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1

RE:读书散记(梅花君子)

发表于 : 周四 9月 04, 2014 5:18 pm
红叶
我闻着书香,呼吸着友情,由衷感叹,什么功名利禄,全都是身外之物,一切的一切,都不如安静下来,好好读一本书好呀,岁月静好,书香依旧。读君子的文字,被他酷爱学习的精神感动了,怪不得君子码文字手到擒拿,真的好佩服。欣赏学习了!

RE:读书散记(梅花君子)

发表于 : 周六 9月 06, 2014 11:24 am
云想衣裳
读书,可以净化一切喧嚣嘈杂,谦谦君子,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来,都是一位真挚,纯正的文化人,知识分子。
给你点32个赞!

RE:读书散记(梅花君子)

发表于 : 周六 9月 06, 2014 1:18 pm
梅花君子
Quote引用红叶发表的“我闻着书香,呼吸着友情,由衷感叹,什么功名利禄..”
谢谢红叶老师的编辑点评,君子更当努力

RE:读书散记(梅花君子)

发表于 : 周六 9月 06, 2014 1:19 pm
梅花君子
Quote引用云想衣裳发表的“读书,可以净化一切喧嚣嘈杂,谦谦君子,无论从哪..”
君子感谢衣裳的点评,谢谢,君子当继续努力

读书散记(梅花君子)

发表于 : 周六 1月 09, 2016 10:22 am
梅花君子












读书散记

文:梅花君子 编:红叶


读书那是很高雅的一件事,要不然咋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经典语句。读书又被人们神化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把读书升华如此高的境界,真让我这个半吊子读书人有飘飘欲仙的感觉。古时候读书,跟现在的求学类似。把数以万计的学子,集中在诗书礼乐这几种单一的思想之中,作文也是以八股文论英雄,天天鼓捣八股文想象就头疼,古代学子们读书的压力也不异于今天的高考。
我在小学时就喜欢看《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红日》、《永不消逝的电波》连环画,无论老师还是家里的父母,大都反对我们读这些书。为啥,就因为这些书,容易引起我们的兴趣,不知不觉陷入美妙的故事之中,忘记听老师讲课,回家忘记做作业,如痴如狂,挑灯夜读,读到甚至通宵达旦,被性情坏的父亲发现,唾骂之余,屁股蛋上挨板子,打一下断喝一声“你还看闲书吧,还不好好听老师讲课吧,还......”责骂的理由,估计最少还得有几麻袋。
到了初中以后,电视还没完全普及,一个村子只有少数几户人家有,狗咬吵吵去人家看电视,时间长人家会烦。于是,与我仿上仿下的人,几乎都迷上了读书。那时,流行看名著,一个假期,我读了四大名著。在拜年的时候,能给爷爷辈上的人,一出一打的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讲诸葛亮三气周瑜,讲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贾宝玉和林黛玉等等。爷爷在高兴之余,总是在谆谆教诲“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我却惘然不顾爷爷的禁令,如饥似渴的将三国、西游看完,有的段落居然还抄在笔记本上,反复揣摩吸收消化。那时我感觉看书还是有很多好处,最起码能提高自己识文断字的能力,写作文造句常常出彩,受到语文老师的夸奖。于是乎,同学们在背地里送我一个外号叫“作家”,什么叫作家,著书立说,如鲁迅、郭沫若、曹雪芹、路遥等等,这些人就是名副其实的作家。大家把“作家”这顶花冠给我戴上,更增加我对读书的兴趣,有时候还学以致用,经常用文学创作中的虚构法,八卦同学们的故事。无论男女同学,都喜欢我讲发生在身边的虚构故事,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还有高潮,同学们都喜欢听。我们学校后面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山上生长着参天大树。在炎热的夏季,老师为改变我们的学习环境,让我到松树林中学习,松涛滚滚,清风徐徐,鸟语花香会提高学习效率。我们投入大自然怀抱,在老师面前装作很认真很努力,等他转屁股走人,同学们便围着我,央求我给他们讲女班长罗曼蒂克的故事。女班长长得好,学习好,如羊群中的骆驼,便阳春白雪,傲视群雄,不屑与我们为伍,于是乎我便运用魔幻主义、现实主义等等方法,随心演绎我同她玫瑰花一样的爱情故事。在博得大家一片喝彩的同时,总有人甘当汉奸出卖组织,为了讨好班长,竟然添枝加叶的进行汇报,在一次上晚自习之前,她宛若一个师长,柳眉倒竖,怒目圆睁,敲桌子砸黑板,指名道姓气势汹汹把我批斗,我虽然被批斗,却也是体味着一种痛苦中的幸福。因为读书,才让我学会编故事,因为编故事在同学聚会中,便有了数不清的经典回忆。
因为读书而且是闲书,自然难以修成正果,因为所以不顾父母苦劝,便想与青山绿水相伴,在牛哞马叫中读李杜古诗,品荷塘月色,在文声古韵中,享受着读书乐趣。我几乎翻遍了村里的所有藏书,《金光大道》、《鲁迅全集》、《三言二拍》、《聊斋》、《高山下花环》、《林海雪原》等等。过期的《人民文学》、《十月》、《当代》、《鸭绿江》等等期刊。无论什么书,我会津津有味的读,包括被老鼠药城窟窿眼儿的《论语》、《大学》、《中庸》。书读多了,胆子也肥了,在灯光下居然给县报、广播站投稿,没想到一投就中,广播喇叭真播出来了,我一时成为名人,在诸多的恭维中,沉醉中虚构的欢乐中,便雄赳赳气昂昂,郑重其事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定要成名成家,不辜负我青灯月影下,孜孜读书之勤奋。那时,还真幼稚照猫画虎比这葫芦画瓢,竟然凭着三脚猫的狗屁文章,居然斗胆给《人民文学》投稿,天天没事就等用稿通知,过了三个月居然如泥牛沉海,面对憔悴的面容,不屑一顾的发泄“等老子成精了,人民文学想用我的稿子,必须提前打招呼,要不然一概不搭理。”我那时真是一个狂热的魔幻主义者,后来看了莫言的简历,有些与我类似,静心一想,也许从庄稼院成长的孩子,大概都好幻想。只不过人家莫老头,出类拔萃,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家,手捧着金光闪闪的诺奖到处显摆。我辈不行,只能安于现状,用汗水浇灌着脚下这片贫瘠而又神圣的土地,在春种秋收中,磨平了我的棱角,在不知疲倦的读书中,得到了智慧的滋润,言来语去闪烁文采。因为读书,我虽然没成为栋梁,但是还是得到了回报。用老邻旧居的话说,终于能靠笔杆子吃饭了。九十年代中期,县内一家企业招收秘书,我便跃跃欲试,很多人便给我泼冷水“秘书都要长相好,能说会道,你肯定是上不去台面。”我却不理不睬,贸然前去应聘,老天有眼还真被破格留用。我是啥学历,初中肄业,居然还能当秘书,简直不可思议。因为秘书,就有接触美女的机会,居然还把媳妇领回家里。“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还真在我身上应验了,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父母,最应该感谢的还是读书。假如我走出校门,便视书为仇敌,恨不得撕得粉碎,肯定在家里守望岁月的孤独,在广袤的田野里,挥汗如雨的耕耘。我总是有时间就读书,虽然读得马马虎虎,一本书记住一句话,一本书记住一个好段子,就足够把我这丑陋的大脑,支撑起来,沿着铺满鲜花的大道,大步流星往前走。
如今在车站在公交车上,很难发现若干年前,人们手捧一本书,专注读书的情形。在书店靠在书架、坐在椅子上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在县城书店,要不是赶在节假日,选书、读书的人则更是寥寥无几。另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手机阅读,掠夺了人们阅读习惯,很多年轻人时刻不离手机,时刻在刷微博、看微信、聊QQ,那种手捧书本读书的人,真是越来越少。每当我看到手捧着一本书,在角落里安静读书的人,我都会投去一种敬意,如果接打电话,我都会走出很远,恐怕惊扰了读书人。
我也曾沉迷网海,阅读各种稀奇古怪的网文,自己也注册了网名,当起了网络写手,也发了很多垃圾的文章。现在认真读一读,有些东西真是太糙了,缺乏耐力,没有进行精雕细刻。感谢强大的网络,让我在各个文学网站,认识了很多好不错的作家朋友。辽宁女作家蔡美霞居然把她的代表作从沈阳给我邮寄过来。我手捧《花泪》爱不释手,一连气读了三遍,写出了一篇《花泪,在岁月里流淌》,在子归文学网引起强烈反响;陕西作家杜崇斌在网上知道我酷爱读书后,竟然把他的著作《品茗读经典》从西安周至寄给我……在我的书橱里摆满了天南地北作家免费寄给我的赠书。工作之余回到家里,便不自觉的摩挲着书橱,每一本赠书,都有一个温馨的记忆,寥寥几笔赠语,洋溢着浓厚的友情。我闻着书香,呼吸着友情,由衷感叹,什么功名利禄,全都是身外之物,一切的一切,都不如安静下来,好好读一本书好呀,岁月静好,书香依旧。
我们的言谈里,充满了极富流行的“杯具”、“斑竹”、“拼爹”等等网络语言,就是在一般的文学作品里,为了追赶潮流,各种令人不解的网络语言充斥其中,读后如鲠在喉。人们深受网络语言的熏陶,把商铺的店牌做得稀奇古怪,把好端端的汉字,曲解的七零八落,让我们的孩子,都难以分辨汉字的对错,“伊拉克”是一个国家的名字,因为店铺得到网络语言的启发,竟然堂而皇之的篡改为“衣拉克”;“十全十美”本来是一个比较规范的词语,却被某饭店改造成“食全食美”看到这些蹩脚的招牌,心里感到特别的不爽,这些所谓的广告策划精英们,因为不好好读书,对汉字没有敬畏之心,为单纯的吸引眼球而采取的最没有的低端策划,让人哭笑不得,损害了汉字的威严,却误导孩子,这对传承文明都是非常有害的。
我无法改变这个世界,只能改变身边的人。凡是向我借书的,只要不是那种借而不还的书痴,我都会爽朗的答应。我行驶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教育权利,在不影响女儿学习的情况下,每天都要读几页书。我家要钱没有,要是闲书还是有那么几本。她可以读《平凡的世界》、《黄河东流去》、《穆斯林的葬礼》、《文化苦旅》等等,只要她喜欢读书,我可以不惜血本,按照她读书要求,再买几本书我还是舍得进行投入的。
现在我几乎养成了一个习惯,电视出了新闻联播基本不看,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情就是从书橱里拿出一本书,沏上一杯香茶,先读几页书,然后再进行其他活动。读书改变我的命运,丰富了我的想象,保持了我思维的动力,让我生活的有滋有味,感觉耍钱、喝酒、打球,还真不如读书好。我要静心读书,虽然读不出一个子午卯酉,但是与高人们进行心灵对话,总也是一件很惬意的好事。






http://bbs.sdinfo.net/data/attachment/f ... wwuyo4.swf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