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RE:一场生命倒计时的赛跑(童北珍)

发表于 : 周一 6月 09, 2014 11:10 pm
文风乐乐
做生活的强者,与生命赛跑!39岁的邱立勇用他那顽强的毅力,谱写出谁是真英雄,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证明了他自己! 时不我待,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看了这篇文章,很是感动,应该向他学习,热爱自己的工作,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好文,推荐加精!

一场生命倒计时的赛跑(童北珍)

发表于 : 周六 8月 08, 2015 2:30 pm
风往北吹




一场生命倒计时的赛跑
——追记巴陵石化合成橡胶事业部技改中心副主任邱立勇

文:童北珍 编:梁长伶


他,静静地走了,在清明前夕,在那个春雨潇潇的夜晚。
他,静静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那些他无法割舍的技改项目,无法割舍的施工现场。
他,静静地走了,生命的最后3年,他隐瞒绝症,与死神赛跑,把全部心血奉献给了工厂,用生命兑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2014年3月25日,云溪殡仪馆。39岁的邱立勇静静地躺在翠柏丛中,面容消瘦,皮肤黝黑。200多名亲友同事在斜风细雨中静候,只为送他最后一程。
1996年,邱立勇从湖南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巴陵石化合成橡胶事业部(原岳化总厂橡胶厂)工作。低调随和、意气风发的他,以对石化事业深沉的热爱,全力以赴践行着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2001年4月,邱立勇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作为一位项目建设者,邱立勇的成长与橡胶事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20万吨SBS装置、2万吨SEBS装置、6万吨特种锂系聚合物装置、6万吨顺丁橡胶扩能改造、3万吨溶聚丁苯橡胶装置,他挺立在橡胶发展建设的最前沿,每一处工地都留下了他辛勤耕耘的脚印和汗水,设备订货、技术交流、安装施工、质量验收,邱立勇从未缺席,从未止步。

撕心裂肺的谎言

2014年2月14日,元宵节,也是情人节,许多人还沉浸在春节喜庆的气氛中,但邱立勇和妻子熊美容却被忧伤和恐惧笼罩。年前的那场感冒,越发严重,邱立勇咳嗽不止,抵抗力急剧下降,又一阵钻心的腹痛袭来,他将头部深深地埋在臂弯里,身体被疼痛折磨得抽搐着。
2月21日,在妻子的强硬劝说下,邱立勇走进了事业部领导办公室。“我可能要休一阵子假,不过放心,工作我会安排好的!”邱立勇像小学生跟老师请假一样,轻声细语,带着内疚,生怕领导说他。这两年,他从不轻易请假。
看着面容憔悴的邱立勇,事业部领导关切询问病情。他轻松一笑,淡定地说:“还是老毛病,肝炎!这次去常德请老中医看看。”
邱立勇回到办公室,悄悄地跟下属说:“我可能有一段时间不能来了,你们好好干,有困难给我打电话。”这次,他收拾了自己的全部物品,一大包拎回了家。
看着这个消瘦的身影缓步走出,同事们似乎总感觉哪儿不对劲。谁也没料到,这次离开竟是邱立勇和他深爱的橡胶热土的永别。
休假后,被蒙在鼓里的岳母,给邱立勇找到了常德老家治疗肝炎很出名的老中医。这期间,他每天打电话询问技改进度,同事也会向他请教业务。半个月过去了,同事心生疑虑,想去常德看望一下邱立勇,但每次聊到这里,他总是匆匆挂断电话。
3月17日凌晨1点,技改中心的同事接到了邱立勇妻子熊美容打来的电话,说邱立勇想和同事们聊聊天。
同事们连夜驱车赶往常德。在医院的走廊里,熊美容道出了真相。3年前,邱立勇与妻子共同编织的谎言,浮出水面。
那是2011年9月初,邱立勇在板房接到体检中心的电话,需要尽快复查。半个月后,邱立勇才挤出时间到省肿瘤医院复查。结果出来,邱立勇被确诊为肝癌晚期,肿瘤已占肝脏的三分之二,即便手术成功,生命也不超过5年。
这,犹如晴天霹雳,给这个刚近不惑之年的汉子当头一击!

那晚,邱立勇和妻子互相搀扶着,漫无目的地走在省城的街道,他们在商量着什么。几天后,邱立勇和妻子回到了岳化,把肿瘤医院的诊断书锁在抽屉。邱立勇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还有多少,他要开始一场用生命做倒计时的赛跑。

透支生命的日子

“医院误诊了,肝炎而已,让大家跟着受惊了!”回到工厂,邱立勇逢人就说,他一脸兴奋,神采奕奕,仿若大难不死、绝处逢生。
重返工作岗位的邱立勇,像一座上足了发条、从不停歇的钟,紧张而有序地摆动。
2012年上半年,6万吨特种锂系聚合物装置设备安装、质量验收和运行调试进入高峰时期。那段时间,邱立勇拖着带病的身体,查塔板、钻釜罐、试搅拌,700多台大型设备的吊装、调试,他亲自参与,逐一签字确认,确保所有环节万无一失。
在新装置开车的日子,邱立勇更加忘我地扎根现场,燃烧生命,他靠吃强力止疼药拼命地工作着。为了不让同事发现自己的病,邱立勇将药的外包装全都撕掉,有的甚至还套上“糖浆”外包来伪装。
2012年9月9日,6万吨锂系新装置后处理首次带料试车,邱立勇坚守现场,负责关键设备的运行和调试。晚上10点,新装置成功产出合格产品,邱立勇和大伙一道击掌庆功,笑容灿烂,特别兴奋。这时,离他确诊为肝癌晚期刚好一年整。
装置建设有一句行话:兵马未动,订货先行。新的装置要上马,新的技术要应用,技术交流、设备选型和订货箭在弦上,优先一步。
技改中心主任穆顺俊回忆说:“这几年,厂里上了这么多项目,大小设备不计其数,邱立勇总是安排的妥妥当当,哪些是长周期设备需要提前订货,哪些是进口设备需要技术交流,哪些可以国产化降低成本,邱立勇心中有本帐,从来没有设备口的原因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邱立勇常说,我们是靠技术吃饭的,过硬的技术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然而,熟悉邱立勇的同事都知道,他并不是设备专业科班出身,注定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在他的多本学习笔记中,记满了技术要点、英文翻译和心得体会。直到病逝前,他还在学习进口设备SDU的英文资料,为即将新建的国内首套SEPS装置设备选型储备技术基础。
除了勤学苦钻的精神,邱立勇还有严谨细致的作风,凡事都亲力亲为。2013年10月19日,是一个周末,事业部溶聚丁苯装置进行大型贮罐吊装作业。前一天晚上,邱立勇加班完善吊装方案,在电脑上用CAD软件进行模拟吊装。由于贮罐体积大、质量重,吊装空间狭窄,且吊装轨迹管线繁多,原本被安排在家休息的邱立勇还是放心不下,一早就赶到现场。他说:“方案是我设计的,我比他们熟悉情况。”
在家还病痛缠身,一到现场,邱立勇的精气神又来了,神清气爽、干劲十足。除了日渐消瘦的身体,大家没有发现他有任何异样。最终,两台大型贮罐顺利吊装就位。
2013年年底,技改中心土建负责人调往贵州煤气化项目。这摊子事由谁来接?事业部领导找到了邱立勇:“你能拿得下吗?”邱立勇语气坚定:“能!只要领导信任,我甩开膀子干,干不好,您撤了我!”
就这样,这位离生命终点只剩3个多月的癌症病人,承担了两个人的工作。他强忍病痛,每天两次的土建、设备专业协调会,他一次没有缺席。
也就在这时,邱立勇身体素质急剧下降,两个月后这位“铁人”终于扛不住了,不得不休假。“我当时一点看不出他是个病人,还安排了这么重的工作给他!”噩耗传来,合成橡胶事业部主管副经理深感愧疚。

清风两袖的本色

邱立勇这种舍身投入、忘我奉献的工作状态,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最后。而与此同时,“私利”这个词语,仿佛在他人生的词典中从未出现过。
邱立勇出生在益阳南县的农村,从小勤学善思,品学兼优,和许多农村贫困孩子一样,豆豉、咸菜伴着他度过了学生时代,也曾靠母亲卖鸡蛋的几个零钱,补贴学杂费用。1992年,邱立勇高分考取湖南大学,寒窗苦读的故事在村里传为佳话。
妻子说,邱立勇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从小过惯了苦日子,一直保持着那份淳朴和节俭。他采购设备,就像自家买东西一样,精打细算,反复对比,能省则省。在保证工厂利益和价廉物美的前提下,邱立勇也从不为难供应商的业务员,他觉得“人为了生存,都不容易”。
技改中心有一辆皮卡,司机小李师傅说,邱主任从来没有因私用过一次公车,出门办事,近的步行,远的搭顺风车,实在不行再叫公车。
作为重点项目分管设备订货的副主任,邱立勇手握资源,掌握实权,但他深知这权的分量,把掌管的每一枚印章都盖在了“公”字上。
2012年春节前夕,供应商给邱立勇送了一个电子台历,虽然价值只有60多元,但遭到了邱立勇的严厉批评。他说,我坚决不要。
邱立勇的岳父回忆说,这么多年,邱立勇从不让供应商到家里“拜年”,也很少参与吃喝送请,他负责的项目设备采购额累计超过一亿元,他没有从中为自己谋取过一分一毫。2008年,夫妻俩买房子,还找农村的姐姐借了6万元才凑齐首付。搬家时,两口子把10多年前结婚买的家具,从八号沟搬到了新家。
身患癌症的这3年,邱立勇花费了巨额的医疗费用。由于隐瞒病情,邱立勇没享受过医保报销,没得到过工厂一块钱的帮扶,也没收受过同事一分钱的慰问。但是,只要是事业部组织的捐款,无论是“一元捐”还是厂里应急组织的“干部募捐”,邱立勇从不缺席。
最后一次去常德治疗,同事都跟他说好了,开私家车送他。但是第二天大早,邱立勇打电话说,他坐上班车了,过了洞庭大桥,大家都很忙,就不麻烦啦!
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光,邱立勇仍然不愿意麻烦别人。
3月17日凌晨,邱立勇病情加重,腹部积水浮肿。同事连夜赶到常德,邱立勇执意艰难地坐起来,内疚地说:“辛苦大家了!”看到年轻技术员龙清泉也来了,他又加了一句:“科里要帮小龙多分担些工作,他老婆怀孕了,让他多陪陪老婆。”
3月22日下午,邱立勇生命垂危,睁开眼睛都困难,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跟妻子交代:“这次可能挺不过去了,告诉儿子,爸爸永远爱他,会在天上看着他。我走后,支持你改嫁。”说到这,妻子熊美容和现场的每一位亲友忍不住放声大哭。
3月22日21点10分,邱立勇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3月25日,云溪殡仪馆,39岁的邱立勇静静地躺在水晶棺中。旁边,邱立勇的两个姐姐搀扶着父母,95岁的爷爷没有来,他一直被瞒着,爷爷只知道这个曾给他们全家带来许多光荣的好孙儿, “这次要出一趟远门了”。
在邱立勇临终的最后时刻,技改中心的同事拿手机拍下了一小段视频。夜深人静的时候,加班的同事会点开电脑桌面上的那段视频,他们觉得这匹不知疲倦的战马,依旧在跟生命赛跑,从未离去。(童北珍,于2014年6月5日)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