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天下之水,安澜天下(金宇心)
发表于 : 周二 4月 08, 2014 9:14 pm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height=822>
编者按:《一湖山水,一世情 》是作者刘强爱岳阳心声的表达。他向往的东方伊甸园—八百里洞庭、汨罗江、岳阳楼、君山.....“美丽岳阳,生态洞庭”的确,岳阳!如千年开坛的美酒,教你如痴如醉。岳阳!你如千娇百媚的女子,你历经千年沧桑,依然风姿卓然容貌娇美。——何方
征文:天下之水,安澜天下
作者: 金宇心 编辑:清风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美丽的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水天一色。八百里洞庭,承纳湘、资、沅、澧“四水”,吞吐长江,南极潇湘,北通巫峡,洞庭天下水曾以她的壮美冠绝天下。 “君昔来游可有胸吞云梦意,君今来游可是心波不动时?春自生,冬自槁,须知湖亦如人老。”这是清代诗人袁枚《过洞庭湖甚小》中的诗句,与历代歌咏我们母亲湖的壮丽诗篇相比,不免令人忧心重重。 是啊,进入近代以来,“八百里洞庭”的今非昔比有着多种因素:长期以来,长江和湘、资、沅、澧四水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洞庭湖,导致湖床抬升,湖面缩小;长期人为地围垦填地的直接侵占、破坏,乱挖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及污水的污染;普遍使用的化肥、农药随地经流汇入江河湖泊;水工建设,特别是拦河筑坝改变了水文生态;对湿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已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如何积极面对并克服自然与人为两大因素的破坏,已成了世人关注的话题。为了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省人民政府先后在“四水”流域及洞庭湖区启动了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一份《关于加强东洞庭湖湿地保护的建议》,在岳阳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被列为“一号提案”,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亦被列为重点提案。 1998年,百年难遇的长江洪峰八次憾洞庭,一度几次要爆破长江大堤泄洪,最终洞庭以一湖之力,整整蓄洪167亿立方米,维护了长江中下游几千万生命的安全,托举起社稷安澜! 当然,这场特大洪灾给世人敲响了警钟,洞庭湖的整治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大了对洞庭湖综合治理的力度,理所当然给洞庭湖湿地的保护带来了希望。东洞庭湖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开始步入良性循环。 位于岳阳的东洞庭湖,已记录到鱼类114种,水生动物68种,野生水生植物400余种,鸟类316种。特别是占全球野生种群数量60%的小白额雁,把这里当成了全球最喜欢的越冬地!东洞庭湖已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也被誉为“长江中游的生态明珠”、“拯救世界濒危物种的主要希望地”、“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东洞庭美丽的生态环境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东洞庭湖保护区与世界组织联合先后发表了《岳阳宣言》和《洞庭湖宣言》,号召全世界共同保护湿地,确定了它在国际自然保护领域的重要地位。 2000年9月开始实施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的“4350”工程,从实施结果来看,现有天然湖泊面积2625平方公里,蓄洪堤垸和单退堤垸高水还湖扩大湖泊面积1343平方公里,洞庭正以较快的速度收复着她曾失去的湖泊领域。 2007年初,洞庭湖畔拉开了污染整治攻坚战的序幕,洞庭湖水质由局部五类和劣五类转至地表水三类标准。水质资源大大改善。 长江和洞庭湖连续多年春季禁渔,洞庭湖渔业资源稳步回升。 2006年5月,《岳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大小西湖及壕沟实施封闭管理的通告》正式发布,对核心区内所有水域、洲滩实行封闭管理,禁止狩猎、捕鱼、挖沙、采蒿、植树、割柳、打草、采伐等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实施水位控制以后的大西湖、小西湖和壕沟近3万亩范围内水草长势良好,成为鱼类和水鸟难得的越冬地。 2002年冬,岳阳市敢为天下先先,开始举办洞庭湖国际观鸟节,来自美国、日本、芬兰、英国、瑞典等国及国内各地的观鸟爱好者欢聚东洞庭湖,“冬季到洞庭来看鸟”开始成为一种时尚。2007年第5届国际观鸟节,岳阳市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观鸟之都”。 目前,当我们走进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看到万鸟飞翔、湖平岸阔的景致,我们仿佛又听到了母亲湖的呼唤。 洞庭湖,母亲湖!这里是人类与自然界各类物种共有的家园。保护好母亲湖的健康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积极承担的职责。在世人的关注和努力下,今日的洞庭湖已渐渐彰显往日风采! “八百里洞庭美如画”,这是离我们遥远的和历史的洞庭湖吗?不是。随着社会对水利、水质、湿地保护意识的普遍增强,自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建立,人、水、鸟、鱼和谐共处,将给未来的洞庭湖描绘出一幅更为美丽的画卷!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洞庭湖从人进水退到人退水进,从人水相争转向人水和谐。天下之水,安澜天下!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