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活庸常对抗(杨柳风)
发表于 : 周五 4月 14, 2017 10:58 am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height=200>
与生活庸常对抗
作者:杨飞跃\\编辑:叶的奉献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height=80>
(一)
日出日落,云卷云舒,花开花谢,叶落叶生。本无刻度的时间,在循环流转的自然轮回中,如水流逝,不舍昼夜。
时间的方向,永远朝两个相反的方向飞奔。一个是向过去飞奔,一个是向未来飞奔,它永远不会停留在现在。倏忽之间,现在即是过去;每一刻未来,不断成为现在。正如抽刀断水水更流,时间之水永不停留。
我想,时间是不是可以分为三种形态:过去、现在、未来,与之相对应的是不是回忆、日常、想像。有一个人们喜欢用的词,叫做“当下”,有一个鸡汤式的词语,叫做“享受当下”。回忆与想像,那都是虚妄,唯有现在,才是实实在在,触摸得到、感受得到的。
因此,及时行乐,成为现代人的生活信条。味觉、听觉、视觉和荷尔蒙的刺激与满足,也只有在现在才能实现。如是,以暴殄天物来刺激味蕾,以界于噪声与乐声之间的高分贝来刺激耳膜,以充满血腥、暴力的场景来刺激眼球,以灯红酒绿来消解荷尔蒙。一座光怪陆离的现代都市,就是一座充满荷尔蒙气息的欲望之城。
享受当下的言辞之下,掩盖的是对日常中庸常的沉醉和迷恋。然而,狂欢的孪生兄弟便是空虚。当代人的享受当下,不可避免造成了心灵上的空虚,记忆也因此变成空虚,时间的完整链条因此断裂。
对未来的想像,如人生的北斗星。缺失了未来这一时间的向度,自然容易造成方向的迷失。或许这也是现代人的最常见的生活状态吧。不能说现代人没有对未来的想往,然而,绝大部人的想像,竟是如此的雷同——吃、穿、住、行、用,几乎可全部囊括进来。这不但是自己对他人的复制,也是明日对今天的复制。这种生活理想,是未来的假像,仍是庸常的替身。未来是不可知的,想像也应该是对抗当下,对抗庸常。生活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此,在于未知。
然而,对未知的探索欲望,对未来的憧憬,却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因此,茫茫人群中,庸常如你、如我,谁在心底里没有另一个我,不曾有过躁动,想从日常生活中出走,从日常的我中出走?但是,戴着日常面具的你我,已羞于表达关于理想的词语了。
(二)
我想,世间唯有人类,才会意识到时间的存在。动物依靠基因遗传而自然生存。而人类则不同,我们因有了时间意识,才会回忆过去,才会想望未来,也才会恐惧终将到来的死亡。因为有限,才显珍贵,既知珍贵,理应珍惜。然而,又是什么麻木了我们对时间的敏感?以小时为单位,以日与夜为分界的每一天,充斥了多少慵懒与拖延,无聊与应付,甚至是争吵与算计,彷徨与焦虑。当我们回首每一天、每一月甚至每一年时,我们有多少时间是在拇指下,在屏幕前,在茶楼里,繁文缛节中,诸如此类——陶醉在虚拟世界和感官麻醉中。当我们用内心的真实和心灵的需求去筛洗时间时,洒落下的大部分都是无目的忙碌、无意义的劳累。时间被碾成碎片,无法串成一根有意义时间链条。
如树木的年轮,在我的生命旅程里,新的一年开始雕刻。我知道,大部分将是已知的,因为程式化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它的大部分又将被碾成碎片,就像食物的残渣,量大,养分少。
韶光易逝,再如何哀叹时间无常,生命都将累积成回忆。我们惧怕时间流逝,但我们又消遣时间、逃避时间,躲在“当下”这个美丽的躯壳下面。一切与旧的、过去的东西都与保守、怀旧相联系,怀旧的老人是容易被人遗忘,我们无视历史,仍在嘲弄历史。然而,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便是回忆累积的过程,人到晚年,他的大部分生命时间都是回忆。
过去与未来,容易被理解为虚无。然而,真正容易变成虚无的,恰恰是所谓的“享受当下”。对抗这种在享受当下所造成的庸常和虚无,只能是文学、艺术和宗教。文学和艺术是对日常的超脱,是使心灵免于在庸常中渐渐枯竭的润泽;而宗教则为心灵提供安放之所,免于对未知的恐惧。
日复一日的庸常生活,终将生命榨成干枯的树叶,生命的长短仅仅成为物理上的量度。唯有文学、艺术和宗教,才能使心灵在过去和未来中获得自由,使生命如夏花般灿烂、丰满、充盈。
文学风网站欢迎您