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亡国(厚德载物)
发表于 : 周六 1月 31, 2015 5:43 pm
腐败亡国
——读王树增著《1911》一书有感
作者:厚德载物 编辑:文风乐乐
★★☆☆★★☆☆★★☆☆★★
新近出版的,王树增先生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历史系列丛书,是一本写得很好,很值得一读的好书。
作者用丰富、详实的史料,非常完整、细致、真实地描述了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经验教训。是一本非常难得的,非常好看的历史教科书。书很厚,内容很丰富。其中,特别是谈到腐败是清王朝必然灭亡的重要原因让人看了很有启发。
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清王朝的军机处大臣、亲王奕匡在自己的官衙中高高悬挂着表其清正廉洁的“四留”家训:“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遗百姓,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书以遗子孙”
这些话讲得多么冠冕堂皇!
然而,到1911年,清王朝倒台的时候,这位王朝大权在握的亲王通向过受贿、索贿聚敛的家产折合白银在亿两以上,比当时的大清帝国一年的财政收入八千多万两还要多出二千万两!
有个名字叫林开謇的道员,在慈禧逃亡西安时前去觐见,慈禧一高兴把江西学政的官缺赐给了他。按照规则,新任这类官员上任前都要拜谒军机大臣。林学政三次拜访奕匡王府都不得进,最后还是王府的门丁告诉了他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不带银子?林学政指了指王府门口张贴的严禁收受门包的王爷手谕,门丁顿时火了:“王爷不能不这么说,这个钱你是万万不能省的!”林学政无法,凑了一些钱拜谒亲王后赴江西上任。可是,到任不久就接到了京城的来信,奕匡竟然通过关系人向他索要八千两银子,并说这还是看在太后面子上的“优惠价”,如果没有太后开口,这个官位要两万两银子才行。林学政自以为自己的官职是慈禧太后许的,决定缓缓再说。谁知这一缓,竟然缓来了朝廷的一道圣旨,他被从学政的岗位降到原先的道员了。江西学政的官位已经被奕匡亲王卖给了别人了。
奕匡家客厅的桌子上有一个匣子。来客行贿的时候,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客套,行贿者直接将金条、银票之类的财物投入匣中。事后,奕匡会亲自将匣中的财物整理一遍,将行贿人的姓名、出的价钱和想要的官职逐一登记入册,作为他考察、推荐、确定官员的依据。
邮传部尚书陈壁,原是个毫不起眼的道员。为了升官,他设法从朋友那里借来了一批珍宝加上五万两银子送给奕匡,结果成了奕匡的干儿子。由道员一跃升到了相当于正部级的尚书。得到这个官位之后,陈尚书不仅很快还清了行贿借的债务。而且成为暴富。
袁世凯是第一个利用自己的实力推翻清王朝,并由自己取而代之的人。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袁世凯所拥有的实力都是清王朝培植起来的。作为汉人,袁世凯之所以能够得到以慈禧为代表的满人权贵的青睐,靠的也是行贿!奕匡在刚当上军机大臣的时候。对袁世凯并不好感。耽心他会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但是,在收到了袁世凯第一次就派人送去的十万两银子,而后又源源不断地设法行贿的时候,立刻就成为袁世凯的坚强后盾。在他那里,袁世凯放个屁都是香的!以至于,任由袁世凯把自己的亲信安插到国家权力和军队的各个重要部门。到了1911年,以武昌起义为代表的革命派群起造反,清王朝需要军队镇压的时候,能起作用的军队只听袁世凯的,不听清王朝的!抓住这个机会,袁世凯寻找种种理由迫使清王朝最后一个皇帝自行退位算了。袁世凯用行贿买断了清王朝。
类似奕匡、袁世凯这种为了一已的私欲与私利,不惜损害、牺牲,乃至侵蚀整个国家的疯狂攫取,成为清朝晚期执政阶层的典型状态。表面上标榜清正廉洁、反腐拒贿,暗地里蝇营狗苟,贪赃枉法,以致在国家执政阶层的官场中形成一股丧心病狂乃至不可遏制的贪腐之风,这是清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政权行将灭亡前的共同征兆。
腐败亡国!决不是危言耸听!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成绩巨大。国家实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然而,贪腐之风愈演愈烈也是人们茶余饭后,街谈巷议的重点。每到过年过节,更是腐败之风高发的时节,什么样的岗位,有多大的权力,应该送多大的红包已经到了约定俗成的程度。过一个年,有的人可以收到几万、十几万,甚至更多的红包!掌权人家里一旦有了婚丧嫁娶之类的私人事务。送礼者更是争先恐后,门庭若市。这样的情景,如何得了!
善良的人们忧心重重,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为劳苦大众打下的江山决不能垮在腐败分子手里。
党和国家还是非常重视反腐倡廉的!政策法规出了不少。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进领导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反”四风“为主要内容的密切联系群众实践教育活动,强化纪检职能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已经开始收到了一些良好的效果。这是党、国家和人民的福音。
我们的党和国家决不能倒在奕匡、袁世凯之流的手里!
作者qq:4911974453
2014年1月22日
★★☆☆★★☆☆★★☆☆★★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