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RE:创建西藏电视台之四十(邓玉龙)
发表于 : 周三 2月 26, 2014 3:00 pm
由 文风乐乐
比烟花寂寞你好,你的图片需要上传在你的本地文件夹里,然后再从你的文件夹里上传到这里,否则,你在别的网站直接复制,这里就不会显示的,原因是,别的网站已将你的图片锁定了,所以,必须要周转一下,才能成功。谢谢你的合作,祝老师写作快乐!
RE:创建西藏电视台之四十(邓玉龙)
发表于 : 周四 2月 27, 2014 10:40 am
由 比烟花寂寞
谢谢你,明白了。我后来上传成功了。
RE:创建西藏电视台之四十(邓玉龙)
发表于 : 周四 2月 27, 2014 3:19 pm
由 流云
虽然是很专业的回忆记事录,但其中的文采还是非常让人佩服,比如:它尤如凌空展翅的大鹏,一片片徐徐地飞上药王山顶峰。既形象又贴切地向读者展示了天线吊装工作的难度和雄伟气势。西藏的人民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劳,广电事业记下了你们的奉献。向您问安!
创建西藏电视台之四十(邓玉龙)
发表于 : 周二 3月 10, 2015 9:16 am
由 比烟花寂寞
创建西藏电视台之四十
--我说西藏电视发射台的建设历程(四)
十.拉萨决战
邓玉龙
1985年,整个拉萨在沸腾!那一项项向“大庆”献礼的重点工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建设工地上热火朝天,人声、机器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曲基本建设的现代交响曲!但是电视台工程中设备安装工程尚未开始。局、台领导在自治区大庆办的催促下坐立不安了。
决战前夕总会有个寂静期。实际上,工程所需设备材料、仪器正在陆续加工、购买、运输中,至85年5月底,全部物资已基本到位。决战于1985年6月4日开始了。
1985年6月4日,西藏广播电视局局长洛桑新巴同志正式宣布:西藏电视发射台工程由我全面负责。整个工程中,发射机安装问题不大,分工何学武同志负责;临时供电、光纤电视信号传输系统分工西藏电视筹备组第三副组长刘长富同志负责。
工程中最难的是两副天馈线系统的安装、调试工程。电视发射天线与广播发射天线不同。广播发射天线是只要竖座塔就可作天线,馈电调配是在塔下调配室中进行。而电视发射天线中的铁塔只是作为一个支架。既笨重又庞大的电视发射天线发射单元要安装在塔身的四周,安装调试均在塔上作业。因此电视发射天线安装调试工作既是高强度的体力活,又是技术含量高的技术活。西藏没有专业施工单位能承担此项任务。面对要在西藏高原、高山、高空作业的西藏电视发射台的天馈线工程,怎么办?等,不可能,因为工程不允许。靠,不可能,因为西藏没有专业施工队。本局的天线队只能安装广播塔,却不能承担安装如此复杂的电视双环天线,更不要说调试技术指标了。怎么办?面对挑战,只能靠自己!为了向西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大庆”献礼,鼓起勇气,豁出命也要把工程搞上去。于是我和局事业处天线队队长王富捐同志商量,想通力合作完成天馈线的安装工程。王富捐同志表示大力支持。
双环天线的地面组装和预调场面虽大,但如预计的那样,比较顺利!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1985年6月,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阴法唐同志来预调工地现场视察
在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后,7月13日,西藏电视发射台发射天线的安装、调试工程正式开始了。由于发射天线在铁塔上的设计安装位置是8频道天线在上,6频道天线在下,为了施工方便,先安装8频道天线。
第一步是先要把组装好的9片8频道天线发射单元吊运上胜利峰山顶。一开始,首先想到的是利用北京广播设备制造厂架设铁塔的北坡索道往上运。由于该索道原用于吊装铁塔构件,构件虽长但厚度不大,因而索道支架低。但8频道天线发射单元整片尺寸大,往上吊运至半山腰时就到处拖地,到半山腰去处理又非常费劲。因此,化了半天时间才硬是连拖带拽地吊运上去了一片。而6频道天线发射单元体积更大、更笨重,要从这儿吊运上去根本不可能。面对困难,我和王富捐同志并不气馁,振作精神,积极想办法。我们想到在胜利峰西坡留有四川省灌县第二建筑公司在胜利峰上施工时用的索道,比北坡的要高。于是下午立即将天线发射单元运到西坡,在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后,开始试吊。但是天线发射单元在吊运至靠山顶时又被一突出的山陡坡挡住了,只好派人去陡坡上用人力将天线发射单元抬高,并在天线发射单元上拴上绳子后用人力辅助拉拽。就这样,从山下到山上,回来折腾了很长时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那庞然大物弄上山顶。面对失败,有人就开始讲风凉话了,说一个月也完不成。困难吓不倒英雄汉,天线队队长王富捐同志胆大心细、冷静观察,发现索道并没有架设在角钢构件支架上的最高点,于是立即重穿索道钢缆,将山上、山下的索道钢缆全部调整到角钢构件支架的顶端,尽量升高索道。经过这样的改进,天线吊装顺利进行,天线发射单元不再碰撞山陡坡地面了,它尤如凌空展翅的大鹏,一片片徐徐地飞上药王山顶峰。我们只花了二天时间就把剩余的16片天线发射单元,以及安装横担等配件都吊运上了山顶。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我和唐国新同志在施工现场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吊运天线发射单元上山顶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吊运天线发射单元上山顶
紧接着,王富捐同志动用电焊机,把安装横担焊接到天线反射板上。7月15日,开始了吊装8频道天线9片天线发射单元上塔的工作。这种既笨重又庞大的天线发射单元吊装到位很困难。开卷扬机的同志操作不太精准,不是不到位就是开过头,来回折腾。塔上、塔下,配合相当差,造成反复,真是费劲。我和王富捐同志商量,我来开卷扬机。我胆大心细,沉着专注,上、下配合相当默契。施工变得顺利起来。但是安装中又碰到了新的问题。设计院在作天线安装设计时忽略了铁塔的实际结构中的一个细节,即铁塔边框拉杆角铁外凸3.5厘米,天线安装横担紧靠不到铁塔四周边框的主角钢柱上,而且U型卡箍也不够长了。我们又想出了补救办法,由王富捐同志在横担两端各焊上一块3.5厘米厚的贴头作衬垫,并由王富捐同志重新加工了72个U型卡箍。
因为天线发射单元安装位置很严格,必须保证层间距离。但是这么庞大、笨重的天线发射单元怎么能轻易听话呢?卷扬机一开,由于钢缆拉绳的倾斜度关系,天线发射单元必然会离开塔身上升或下降。看起来似乎到位了,拉过来靠到铁塔一看,不是不到位就是过头了,很难精准到位。于是我又想出了办法:先按要求把某一面的最下一层天线发射单元安装到位。然后,以此为基准,锯二个长度等于相邻二层天线发射单元反射板间距的铁管作支撑架,让上层的天线发射单元吊起来后再慢慢落下,在两层中间用这二个铁管作支撑。这样,既准确保证了间距,又使施工由难变易,开展得很顺利了。我们用这样不同尺寸的铁管作支撑,准确保证了西、南、北(东面仅一层)三个方向的各层天线发射单元之间不同间距的要求。到7月18日,顺利地完成了8频道天线的吊装任务。
用同样的方法,在7月19日至22日中午,我们完成了吊装6频道天线的工作。7月22日下午,吊装另一庞然大物,6频道阻抗变换器上塔。
眼看着6、8频道天线将安装完毕,开始进入塔上调试阶段。意想不到的事又出现了。设计中的理想状况与铁塔的现实状况又发生了矛盾。我们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好天线后,发现有个别的天线馈电头无法连接分支电缆。因为馈电头正好被铁塔边框的横拉杆所阻挡。分支电缆又粗又硬,在极短距离内根本无法弯曲。其实,这距离短到连分支电缆头的长度都不够。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天线整体往上或往下移动。这样一来,考虑安装位置的因素就更多了。除馈电头外,还要考虑安装横担避开铁塔的塔节连接法兰盘,避开彩灯安装件。只样反反复复试验,寻找最佳位置。要知道,每片重达数百公斤的天线发射单元就那么听话,你要怎样就怎样?难度可想而知。但是为了“大庆”,我们发扬了“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硬是拼体力、拼毅力,战胜了困难,完成了安装工程,进入了在塔上细调天线指标的阶段。
要说出动人员最多,场面最壮观的是什么?是发射天线主馈线SUY-50-80-3的安装工程。那个主馈线粗10公分以上,长近200米,近似空心,虽不重,但它不能小弯不能折,更不能压扁。西藏没有专业的施工队伍和施工机械,我们只能靠“人海”战术,靠人力把它运上山,再吊上塔安装好。8月5日,我们组织了灌县第二建筑公司几十个工人和部分台里职工共50多人,台领导穷达、刘长富、黄小成等前来参加,连邱德荣副局长也亲自来助阵。我们先用从局里找来的二个大铁支架把直径3米多、重达1吨半的电缆盘支起来,再缓缓放出主馈线,让人们每3米左右站一个人扛着,排出“一字长蛇阵”,慢慢地往山上运。有时要过沟,有时要穿墙。直到中午1点多钟,好不容易才把主馈线的上端从塔内搬运到塔上第一平台处。但发现铁塔第一平台处有急弯,上穿有困难。只好重穿拉绳,改变主馈线走向,沿铁塔外面的爬梯上去。这样需要把主馈线退下去,换个方向再拉上去。而主馈线往下退很容易,但再往上拉就很困难了。那时候下面的人基本上走光了,只剩下了刘长富、黄小成和部分发射组的同志及几个小工。而塔上也只有我和王富捐、唐国新、廉跃、杨栋等几个人。因饥饿、疲劳,均精疲力竭,实在干不动了。但丢下又不行!因主馈线没固定住,如自行往下滑,将被损伤或折扁甚至折断,那损失就大了。这样的主馈电缆价值几万元,造成经济损失可不小。更严重的是,要影响工程进度,不能按期完成任务,这是绝不允许的。于是我们塔上、塔下相互鼓励:“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坚持住,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分段上拖,步步为营。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终于到下午5点多钟,才最终定好位,采取临时措施固定住后才收工。
接下来的工作按部就班,顺利进行。经统调,天馈线指标合格。8月8日,6频道天馈线系统工程宣告成功。
艰难的主馈线工程是整个西藏电视发射台工程设备安装中的重点、难点,它的成功是我们敢于冒险、敢于拼搏、敢于想办法、敢于克服困难的结果。也是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完成此项艰巨工程,事业处王富捐同志功不可没!他不仅能征善战,并能吃苦耐劳,敢于挑重担。多年来,西藏电视发射台的四副电视发射天线都是我和他合作安装上塔的。王富捐同志是西藏电视发射台安装发射天馈线的功臣!
(注:当年,西藏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实行局、台合一体制,局事业处、电视台同属广播电视局下设部门)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能征善战的西藏广电局事业处天线队队长王富捐同志
前面说过,1部6频道发射机早在1979年10月由第一次包飞机运回,而另1部6频道发射机是在1983年由单增、巴杰负责,从西藏电视台第三次包飞机运回。何学武同志带领606台的唐宪章同志已将这两部6频道主备发射机安装完毕。由刘长富同志负责的临时供电、光纤电视信号传输系统线路也架设完成了。8月10日开始搞配电屏,并开始进入调机阶段。调机工作在我指导下,由藏族第一代电视发射工程技术人员普布扎西同志主调,机器除了有点小故障外,还算顺利,至8月16日,6频道发射系统调整基本结束。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普布扎西在2005年台庆时的照片
紧接着,要完成电视信号光缆传输系统工程。西藏第二套电视节目信号是从原无线电厂的西藏电视台播出中心,经600米光缆传输系统传送至发射台。光纤熔接工作由局技术处工程师农兵同志负责。
8月15日开始熔接光纤。任务是将1条传输光缆中的6根光纤的两端熔接上尾纤。我以为熔接工作会很顺利,化不了多长时间,就会使电视信号传输到发射台。没想到农兵同志面临了几十次失败,在一些同志陪同下,通宵达旦地干到第二天中午,才勉强熔接成了1根光纤。这是怎么回事?我仔细观察她的熔接过程。光纤——是一种比头发丝还细的玻璃纤维,很细,也很脆。上面包裹着一层化纤外衣作保护。熔接时,要细心剥开保护层,露出细细的光纤,然后将光纤两端在熔接机上对接,固定。然后按动电源开关,用高温将光钎两端熔化,冷却后即凝固在一起。整个操作要十分细心、耐心、冷静、沉着,不急不燥,更不能冒失,是个细致活。1984年,西藏广播电视局在“331”通信工程上马时购置的光纤熔接设备是很低档、很简陋、最原始的。操作起来自然没有现在新颖的熔接设备那么得心应手。但是再低档、再简陋、再原始,也不至于操作如此困难,成功率那么低?肯定操作中有漏洞,要找出失败的原因。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经我仔细观察她的操作过程,发现了失败的原因:在割纤、剥头、对接等过程中,均按部就班,没有问题。关键是在按动熔接电源按钮,进行熔接的一瞬间,熔接机熔接部位有一丝丝人眼不易觉察的微微抖动。这个微微的抖动,使2根光纤的熔接点不是没有熔接好,就是在熔接点旁又折断了。经检查,原来是该熔接机先天不足,机械结构很粗糙。夹光纤的移动滑块与基座之间有较大的缝隙,以至于在熔接中按动电源按钮时有那么一丝丝不易觉察的微微抖动,那脆弱的玻璃细丝光纤就受不住了,紧靠熔接头旁的光纤就断了,等于没有熔接上。我和农兵商量,建议她把那缝隙用薄纸垫紧,不让它有丝毫振动。这样一试,果然奏效,熔接变得顺利起来。8月17日凌晨4点52分,播出中心与发射机房两端的光纤全部熔接完成。农兵同志非常辛苦,整个熔接工作用了4天时间,而其中有2天还干了个通宵,对于一个女同志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农兵同志不辞辛苦、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称赞!经检查,六根光纤无一根损坏,真是皆大欢喜。至8月18日光纤传输系统全部完工,播出机房的彩电信号高质量地传送到了发射台机房。8月19日,二套节目工程全部竣工。8月20日,在西藏电视台挂牌成立时,正式开播。
西藏第二套电视节目的开播日期,经历了几次改变。先是6月21日,在我作为工程负责人随邱德荣副局长去自治区政府小礼堂参加的区11项重点工程建设进度汇报会上,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区工程指挥部总指挥长多吉才让同志提出,在西藏自治区二十周年大庆日9月1日开播。到了7月1日,我随洛桑新巴局长去参加第二次汇报会时,多吉才让副主席说,中央和内地各省代表要提前进藏,问我能否争取提前到8月25日开播?我说行,保证完成任务。到了7月24日下午,我第三次参加工程进度汇报会时,不用副主席开口,我主动把开播日期提前到8月20日。因为西藏电视台决定8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在会上,邱德荣副局长和我均向多吉才让副主席保证:8月20日正式开播绝对没有问题,我们保证完成任务,提前向“大庆”献礼!
因此,西藏电视发射台工程在建设进程中,受到了自治区重点工程指挥部总指挥长多吉才让同志的三次表扬。多吉才让同志在会上说:“电视台以前是最担心的,现在抓起来了。只要在二十周年(“大庆” 时)能看到二套电视节目,是很大的胜利!电视观众很多,比别的项目影响大,花点钱,群众是通得过的。……希望大家再努力,在大庆前完成!希望大家争口气,向大庆献厚礼!”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height=200>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