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穿越巴陵古城历史,放眼洞庭山水美景,作者仿佛在给人们诠释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二妃墓、柳毅井,小乔冢,即使是君山与岳阳楼,在作者笔下,也成为浩浩汤汤洞庭一湖之美丽情人!善于用比喻的手法,形象而浪漫地向人们展示洞庭美景,是本作一个显著的特点,文学风欢迎凌鹰朋友! —— 一缕清风
【征文】
前世情缘
文:凌鹰 编:清风
到了岳阳,我必定要去一趟君山岛。
不要小看了这个洞庭湖上的一个小岛,这个有如洞庭龙女一颗眼泪一样精致小巧的君山岛,过去并不叫君山,而叫洞庭山。据说,那时候的洞庭山上有5井4台、36亭、48庙。这么一个巴掌大的地方,却像掌心里的纹路一样,密布着如此多的亭台庙宇,难怪有那么多的历代文人墨客骑马坐船千里万里地赶到这里来著文赋诗,题书刻石,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展示他们那文人的风雅。
君山注定就是文人们的风雅之地。
但君山更注定就是用来装载传说的,她就像一个晶莹剔透的魔盒,把一个又一个唯美凄美壮美的传说装在里面,供后人观赏品味。即便你站在这只魔盒的任何一个角度,你似乎都能看到魔盒里的那些传说正在时光的尽头轮回演绎,那活灵活现的画面和场景让我们恍如梦境。
二妃墓和柳毅井,似乎就是留在君山岛的两个古代爱情传说标本,成为人类爱情的参照,看到它们,你就不得不要回头观望一下自己的爱情是否还有什么漏洞,是否一尘不染地纯洁过。
然后,我还会登上岳阳楼。虽然登过无数次,可似乎每一次都没有真正看清她的容颜,没有真正走进她的内在。
本来是一座用于军事需要的阅军楼,却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一些喜爱风雅的诗人们经常聚集在楼上观望洞庭风月,吟咏满腹胸臆,更由于她正好又端坐在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前瞰洞庭,背枕金鹗,遥对君山,就像岳阳古城衔接洞庭湖的一个观景台,就被改名成了巴陵城楼,这名字一改,昔日阅军楼的战争味道也就淡了许多,文化味道却又浓了几许。到了唐朝,干脆就改成了岳阳楼,从名分上与岳阳黏得更紧,黏得更加血肉相连了。尤其是那个北宋滕子京,因被一些不怀好意的小人们诬告滥用公款被贬知岳州后,他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先把被岁月风雨吹得皱巴巴的岳阳楼修好再说。重修了岳阳楼后,滕子京又叫来好友范仲淹,在这座面朝洞庭大水的古楼上写下了后来成为千古绝唱的《岳阳楼记》。很可惜,唐代的张九龄、孟浩然、贾至、李白、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等一大批文人骚客没有眼福,未能看到新修的岳阳楼,也未曾看到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不过,就凭他们曾经也在摇摇欲坠的岳阳楼上疯疯癫癫地写了那么多清清楚楚的诗文,这岳阳楼从此也就永远记住了他们登楼的脚步声。
聆听着那串攸远攸近的脚步声,我必须还要去看看洞庭湖的大水。
只要眺望那满面碧波,我就会奇怪地想起一幅情景,一幅早就远去的、其实我根本就不可能见过的情景。
我看到的,是一群遥远的背影。
望着那些争先恐后地涌进洞庭湖的背影,我就总是禁不住想到,他们是来自黄河故道吗?他们那些用黄土垒起来的家园难道被决堤的黄河一口吞噬了吗?当他们骑着马或驴子走到洞庭湖畔,看到一片漫无边际的水乡,他们一定感到很奇怪,他们会想,同样是水,黄河的水为什么那么浑黄?这个大湖里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呢?
还有一些背影是谁呢?是从长江飘过来的吗?他们是徒步行走还是赶着牛车来的呢?于是,这背影就变得越来越复杂。
源源不断涌入洞庭湖的背影里,其中就有身披龙袍的秦始皇。这个不可一世的君王,面对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水,居然惊然发现,他身边那些国色天香的美眉粉黛,在洞庭湖水影面前一个个都黯然失色了。
接踵而来的,便是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
李白、杜甫、孟浩然也许是驾着马车从遥远的长安抵达这片水乡泽国的吧?由于北国的严重缺水,他们一路上早就渴得口干舌燥。马车一停,他们就迫不及待地蹲下身子,用随身携带的酒葫芦装水痛饮。然后跳进洞庭湖一边裸涌一边吟唱“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一类的诗句。因为这些绝妙诗句的滋润喂养,洞庭湖的鱼才那样膘肥体壮,洞庭湖的鸟鸣才那样清悦幽婉。
我可爱的幻觉就这样带着我一次次在洞庭湖上踏浪放歌。
坐在过于时尚的游船上,看着湖畔的君山岛和岳阳楼,我真的怀疑,这两处圣景就是洞庭湖的两个前世情人。因此,我总是要本能的倍加小心,不让洞庭湖水照见了自己的心事。没办法,洞庭湖的水太清了,清得可以让我看见自己和别人心里藏着的每一道秘密。那清波里飘动的水草,我也不敢去触碰,因为我知道,那是洞庭湖的两个情人前世就为她精心梳理好的柔发,她的每一根每一咎,都深深的连着一份前世情缘。哪怕你将自己的双手洗得再干净,你的触摸也会玷污那份千古奇缘。
但是,在靠近码头即将登岸的时候,我必须马上收起所有的情绪,不管是欢悦还是烦恼,我都得把它带走,不能留在洞庭湖水里,因为洞庭湖不能接受任何杂质,更害怕任何人留在那里的杂乱心事打扰她对一份前世情缘的默契守望。
2013年7月28日写于永州之野零陵古城
凌鹰, 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 先后在《湖南文学》、《芙蓉》、《作品》、《山东文学》、《广西文学》、《芒种》发表中短篇小说。在《人民文学》、《散文》、《中华散文》、《北京文学》、《天津文学》、《美文》、《鸭绿江》、《四川文学》、《百花洲》、《广州文艺》、《都市美文》、《散文百家》等刊发表散文、随笔300余篇。有散文在《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中华文学选刊》、《青年文摘》等选刊选载,并有散文被选入《1996—2004散文精选集》、《2003文学中国》、《2006散文年度选》、《2010中国散文年选》、《21世纪中国经典散文》等权威选本。已出版散文集《放牧流水》、《巨轮的远影》、《蔚蓝天空上十八朵云彩》。
2009年连续获得《人民文学》杂志“观音山杯”全国散文征文二等奖和《人民文学》杂志与《诗刊》联合主办的“大足石刻杯”全国征文二等奖,2009年湖南省报纸副刊银奖;2010年获得《人民文学》杂志“红旗渠杯”全国散文征文唯一的一等奖,第五届“紫香怀杯”全国网络文学一等奖。2011年,散文集《放牧流水》获首届“永州文艺奖”。现为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永州市作协副主席,永州市群众艺术馆《永州文学》杂志执行主编。
地址:湖南永州市零陵区黄古山中路永州市群众艺术馆
邮编:425000
电话:13874671998
http://tingyu.vip90.flashyc.net/swf/nizwmli.swf
文学风家园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