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文化之旅纪实
作者:五岳松 编辑:文风乐乐
凤凰,一个极其响亮而又特美妙动听的名字;
凤凰,一个充满神奇而又令世人瞩目的地方。
2013年夏天,网络文化名人---凤凰三友(梅花巷人,西域潮人,金陵雷人),对红网“湖湘文化”亟“散文随笔”两个论坛的版主和特约评论员发出了特别诚挚而盛情的邀请。邀请大家于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一同参加由凤凰举办的“红网论坛凤凰古城文化寻访亟马蹄声文学作品研讨会”。凤凰真的是迎来“百鸟朝阳奏九韶”而令人陶醉的场面,大家自然是感到无比兴奋与自豪。
时维八月,序属仲秋;9月13日(即农历八月初九),佳期已到。我们带着对凤凰古城的憧憬与向往,对凤凰三友的感激与敬仰,对各位文友的握手与拥抱的一网深情,从四面八方齐聚凤凰赴约。我和梅园老恺先生一道从岳阳出发,经过8个多小时的车途颠簸,于下午6点多才赶到古城的“南华门”。初到凤凰,耳目一新。只见古城的一切,都沐浴在夕阳西下的余晖里,显得异常美丽。
人还在旅途,我们就接到“金陵雷人”的两次寻问电话。在南华门内一个立着“舞鹤”石碑的地方,一位苗家少女给我俩戴上“出席证”的牌子后,便引领我们来到城墙下沱江上的吊脚楼,进入“胡杨客栈”和紧邻的“足迹客栈”中。平常,我们只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在发帖与跟帖中交流着情感和心灵;如今,大家在现实中,初次相聚在美丽而神奇,地灵而人杰,文化底蕴深厚的凤凰古城甚是亲热;我与流云和南竽独奏二先生及廓斐女士,于去年3月在长沙“顺风楼”的“桂花”包间相聚过一次外,其他人都是第一次相见。那情不自禁,握手言欢,拥抱传情的场景是不可尽言的。凤凰三友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盛情接待我们---端盅敬茶、签名授书。接风晚宴,是在一个叫“万木斋”的吊脚二楼进行的。
饭后,大家顾不及舟车劳顿,就被沱江两岸美妙的音乐、如织的人流和璀璨的灯光所吸引。这时,天空中升起半轮明月映照着,使整座边城显得更加绚丽多彩。我们立即来到沱江边,跨跳岩,登虹桥,行走在石板路上,驻足在吊脚楼下,汇入到欢乐的人流之中,并用相机拍下了美丽的画面。大家尽情地欣赏着古城锦屏般的夜色。
“胡杨客栈”主人将我安排在最好的202号房间。夜深人静了,我洗完澡,坐在吊脚楼的藤条摇篮椅子里,晃晃悠悠地仰望着天空与远山的静谧,聆听着沱江哗哗的流水欢歌,一天的劳累顿时全无。
翌日清晨,观赏沱江美景,河水清澈,水草悠悠。坐上乌蓬船,泛舟江上,顺流而下;听沱水欢歌,艄公的号子及划桨撑槁声,苗家姑娘甜美的歌声及捣衣声;夹杂游人的欢声笑语,组成一支美妙动听的多重合奏曲。看着两岸历经百年沧桑的古城墙和土家吊脚楼, 更觉得倍添韵致,别有幽情。后来才知道“胡杨客栈”和“足迹客栈”是游凤凰古城,赏沱江美景拍照的最佳位置。
上午,丽日当空,天幕蓝蓝,白云飘飘,和风习习。我们在三友的带领下,游览了古城新貌并参观了沈从文的故居,感受到了知名作家的熏陶和启迪。
下午,在凤凰县文广新局五楼会议室,举行了“红网论坛凤凰古城文化寻访亟马蹄声文学作品研讨会”。特席会议的有:凤凰宣传部副部长杨晓珍和王文友,县文联主席肖五洋,文广新局副局长杨胜平,书法家协会主席刘桃贤、副主席肖振华,凤凰书画院院长符长春等领导。会议由马蹄声先生主持,红网副总编辑杨国炜先生及文化坛主管尹胜致词,随后与会的版主与评论员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接着特邀嘉宾株洲市评论家协会主席陈文潭作了发言;宣传部杨晓珍副部长代表凤凰县委宣传部对这次活动做了总结发言。后来与会人员在红网文化坛的旗帜上签名留念,把活动推到了高潮。最后是观看由马蹄声先生编导的《诗意凤凰》电视散文专题片而礼成。
中共凤凰县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时荣芬特地从吉首赶来,会见了与会代表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还和与会者合影留念。
晚上,与会者一起参加了苗寨的篝火晚会。从古城到一个叫“桃花岛”的苗寨,约15分钟车程。一上车导游小姐就教大家唱山歌:
“唱得好来唱得欢,唱得桃花朵朵开;
桃花十朵开九朵,还有一朵等我来……啊哟,喂!”。
大家在欢乐声中来到了目的地,一下车,苗家小伙子为我们点燃火把。我们擎着火把沿着“之”字形路下到河边的木桥上,这时,桥头吹响了欢快的喇叭声,桥尾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些是苗家人热情迎客的礼数。才越过路堡,又遇上苗家男女拦路的对歌声。我们只好用在车上刚学的歌来应对,才过这关;接着每人喝一碗苗家自酿的迎宾糯米酒,经过七弯八拐方来篝火会场。简短的开幕式后,便燃起了熊熊的篝火,唱起了悦耳动听的苗歌,跳起了快节奏的竹竿舞,玩起了破火场,过火海,赶僵尸等的巫术,上演了苗女出嫁的民俗风情,最后与会者一起围着篝火参加到团团迎亲的队伍中;主客在热烈神秘而喜庆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第三天,也就是15日上午,我们在三友的带领下,瞻仰了一代乡土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的墓地。沈老生前难忘故土,逝后仍不忘故乡。其墓地别具一格,也为凤凰增添一处美景。在听涛山下,沱水岸边,绿水青山环抱着一块6吨多重的五彩天然石,那就是沈老先生的墓地。墓建在一块狭长的小草坪上,四周绿树环抱,清幽静谧;没有坟冢,只有五花石正面镌刻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沈先生的手迹。墓地四周的草坪上,摆放着无数前来祭奠留下的野山花。我们也来到墓碑前献花,鞠躬,祭拜,合影;凭吊这位为世界乡土文学作出重大贡献的文星。
沈先生,听涛山,沱江水,五彩石将永远陪伴着您;凤凰古城和凤凰人民将永远记住您!更让您欣慰的是:如今,凤凰又一位本土文学大师---马蹄声先生脱颖而出。几年时间,《古城旧事》,《沧桑凤凰》,《凤凰城神话》及《屐痕漫记》等名著相继出版。加上外地来此安居乐业的“西域潮人”和“金陵雷人”在艺海的推波助澜,“梅花巷人”更是如鱼得水,似龙生风,如虎添翼。“凤凰三友”又一次把凤凰呈现在世人面前。凤凰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您安息吧!
随后,我们在临近的“翠翠茶庄”小坐休息。梅花巷人还请来了著名的书法家王文题字,著名摄影师杨绗拍照,让大家留下了终身难忘和美好的回忆。最后由足迹刘叔总结了这次活动的意义,马蹄声文学作品研讨会的顺利召开及圆满结束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在凤凰兴起。这次文化盛会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终于落下帷幕。
Ade,凤凰古城和凤凰山水! Ade,凤凰人民和凤凰三友! Ade,初次相识和一网深情的朋友们!我们又将回归到虚拟的世界中,进一步加强交流,以增进和巩固我们的深情厚谊吧!
挥手惜别时,我想起了《小城故事》中的歌词: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
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
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
谈的谈,说的说;小城故事真不错。
请你的朋友一起来,小城来做客。
凤凰这次文化盛会,我们都是满载而归。我们带回的是凤凰一切美好的印象,我们带回的是凤凰人民纯朴与热诚的精神,我们带回的是凤凰芳菲草木熏染过的翰墨……
凤凰是凤凰人的,也是世界的!
凤凰是一部社科书,记载着古往今来的许多故事;凤凰是一组抒情诗,启迪着人们心灵的无限遐想;凤凰是一幅山水画,紧紧吸引着世人欣赏的目光;凤凰是一簇鲜艳花,处处散发出扑鼻的芳香。凤凰极富诗情画意,她美丽的诗画场景亟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无法用任何语言能够表达清楚的,也无法用任何笔墨能够描绘完整的。
凤凰,你展开美丽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高翔吧!
2013.9.22夜 于岳阳 悦乎斋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
http://swf.wyflash.com/swf/2010-6-5/235610240.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