖励性比赛和累计积分享受优惠的情况下,经营的还不错,后来又开了一家录像厅。在那段经营过程里,我学着和一些管理部门打交道,学着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呛一口水,却前进一步,慢慢的思想成熟起来。
(六)
三年大学的时光,我的学校离父亲工作的高新区只有七八站路,却彼此没有往来,当时已经在西安工作的姐姐,时常去父亲那里,然后也会来看我,传递着我和父亲相互的消息。姐姐从小最是心疼我了,也劝我去看看父亲,父子没有隔夜仇之类的话。我只笑下,我可以养活自己,尽管那时的我,对于前途依然是模糊的看不清楚,但倔强的性格驱使下,我只要一路向前,身心可以自己去支配,那艰苦就不算什么了。偶尔回家,会遇见休假回来的父亲,也都很少说话,心的隔阂,让亲情也变成了陌路。
没有父亲的指导,也没有人生的经验和帮助,大学勉强毕业的我,找寻着命运的方向和生存的空隙,工作里,我努力去做的最好,失败了,我总会用最快的速度爬起来。习惯了摔疼了,自己揉揉,习惯了用坚持去面对困难。也习惯了按自己的方式,在这个多变世界里跌跌撞撞的前行,不为一份荣耀,只为心里那份不情愿的屈服。工作,生活中我也成长起来了,娶妻,生子,成家,立业里我变成了父亲,丈夫的角色。此时的父亲,已经退休回来了,慢慢见面的时候多了,也会有一些关于社会,工作的交谈。和父亲之间的关系逐步的缓和下来了。说到开心的时候,父亲也会说,喝不喝一杯,每次我会笑着,去拿来酒杯,和父亲小酌几杯。父亲对于宝宝最是疼爱了,无论宝宝如何调皮,如何的折腾人,父亲总是满眼笑容的去纵容着。母亲也会笑着说,从没见你父亲这么爱过孩子。父亲也笑着说,我不爱你这个儿子,但我爱我孙子。看着父亲抱着宝宝又兴高采烈的去玩耍了。我的心里,也升起阵阵暖意,那是亲情的温暖,那是来自内心的幸福感觉。
在从小长大的朋友眼里,父亲是个很值得尊重的长辈,单位技校毕业的他们,在父亲的单位里,从吃饭,到工作都受到父亲很好的照顾,父亲退休了,他们也逐步走上了工长,项目经理的岗位。虽然每次他们来看望父亲,我从不会出现,但从他们与我的谈话里,我感受到了他们从内心对于父亲的敬重,喜欢那个正直而不作假的老头。父亲,没有给我留下什么财富,没有给我的人生里多少引导,却给了我无畏的生命,把正直而坚韧的性格种植在我的血脉之中。从小身体和精神的磨练,是最大的财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或许我这辈子无法成为人上人,但我却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人生路上的艰苦。因为那些艰苦,是我成长道路上必须面对的真实。我为父亲做的很少,很少,这么多年的隔阂,让我忘记了做为人子该尽的义务和责任,让我淡漠了血脉中的亲情与感动。
窗外的天空,淡淡有了鱼鳞般的亮白,我站在窗前,舒展了下疲倦的身体,回头望向病床上的父亲,半夜里,医生来过两次做检查,说父亲度过危险了,安心静养就会好起来。很少去注意到,我那个严厉的父亲头发已然是苍白的了。父亲已然老迈了,亲情是血浓于水的情感,任何的隔阂都无法阻隔的开,没有解释,只有理解,没有抱怨,只有包容,没有距离,只有接受,因为你是我的父亲,我是你永远的儿子,我会用我的生命去呵护你的健康,让你度过幸福的晚年。你给我生命,让我成长,当你年老的时候,我愿意做你身边的一棵大树,让你辛劳一生疲惫的身体可以安心倚靠的树,因为我的根和你紧紧连在一起。











http://player.56.com/p2_88015266.swf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