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舫(刘竟芳)
发表于 : 周日 6月 29, 2014 3:03 pm
蓮 舫
作者:刘竟舫 编辑:文风乐乐
蓮舫,在江西安福县城内管家村。为清顺治年间安福女杰刘淑所建。
“蓮舫”,意乃观世音采莲所乘之舟。莲花荣为“佛门圣花”,也是佛教的象征。佛经云:佛陀入胎时,净饭王宫廷池沼内突然盛开大如车盖的奇妙莲花,菩萨化作六牙白象入胎。佛陀成道后,就在莲花座上布道。
庵有前后二殿,砖木结构;前殿四坡顶,平面纵向长方形;后殿硬山式,山墙封火起屏。
庵前溪水长流,左右荷塘飘香。布局紧凑的庵堂,恰使一叶小舟憩息在碧波荡漾的荷塘之中。它既是环境优雅的佛门净土,又有乡村人家的田园风味。
庵堂正门上方,有一块凹进长方形作匾额。长1.46米,宽0.64米。白灰抹平,有刘淑上痷时用自己的落发扎笔亲手书“蓮舫”二字。其字体气韵贯通,行笔流转飞扬而又无剑拔弩张之弊;用墨润枯相齐,点画气足力遒,干净利落。体现了刘淑刚毅豪放,无拘吴束的性格。
刘淑(1620-1654),字木屏,号个山。江西安福县甘落乡三舎村人。其父刘铎任明朝天启年间刑部主事,因数次忤逆奸相魏忠贤被处死,是年刘淑仅七岁。
崇祯即位,魏逆伏法,刘铎昭雪,蒙恩赐祭葬。
刘淑伴母京师扶柩南归。
她尊先父遗愿,发愤读书,旁及公孙剑术,司马兵法,终于炼成文武兼备女杰。
清兵进关,明朝危亡;她散家产,聚义兵,以赴国难。终因明将领腐败,士无斗志,刘淑只好散去兵旅,回家营葬父骸。接着,她埋头整理父亲遗作《来复斋稿》。后来,丈夫北上抗清殉国,幼子不幸夭折,刘淑百念俱灰,削发建庵向佛,遗恨终身。留存《个山遗集》。
注:《个山遗集》、《来复斋稿》由学者王泗原先生再校对后有重印本。
原刘淑扎发手书《蓮舫》,被遮住有脱落,经第一次文物普后查照原摹写在庵的山门上。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
http://swf.wyflash.com/swf/2008-7-14/163627528.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