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钦点翰林院(刘竟芳 )

发表于 : 周一 1月 26, 2015 8:50 am
刘竟芳






















钦点翰林院

作者:刘竟芳 编辑:文风乐乐



















安福博物馆有块“钦点翰林院”匾,它曾经悬挂在王坉王氏宗祠大门上。它久经沧桑岁月,名声赫赫;一度给了王氏几代人脸上增光;到文化大革命才把这块匾抓了下来。
王邦玺(1827—1893),安福南乡王坉村人,享年76岁。王二十九岁考取秀才,三十六岁中举,同治乙丑科(1865)进士,时年三十九岁。
在朝命官“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内阁”,自古就有定论。王邦玺历任翰林庶吉士、检讨、国史馆协修、实录馆协修、、功臣馆纂修、实录馆总校、国子监司业、詹事府洗马、文渊阁校理、翰林侍讲;光绪十九年,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徐桐以王邦玺品学兼优,保送上书房行走,陪读光绪帝。可见,王邦玺是个很有名而且直接接近皇帝的朝廷命官。
但是,晚清王朝国运不济,在外列强虎视眈眈,企图瓜分中国。国内光绪帝年少,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皇帝只是一种摆设,是慈禧手里玩弄的棋子。央央大清帝国,生民涂炭,民不聊生;官绅欺诈、兵祸、天灾、饥饿等等,老百姓度日如年。在朝的王邦玺忧国忧民,一心为民所想所需。他先后共上奏章四十余,有救荒赈灾,办义仓,兴修水利建漕运,保护生命救濡女……在重男轻女封建社会里,各地残害新生女婴儿是普遍的现象,认为养女要嫁人,不能传宗接代,可有可无;有句顺口溜就是当年歧视女婴的写照: 唔呀唔呀(出生婴儿的哭声) 拿火看一下 男的抱起 女的浸杀(濡死) 在奏章里他写道“查向来民间生女,有因扶养为难,及求子心切,恐防孕育,并因婚嫁争尚浮靡,多女难资迁等情,往往将女濡死。”。与此同时,他指出要害:“干天和,下贱骨肉,害理败俗。”而且,他把濡女造成的危害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定:“……造成男多女少,致贫民不能婚娶,既无家室,遂多流荡。”为此,王邦玺多次奏疏,提出有效措施,引起了国家和地方的重视,清廷降旨在各地设立育婴堂,从而争取了新生女婴生的权力。
王邦玺是个热心替百姓办事的朝官;光绪七年(1881)《呈报吉安水灾疏》他针对方官欺上瞒下弊端,开宗明义祈请皇帝重视;“奏为吉安府属四县水灾,请旨勒下江西抚臣,据实勘办理恭褶仰祈圣监事。”
接着,他把庐陵、吉水、泰和和永丰受灾的详情一一介绍;“……大河洪涨盈丈,浮尸随流而下,或扶附板床,或擁梁柱,妇女抱幼孩,老人手持童子,浮沉断续,三日乃止。”奏疏把灾害造成人口和财产的损失例举详细。最后他写道;“……臣仰体圣朝轸念灾黎。”王邦玺爱黎民百姓情真意切,恳求皇帝给老百姓施予仁政“……臣不胜歉恳悚切之至,伏乞皇太后皇上圣监,谨奏。”。灾害给老百姓带来的饥饿,他寝食不安,他反复查曰古籍,从中谋取到救荒辟谷丸;用糯米芝麻各三升,水洗晾干炒熟磨粉,再加红枣三升煮滥取汁拌和,做成重八钱一个个小团,他亲手仿制,亲自食用三日,每天早晚各吃一丸,常喝水,果能不饥,再推广救济饥民(此法当时用一两银子可以满足二百人活命一天),这里足见王邦玺拳拳之心关心百姓。
王邦玺论国事不怕招是惹非,不怕灾难临头。
甲申(1881)年中法战争中;朝中有“抵抗”与“求和”两股势力斗争激烈。慈禧太后拿不定主意,王邦玺屡屡上奏疏提出抗法的主张。太后在光绪十年九月十八日召见王邦玺。
慈禧问:“法人占据鸡笼(基隆)台湾,紧得很,这事该怎么好呢”?王邦玺为了争取太后的支持,他直击要害:“朝廷久主和议,始终以持重为事,李鸿章用兵多年,糜饷无数,平日与夷人交情浃洽,任外侮之侵凌, 辙自居为老成持重,不肯以一矢相加遗。只图目前一身之安,罔顾天下无穷之祸。而犹以为不失国体,不贻后患。臣诚不知其居心之何也。” 慈禧哑然。 王邦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此时战局已定,法夷贪狡无信,绝对无停兵之理。” 接着,他分析了当时作战形势说:“台湾是海港重地,刘铭传独力难支,必须用海防兵轮又海道前往救援,方才有济。” 他当慈禧面,一针见血指出当时的弊端:“若各省所调陆军,万不可恃。听说六月所调江西的兵八月间才在省城开动,湖北的兵尚待募捐,湖南杨岳斌还未曾进省。如此捱延时日,台湾危在旦夕,怎能持久?” 王邦玺铮铮耿直,还向慈禧推荐得力可靠领将黄瑞兰,但是;等黄瑞兰赶到天津,谁知一心想求和的李鸿章根本不买账,还故意挑黄瑞兰罪状:“……举动任性,办事糊涂,语言狂妄,使有心疾,以莫须有的罪名勒令回原籍,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更可贵的是,王邦玺在黄瑞兰无端受处分时,他再上《自请严议宽免道员黄瑞兰处分疏。》瞧,他把罪拦在自己头上,可见他正直道义的品格,他写道;“……臣心实有所不安,臣因奏对仓猝之际,未能慎重,致渉滥保,其咎在臣,应请将臣从严议处,籁恳天地宽大之恩,仍准黄瑞兰告假回原籍。” 议和派占了上峰,中国不战而敗,法国侵略者不战而胜。王邦玺也罪责难逃,将他贬职回家,有诗为证: 危机猝中昧权宜, 苦抱孤枕只自知。 祢荐但求身可舍, 杞忧无怪疾难治。







http://swf.wyflash.com/swf/2008-5-23/131926347.swf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